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不同阅读主体会生成不同的阅读认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个性追求,顺利启动质疑教学,引领学生在预习、解读、鉴赏、训练等环节展开质疑操作,这能够形成丰富的学习促进动力。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能够顺利唤醒学生的文本解读思维,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感知体验。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不能是教师对文本内容的解释和发掘,而是借助文本推开语文学习课堂,引导学生展开更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学习,从而建立更完善而系统的阅读认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诵读、解读、研读、读写等呈现了文本解读的不同环节,体现了深度学习的基本路线,所以教师要做好规划,以提升文本解读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3.
朝向教学的文本解读是有边界的.第一,要守住文本整体结构逻辑的边界.不能片面,忌断章取义、主观臆断,否则会给学生以负面影响.第二,要守住课程本身的边界.教材文本的解读不等于一般的解读,要合乎课程本身的要求,为实现课程目标而展开.第三,要守住学生认知结构的边界.解读的深浅、侧重点以及解读的方式等,都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实际,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中,初读感知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开始,是顺利展开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初读感知,并通过创设初读情境、强调字词教学、示范诵读课文、提出阅读任务等途径,引导学生展开初读体验,让学生对文本形成初步认知,为进一步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文本教学主线设计应当与学生语文认知规律相契合。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切准文本解读脉络,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多元个性解读,能够快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课堂教学成长力,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做好坚实铺垫。  相似文献   

6.
基于儿童文学特点展开小学语文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更好提升。首先,要以直观形象的教学为主,让学生乐于去触摸文字;其次,对文本的解读不要求过精过细,激发学生创新性解读;再次,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述句式,并会模仿句式写话,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相似文献   

7.
教材插图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有力抓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插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插图、赏析插图、描述插图,让学生走入文本的深处,与文本展开对话,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与文本鉴赏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儿童文学特点展开小学语文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更好提升.首先,要以直观形象的教学为主,让学生乐于去触摸文字;其次,对文本的解读不要求过精过细,激发学生创新性解读;再次,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述句式,并会模仿句式写话,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相似文献   

9.
逆向阅读改变了先学习理论后实践的阅读模式,让学生先展开广泛阅读,而后进行总结,能令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之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逆向阅读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先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产生认知;再让学生尝试结合生活体验自主分析文本,引发其共鸣;最后再用问题引导学生有弹性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0.
陈丽婷 《教师》2019,(10):69-70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师要对教学情境、学生生活认知、学习主体意识、数学实践应用展开分析解读,为学生提供学习探究契机,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科基本能力。探索发现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注意展开深度发掘,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体悟语境、探究结构、触摸意象等都是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要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在对文本展开全面细致解读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构建。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解读文本的,让学生解读与学习文本,并不在于积累知识,而在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活化,使学生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说明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体裁。在说明文教学中,要突显语用学习内容,以促进语文教学的理性回归。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解读、目标定位、鉴赏体验、认知构建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展开语用实践,使学生既理解文章内容,又能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文本解读能力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寻找拓宽解读的角度,让学生有更多新的发现。升级学生旧知结构、促进学生阅读互动、更换阅读设计主体、拓宽学生生活视野,都能给学生的文本解读带来新的体验。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遴选适宜的教学内容、设置科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角色转化中强化感受体验、在独辟蹊径中增强认知动力、在童真童趣中感悟文本,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文本解读的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品质的优劣。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力基础,对文本题旨、文本语言、文本结构等展开对应性解读,为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动提供动力,为学生厘清学习路线做好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最终达到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教师要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解读文本,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有多种方法,教师以实用性任务群为助学手段,组织学生围绕任务群进行对应阅读和探索,能够创造丰富的阅读和思考契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学科探索的需求。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实用性阅读学习,在任务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解读语文文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组织方式。故在初中语文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规避文本解读问题,优化文本解读,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解读方向,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从而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体验。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中,教师对学生阅读展开指导,要注重 对文本展开框架构建,对中心语段展开重点解读,并促进学生 发挥想象,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让语文阅读可以更加 顺利开展。本文分析语文课中如何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