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翻转课堂"变革了课堂教学程序、师生角色、教育技术作用、学习时间分配和运用方式等多个方面的理念。传统的外语教师教育模式也需要转变这些理念,翻转外语教师教育课堂。依照转化性学习理论设计和实施外语教师教育项目,能够达到翻转外语教师教育课堂、促进教师有效学习和深度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了新时代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让学生们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本文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践行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理念,强化自身知识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本文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展开说明,阐述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有效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  相似文献   

3.
刘绪奎 《家长》2022,(4):174-176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深度学习理念是现阶段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该理念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方式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深度学习理念下,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阅读环节实现有效教学展开研究,以推动学生在阅读中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翻转课堂存在设计形式化、学习者积极性差、教师胜任力低的问题。在深度学习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的指导下,构建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对模型中深度学习设计要义作出具体阐释,以教学系统设计翻转课堂作为案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示范,为优化高校翻转课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设备来开展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优势及策略,以期有效促进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融合翻转课堂。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生的高阶思维,语文老师要想让深度学习理念在阅读教学中高效应用,首先要精心备课,让教学设计有深度;其次要在阅读教学中点石成金,让教师点拨有深度;再次要注重小学合作,让学生阅读有深度;最后还应注重师生互动环节,让学习生成有深度.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使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成为教育新名词和学习新亮点。本文主要分析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旨在为开拓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博览》2019,(1):43-52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被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的使用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它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优化。教师要合理使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并以此为媒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文学习平台,保证每个人都能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教育界已经逐渐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翻转课堂"理念依旧没有被一些教师所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效果并不理想。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有的语文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我国语文教学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翻转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便是新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学的一次激烈碰撞。它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完全否定,而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之上寻求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本文针对"翻转课堂"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古诗词教学中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翻转课堂"成为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具体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化资源为平台,改变传统课堂的先讲后练为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寻求现代网络新技术的支持,也为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探寻新的思路和做法。本文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针对语文阅读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旨在突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深度融合的典范,近年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模式,是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翻转课堂建立在掌握学习、建构主义、认知负荷、有效教学等理论基础之上。相关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翻转课堂有效教学受到环境、过程和结果等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变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及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使着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完善,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相关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条件下,对其教学模型的构建和实施策略的研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顺利运用和推广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实践。然而,学生的学习面貌却并未因此发生本质性改变,仍停留在浅层学习层面。深度学习是翻转课堂的内在追求,翻转课堂是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手段。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设计出翻转课堂的一般流程,课前自学阶段包括:为了调查学生基线水平所进行的教学分析、以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为基础的微视频制作、为了提升自主学习的实效性而进行的学习结果检测;课中活动阶段包括:确定作为探究活动的逻辑起点问题、作为问题解决方案自我建构形式的自主探究、为了达成问题解决方案而进行的合作交流、为了提高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而进行的成果展示、为了将个体经验上升为科学知识而进行的归纳总结;课后巩固阶段包括:为了持续改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为了应用迁移而进行的新型作业的布置。  相似文献   

15.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课程中的重要学习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促进语文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师注重创新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引入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迁移策略,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学生在创新的阅读迁移学习策略指导下开展深度学习,能优化小学语文学习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深度学习视域下阅读迁移策略,以期进一步凸显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有效深入理解知识,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28):39-40
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需要教师形成深度教学理念,指导学生深度学习。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深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优化传统教学,助力培养学生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文章分析了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63):23-25
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良好方式,唯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方能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已经成了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文章将整合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概念,根据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况,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给出怎样增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接下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有很多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学习理论蕴含了语文深度学习的理念与认识.文章主要是厘清这些语文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以期更加深刻的认识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逆序化教学形式,强调其在教学程序和教学理念上均要有“翻转”之意。但翻转课堂仍存在“程序重置”,合作探究有形无实,课后作业偏应试等误区,且对其背后蕴含的深度学习本质缺乏深度思考。基于此,文章将问题支架和内容策展模式应用于中文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支架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模型,以期提升学生深度学习效果。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等分析方法,通过深度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及学习策略等参数评价该模型应用教学效果,发现该教学模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程主动投入率,有助于提高深度学习效果,提升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无监督环境中,保持学生持续而有效的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难点。翻转课堂无监督学习环境是人机情境。从人杌交互角度,学生沉浸在持续学习中,达到有效学习、深度学习状态,也称“人机认知耦合态”。认知耦合态是学生认知结构、个性、能力和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情境、轨道匹配的状态,是学生和机器相互依赖,形成高效学习体。人机耦合态设计理念上需理解学生心理规律及过程,让计算机成为“教助理”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形式上需采集人机交互数据、观测学习过程、创意耦合情境、调制认知过程。翻转课堂中人机认知耦合设计重点是教学资源结构、认知思维过程、在线导学互动、学习成像形式、认知大数据处理技术、实证教学实施方法。基于人机认知耦合态的翻转课堂是教育数字化、实证化思想的实践,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