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学校管理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建立起符合现代教育需求又适应农村实际的学校管理体系,是学校发展的保障。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学校管理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身为校长,要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教育,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特色,评价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办学特色问题。因此,创建特色学校必然成为学校管理的新追求。创建特色学校,其核心是确立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学校就是实践特色办学思想的结果,是特色办学思想付之于实践、转化为学校办学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乔攀 《辽宁教育》2013,(8X):74-75
<正>内涵发展是一种以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文化建设等内部因素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选择。理念转化为实践需要管理,需要精细化管理,管理到位了,学校内涵才能发展。一、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内涵发展的源动力有这样一句话:学校的管理,实际上是教育思想的管理。这就是说,学校的管理者要有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校长首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纵观全局,统筹规划,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能从本校实  相似文献   

4.
要想在特殊的环境里办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就要在管理中坚持“四化”原则,即正规化、制度化、目标化、人本化。一、正规化正规化就是管理要科学、规范,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校实际。在工作中,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管理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理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并自觉地运用规律指导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规范办学行为。在“特色”风行的今天,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坚持把规范常规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培育特色。学校每学期末都要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陈力扬 《教育》2011,(30):28-29
<正>如今,每一所学校都意识到留住优质生源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留住优质生源,学校就必须不断优化内部管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学校的三大主要部件:硬件—教育教学设施、软件——办学特色、队伍——学校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都有强势,做到硬件标准化,软件现代化,队伍专业化,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群众放心的学校,这样的学校要留住优质生源就轻而易举了。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如何保持健康、持续、高速地发展,这是学校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必须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要有民主的管理机制,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一、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信仰、追求,它是行为的主旨,实践的先导。办学理念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指向。确定明确的办学理念,要求学校校长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整合学校的经验,构建与现代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新理念。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总结学校50年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中,作为一校之长,我深深体会到:要办好一所学校,一定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在学校管理现代化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出人才、出成果,也才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 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学校要有先进的教 育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管理方法及和谐的教育环境, 才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文化管理:学校高品质管理的重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的校长喜欢用制度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来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则用人文关怀去管理学校,也有不少校长认为,最好的管理是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在学校逐渐呈现的"生活晶质教育"品牌特色中,感觉学校教育应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高生活品质",作为学校管理也要追求高品质管理生活.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办学过程中通常存在两个目标,即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而管理目标总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当我在办学过程中清晰意识并凝练出教育自觉时,必然要选择并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的学校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引领学校的发展迈向更高境界."以境界成就境界",我认为管理自觉即是学校领导者应该秉持和追求的管理境界,它的提出既体现了管理理论的发展逻辑,也是建立在学校管理实践的现实基础上,它来源于对人性和教育本质的深刻洞悉和把握,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让人成人",管理自觉的价值在于服务教育自觉、指导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1.
周兆伦 《中国教师》2012,(14):39-40
<正>特色学校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整体工作达到良好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通过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校本课程、师资队伍及学校文化、环境、设施等各方面的建设,逐渐形成独特、稳定的教育特征和风貌。特色是学校的鲜明符号,特色是学校的精致名片,特色是学校的集体智慧。特色因学校平台而滋润,学校因特色工作而熠熠生辉。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学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定为特色项目,学校少见的心理校园文化、常态化的心理教育运行模式和创新的心理教育内涵和外延,赢得了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办学层次特征、结合行业部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制订切合学校发展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在实践教学、科研管理、师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突出高职高专办学特色。通过目标管理将学校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逐年提升办学实力。  相似文献   

13.
发展学校特色,追求特色办学成为许多学校追求的目标。学校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努力挖掘、继承发展并积极创造,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学校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创新能力、学校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注重创新校本管理,努力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吴新国 《甘肃教育》2014,(10):18-18
正农村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集中办学势在必行,而寄宿制则是集中办学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集中办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对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进行思考。一、要有完善的寄宿生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合理有效的寄宿生管理制度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说:“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校长的办学思想从哪里来?我认为,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在其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管理实践,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感悟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一所学校要想办出特色,被社会所认可,正确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思想,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从如何抓好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讲:“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学校管理是办学的关键。近年来,我校在工作实践中,树立“教育以人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和谐发展,全面育人,发展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路子,加强学校管理,精心经营学校,学校教育教学不断取得新成绩。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是:1.学校管理要突出一个“理”字学校管理的核心不是“管”而是“理”,校长的领导要靠理而不靠力(即权力)…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一所学校事关许许多多孩子的发展方向和人生幸福。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安全是师生的保护神,校风是教学的晴雨表,活动是教育的助推器,而管理是学校的方向盘。学校应该向管理要质量,以管理促发展。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管理的灵魂,每所学校都要立足校情创特色,立足教情抓师能,立足学情展特长,在“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方略指引下,恰当确定本校的办学理念。许多农村学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漏洞和误区,急需创新管理办法,谋求学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先进办学理念,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培植有效管理学校特色,努力做到特色立校、品牌强校,满足全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我校从实际出发,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合理选择和打造有效管理特色,以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