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的创新和亮点。用好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是关键。当前语文要素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解读不到位以及教学落实不够、不科学等问题,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没有得到全面提升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增强语文要素意识,科学确定教学目标,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生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创新点。落实语文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精准定位要素目标、统整要素、深化要素、融合要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以凸显统编教材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统编教材以语文要素串联单元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教学中,教师要精准解读教材,关注语文要素的体系性和层次化,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强化整合、实践,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使单元教学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零碎走向统整,使单元语文要素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一个“亮点”,还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使用的“指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语文要素”整体设计教学方案,以单元整合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简要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复述”是语文教学的要素之一,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推行,“复述”这一语文要素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文章分析复述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层面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为复述教学找到立足点、起点、着力点和增长点的具体策略,以此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在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习作单元,现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对习作单元教学的粗浅思考。一、聚焦要素,串珠成链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指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某一项关键的习作能力。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导语部分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明示,"了解作者是怎样  相似文献   

7.
课后习题作为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语文要素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相应的课后习题,以扎实有效的训练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以《两小儿辩日》为例,阐述了通过聚焦课后习题来落实语文要素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语文要素的设置是统编教材的创新点,是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抓手。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全面地解读教材,关注语文要素之间的差异、关联,从对比的视角、联系的视角和聚焦的视角来审视、把握教材的层次性、整体性、过程性,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文本内容,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亮点是采取了双线并行的单元结构方式。其语文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准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并通过立足单元整体、习题前后勾连等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充分发挥出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统编语文教材增设了单元语文要素,增添了阅读策略单元与习作单元,挤进了以"快乐读书吧"为龙头的指导课外阅读的系列项目,这是统编教材的创新亮点。由此可见,统编教材把学生习得方法、提升能力和养成阅读素养摆在了首位。方法获得与能力提升主要来自学生的语文实践。为此,架构"学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新体系是统编教材使用使然。一是架构学生为主体的"学为中心"内循环系统,二是架构教师为主导的"学为中心"外循环系统,内外循环联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洪玲玲 《新教师》2020,(1):28-29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有一个大亮点,就是根据年级目标,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渗透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版教材的课后练习更接近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师备课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因此,对于统编版教材,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后练习入手,围绕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制订目标并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时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走入社会之后的竞争力水平。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统编教材针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为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提供了更多素材。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挖掘统编教材中所包含的语言训练点,紧扣语文要素,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教材依循新课标,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其中语文要素的落实不仅是践行统编版教材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关键.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升语文要素落实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并不是直接拿来就能用的,教师需要在精准解读语文要素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真正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基。为了彰显语文教学的独特性、统整性、层递性,教师应优化课文、优化单元、优化整册教材的教学,并在此过程中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5.
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与抓手。但是,一些语文教师由于对语文要素认识不足,在落实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浅尝辄止、缺乏统整、方法简单等,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解读统编语文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语文要素的教学价值,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统编版语文教材具有主题鲜明、梯度分明的特点,对提升学生语文要素整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各环节中,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抓手,有效整合,巧妙串联,创设情境,落实要素,是教师们共同的追求。在此,笔者结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牛和鹅》一文,浅谈实践做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年级语文教学,统编教材将语用训练的关注点放在了词语上。对此,教师可依循统编教材中单元语文要素的设定要求,巧妙地链接课后习题展开教学,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基。教师要引领学生提炼资源,在解构中厘清构词规律;聚焦表达,在体悟中洞察表达效果;拓展迁移,在实践中高效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张松 《教育艺术》2021,(3):69-69
随着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我们不难发现其语言训练要素极清晰明确,尤其是"字词句训练"、"课后习题"设计的扩写、仿写等小练笔与单元写话互为关联,形成一体。本文以二年级的写话教学为例,提出几种有效策略。一、写话目标"可教化"统编教材凸显语文要素的教学内容,给了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勇气。发掘写话训练点,理清材料之后,还要拟定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让写话能力"可教化",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双线组元"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之一,语文要素的编排,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突破和创新。教学中,要基于教材,厘清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及其关联点,认识作者时代背景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差距,明确语文要素落实的路径和方法,准确把握语文要素的训练内容,重视阅读过程中的言语实践,把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64):23-24
统编本课后练习辐射出教材阶梯式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语文要素。课后练习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运用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课后练习呢?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