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期间是中央确定的“四五”普法时间,学好《法律基础》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法律基础》在高校的开设有诸多不足,只有从教材,师资、课时,教法等方面予以加强,才能符合普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更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理论逻辑性成为了新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者创新性的集中追求,这样的追求使得教材具备了两大突出的创新亮点:(一)较好地处理了"道德与法律"、"个别与体系"以及"基础与提高"三大关系;(二)更贴近实际的新内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但作为一本普泛性教材(全国高校大一使用)也依然存在有某些重要的人生修养内容被屏蔽或忽略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率先成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需要认真梳理该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路.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材语言与教学语言的关系、观念引导与知识传授的关系等,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是中央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要开好这门课,必须正确处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高校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相关课程之间关系、与原"思想道德修养"课、"法律基础"课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的系统性与凸显问题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要求高校思政课应当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高校思政公共课程体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尤当如此。在思修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中,专题式教学和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是两个明显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即“05方案”将“98方案”中独立设置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该课程最早在2006年秋季开课,最早公开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最早实现开课前全员培训,最早录制“精彩一门课”全程教学示范片。从教材建设、教师培训、教法改革等方面回顾五年来的建设发展历程,对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状况的明显好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着力实现其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讲授方式的独特性,要从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引领,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现实转化,以更加务实和长效的手段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着力实现其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讲授方式的独特性,要从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引领,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现实转化,以更加务实和长效的手段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率先成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需要认真梳理该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路。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材语言与教学语言的关系、观念引导与知识传授的关系等,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充分地反映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吸收高校师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教材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一版进行了修订。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教材,特对该教材法制教育部分的修订情况作简要的介绍和说明,并提供若干教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材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时代性、针对性等基本属性.本文从对高校教材基本属性的认识出发,结合出版实践过程,阐述高校教材建设中的几个责任伦理问题,提出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判别高校教材编写出版中各种行为的"责任伦理"是非与否,判断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效益行为"的"道德正当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是一系统工程,应该本着"以生为本,突出过程,注重实效"的原则,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入手,不断创新,全面推进课程建设改革。  相似文献   

13.
吴海文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论》,对高校“基础”课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有益尝试和探索,特别对“基础”课实践教学与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创新价值,非常值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一读.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05新方案"实施中在一年级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课程运行的具体情况和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和"三贴近"原则,创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是改善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在新方案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完善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入门课".根据中央的部署和统一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使用全国统编教材.高职院校教师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关键,在于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线、讲透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和法律是支撑人类社会秩序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分别构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虽然这门课程从内容上确立了道德和法律的主题,但是这两大主题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以及这两大主题之间的深刻关联性,现行教材缺乏深层次的剖析。道德构成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印证着人在精神领域的超越性,虽然社会契约论的法律思想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重要补充;没有伦理支撑的法律是没有生命力的,法律的伦理诉求体现了道德和法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公共法律课程建设,有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培养"独立不牵"的主体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目前高校公共法律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对此,应该提高高校公共法律课程的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材编著工作,改进教学方式,厘清高校公共法律教育与专业法律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新编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正式启用。为了更多地了解新编教材的情况,本刊记者采访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的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研究所所长吴潜涛教授。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宝钢优秀教师奖"、"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四川大学十佳师德奖"获得者,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省级精品课负责人、教育部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入选者,阎钢教授长期坚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成绩显著,是四川省高校思政课,尤其是四川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科研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领军人物,具有很强的学术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信仰笃定,执意坚守,不管人间世俗起伏,  相似文献   

20.
“三个转换”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教材语言向课堂语言及师生角色由"主客体"向"双主体""三个转换",既是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教学改革和加强课程建设的根本途径与关键,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