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提出了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将成为孩子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朗读训练,着力于以“读”为主,从低年级开始打好坚实的基础,让琅琅书声充满课堂。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木兰从军》一课的朗读教学为例,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储存、积累语言、知识的需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等意识和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编写说明”里也明确提出:“课文后面的练习突出了朗读、背诵、写字和读抄词语等内容……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那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情况和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呢?一、现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对于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比如朗读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关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能力很强的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听、说、读、写几个项目中“,读”是重要环节,而朗读是阅读的重要途径。这一理念是针对以往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分析和机械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历代教育界名家谈及语文学习,常常言及“以人为本,加强朗读训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在年级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低段语文课上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无疑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春雨的色彩》,把一个五彩斑斓的春天呈现在我们面前。课文语言优美,美的语言需要着重的表现,因此朗读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加强读的训练。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既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经常朗读可以加强记忆、丰富词汇。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以讲代读、...  相似文献   

10.
朗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提高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法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感悟,使有效朗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笔者结合《望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片段谈几点对朗读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学习了《语文新课程》关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懂得了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加强读的训练。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加强朗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小语大纲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既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大纲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且也对各个年级的朗读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读是理解的基础,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一年级正处于起步阶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一、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性(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所以必须加强朗读训练。此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作了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地读,就是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清楚响亮,不多字、不丢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让学生心领神会。朗读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佐。通过朗读,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再造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正《乌鸦喝水》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重点是识字、学词、朗读。而低年级是识字的最  相似文献   

18.
林春凤 《新课程研究》2009,(7):105-105,108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让学生心领神会。朗读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佐。通过朗读,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再造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许蕾 《小学语文》2023,(2):81-84
依托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快乐读书吧”,优化、创新阅读方式,落实深度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以四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为例,从单元联系、能力进阶、项目整合角度出发,设计文本阅读与科普展览融合的动态阅读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充分的阅读体验,还能够帮助他们将书读“活”、读“厚”。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