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王茵  鲁昱晖 《声屏世界》2016,(10):37-38
《开罗宣言》以开罗会议为创作背景,是一部史观正确、制作精良的抗战类型的主旋律影片.与众多集中表现战争场面的同类型影片不同的是,《开罗宣言》以情报战为线索贯穿全片,建构了三条清晰的叙事线索,营造了层次分明、节奏紧张的叙事氛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电影《中国机长》与《萨利机长》为主要分析对象,比较中美空难电影的叙事策略差异,具体表现为戏剧式线性结构与套层结构的差异;延伸叙事时间与概略叙事时间的差异;"写实空间"与"空间叙事"的差异;集体主义主题与个人主义主题的差异。通过对西方电影的制作经验进行批判性吸收,中国电影才能更好地传播本民族文化,向世界传达和谐共存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列车片在叙事上存在单一化的倾向,影片《釜山行》在列车片的基础上叠加了丧尸元素,将现实主义人物关系与浪漫主义叙事相结合,用围闭空间的方式增加了叙事的力度,用假定性型构了叙事的动力节奏,并且通过类型元素的叠加,使影片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指向功能,才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可视性,而这种类型叠加造成的叙事动力对于后续国产影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从列车和丧尸两种元素着手,结合电影《卡桑德拉大桥》,深入分析类型叠加对《釜山行》中叙事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刚川》是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第一部影片。基于新的外交格局考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四十年间仅仅有6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上映。2020年《金刚川》的上映,标志着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迎来了新的创作高潮。影片在继承经典抗美援朝战争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也在积极适应、探索和建构与当代战争片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叙事美学风格。《金刚川》从叙事到内容多层突破,对新型主流电影叙事进行了新的发展。本文将用热拉尔·热奈特关于叙事话语的理论着重分析《金刚川》的叙事时间、叙事语式和叙事语态。  相似文献   

5.
《远在北京的家》与《回到凤凰桥》两部纪录片,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一群来自安徽农村的年轻女性,记录了她们进京务工的不同生活境遇。两部影片通过对真实细节的捕捉,展现出被摄对象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同时,恰到好处的解说语言与画面形象相得益彰,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纪录片整体。虽然在题材选择、细节表现和解说上存在诸多相似性,但由于叙事角度的不同、表现手法的差异以及音乐、音响运用的区别,又使两部纪录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通过对两部影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20世纪90年代我国独立纪录片与体制内纪录片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赵锐 《出版广角》2018,(4):67-69
电影《战狼2》讲究如何讲述, 更重视讲述什么, 国家叙事法则的运用使影片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点燃观众的中国梦激情.电影《战狼2》超越了西方叙事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与赤胆忠诚.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影片获得观众的强烈认可,而且对新时代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甜 《东南传播》2012,(4):63-64
本文以叙事学的叙事视点为切入口,探讨《海豚湾》和《海洋》这两部相同题材的纪录片的叙事特色及功能。《海豚湾》运用创作者的视点,既具有主观性又带有客观性。《海洋》这部纪录片采用了创作者以及主人公这两种视点来叙事,以片中人物情感、理解和认知来叙事。这两部纪录片的叙事视点各自运用不同的叙事视点特色以及在片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也蕴藏了深刻的意义,两部纪录片都传达作者关爱海洋生物,保护环境的呼吁。  相似文献   

8.
李彧 《今传媒》2016,(8):103-104
《美人鱼》是周星驰2016年春节档推出的新片,影片上映以来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美人鱼》虽然沿袭了周星驰以往的喜剧风格,但在关注海洋生态、关心和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本文以《美人鱼》为研究对象,从环保视角,深入分析《美人鱼》的叙事视角、叙事形态、叙事话语及其高科技叙事手段。  相似文献   

9.
胡淼 《视听》2022,(3):99-101
从动画电影《花木兰》(1998)到真人版电影《Mulan》(2020),中国的木兰故事一直是美国迪士尼公司拓宽全球市场的重要题材.动画电影《花木兰》曾引起热烈的反响,但真人版电影《Mulan》在我国上映后却备受诟病.分析两部影片的文本可知,二者在主要情节与叙事内核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别,皆是借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耿爱芹 《新闻世界》2012,(3):131-132
"南京大屠杀"作为电影的题材,仿佛永远不会过时。可能是其本身蕴含的苦难、悲壮、爱国,抑或是人性的东西息息相关的原因。《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是最近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两部影片。笔者试从第六代导演与第五代导演的这两部影片,结合伽达默尔的历史与偏见的关系,就两部电影之影像语言、思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两部反映特定重大题材的影片,两位导演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相似文献   

11.
镜头是电影叙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使用长镜头是一种加强影片叙事的方法。影片《寄生虫》通过高度戏剧化的叙事手法、精彩的视听语言,向观众揭露了现存的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等社会问题,影片中的长镜头对于作品的叙事有着重要的功用,为电影在细节上助力。本文以《寄生虫》为案例,结合案例浅析长镜头对该片在叙事真实性、叙事主题、叙事时空、叙事氛围四个方面起到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朱贺 《采.写.编》2018,(1):167-168
细节,作为影视叙事策略中的重要元素,在一部作品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影片中的细节叙事既要服从故事情节发展与影片主题,又要符合生活逻辑,用真实的力量感染受众.2017年西班牙悬疑题材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充分运用了人物细节、场景细节、物件细节等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剧情引人入胜的同时,用精密的细节来穿针引线,链接故事的发展,将作品悬疑恐怖的氛围烘托出来,达到了良好的象征与隐喻效果,使观众对该片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3.
刘明杰 《视听》2018,(11):96-97
隐喻是电影叙事的重要策略。影片《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以叙事主题、主角人物、城市景观为喻象,对美国梦进行了影像化抒写,成功地建构了美国梦的隐喻,值得对比、研究、阐释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游欢 《今传媒》2021,(4):94-96
空间叙事是借助空间来进行叙事的一种手段。电影《江湖儿女》中,空间的选择与建构成为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叙事动力、"边缘人"塑造的场域;影片巧妙地借助视觉和听觉扩充了影片的空间,丰富了空间叙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影片建构了物理、社会、精神多重空间,不仅形成了隐喻,也深化了影片主题,传达了对一味追逐金钱的批判和对讲求"情""义"的赞扬。空间叙事丰富了影片审美的观赏效果,成为促成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艺术因素。从空间叙事视角对《江湖儿女》进行解读,也能深化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郝兵 《出版广角》2018,(1):78-80
纪录片《本草中国》以其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题材和诗性叙事的表现方法,为观众呈现了具有浓郁水墨风格与田园气息的中医药文化探寻生命奥义的过程.影片以时空交叠式的叙事结构和寄寓着天人合一哲趣的念白建构出一种具有古典韵味的诗性节奏,并通过图像叙事的力量,以交融互生的精巧工致之匠心和雅致冲和之诗意,实现了对中医药文化的启蒙和基础知识的普及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丹 《新闻世界》2013,(9):240-241
2009年上映的美国纪录片《海豚湾》运用了大量叙事技巧,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浓厚宣教色彩的纪录片。本文分析了《海豚湾》的主题、叙事结构及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梁尚蓉 《今传媒》2020,29(3):115-117
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了7. 2亿的票房,这部电影的热映将国产青春电影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后,国产青春电影基本上沿袭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怀旧叙事策略,一场繁华盛大的青春光影盛宴由此展开。2014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影片相继出现,2015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继续书写着对青春的追忆,如《万物生长》《左耳》《栀子花开》等影片,构建了国产电影的青春消费奇观。然而,此类青春电影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同质化、情节松散、过度堆砌怀旧的倾向,人物性格单一、叙事模式化的共同特点使得很多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2016年《七月与安生》和2017年《芳华》等青春题材的影片凭借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通过分析《七月与安生》对青春怀旧电影叙事的继承和创新,希望为此后的青春题材电影提供良性发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北方的纳努克》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纪录片,他的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在制作这部影片的过程中,不仅克服了极其恶劣的环境,还开创了很多在叙事和拍摄等方面的技巧,并将之延用到以后的纪录片制作中,给予了后人诸多启发。叙事学理论发端于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被渐渐引入中国,国内学者开始纷纷运用该理论来研究纪录片的叙事元素或叙事策略,本文试从叙事主题与风格方面对《北方纳努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敦刻尔克》讲述了二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影片从宏大叙事背景下的普通人物入手,通过海陆空视角、一周一天一小时三个时空的交错叙事,揭示了战争与每个人的关系,用理性的方式反思那段历史和战争.本文尝试从海陆空的多线叙事、非线性的叙事时空来探讨《敦刻尔克》的非线性多时空叙事.  相似文献   

20.
孙柯 《报刊之友》2013,(7):92-93
“十七年”电影以前中国的电影放映中,85%以上都是欧美电影,欧洲和好莱坞的电影一直占中国电影业的主导地位。据夏衍先生回忆说,中国电影刚刚兴起的时候,制作电影的人员班底——演员、摄影师,甚至导演,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只是一些爱好电影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些“半路出家”的早期电影制作人员拍摄的影片,情节和风格往往是模仿美国电影。笔者希望以《小玩意》和《魂断蓝桥》两部电影的对比,来说明当时美国电影叙事模式和技巧在中国电影中的渗透,当然,中国电影依然保留着中国的印记,但是这样的模仿无疑是中国电影成熟路程当中大步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