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获得冠军,在竞技过程中表现出一流的技术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比赛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李娜7场比赛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发球技术稳定,发球得分率较高;发球战术效果明显,特别是二发得分率远远高于对手。接发球技战术使用合理,回球角度大、落点深,接发球得分率比手高。李娜在对攻阶段的正反手击球带有极强的攻击性,是打出制胜球的有力武器,也是获得破发机会和完成破发的有力保证但伴随非受迫性失误也高。上网次数比对手多,且网前成功率和得分高,说明了李娜网前把握能力强,同时也表明了李娜竞技过程中技战术变化多样、技术全面,逐渐往综合型打法过度。李娜在比赛中充分展示出了顽强的意志及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表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用录像分析法对2011年澳网李娜半决赛、于底线型选手,主动得分能力强,非受迫性失误过多,够,上网成功率高。决赛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属击球稳定性有待提高;发球成功率较高,攻击力不  相似文献   

3.
美国网球公开赛李娜单打竞技能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网球公开赛李娜获得了8强,美网八强的成绩再次刷新了中国女网队员进军美网的历史,成为第一个打入美网8强的中国选手,也是其个人职业生涯第二次进入四大满贯女单1/4决赛阶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赛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李娜参加本届美网的全部5场单打比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网比赛中李娜经过几轮激战获得女单八强,表明其竞技能力水平上了一个新层次:发球与接发球相对比较稳定;正拍攻击力居世界一流;网前球进步很快,体能水平、战术水平有所提高,心理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仍需加强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等。  相似文献   

4.
发球已成为现代高水平男排比赛制胜的重要因素,建立科学的发球技术运用评价标准,助力优秀男排运动队提高发球训练和比赛水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Smart Coach雷达测速仪和Data Volley 4,对2022—2023中国男排超级联赛1~8名全部41场比赛发球与其接发球技术效果进行随机抽样测量统计,探讨不同发球类型、球速与其技术效果的关系,建立科学且实用性强的发球技术运用效果评价标准。研究发现:1)跳发大力球和跳发飘球的使用率分别为60%和40%、球速区间分别为68~126 km/h和42~69 km/h、6分类技术效果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7.1,P<0.01);而跳发大力球球速在100 km/h以下不同球速区间的发球有效率均差于60~69 km/h区间的跳发飘球;球速在100 km/h以上的跳发大力球有效率和得分占比均高于跳发飘球,且随着球速升高有效率升高;2)跳发大力球和跳发飘球球速分别与接发球技术效果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204和0.115,P<0.01);3)发球的局均得分与最大球速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世界优秀羽毛球混合双打运动员在近两年的20场国际比赛的发球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运动员发球多选用前场1号区,男、女运动员在发球落点区域的选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6号区和3号区的发球得分率较高,2号区发球失误率高,1号区失误率最少。男、女运动员发球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男运动员发球得分的能力要强于女运动员,男运动员发球失误率高于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当今羽毛球混合双打比赛得失分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比赛中失分的比例大于得分;发球阶段和发球后攻守阶段失分比率高,接发球、接发球后攻守阶段、相持阶段和多拍阶段得分比率高。在得分方面,前、中、后场依次递减,前场和后场得分高于失分,男运动员得分能力强于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世锦赛中国女排技术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时中国女排在2006年世锦赛第三阶段的11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1)总体得分能力要弱于前四名的四支球队;(2)发球攻击力强、失误率较低、二传队员的水平较高、接发球能力强;(3)后排防守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比较研究、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参加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中外6支球队的全部15场比赛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女排以目前的得分能力水平,要返回世界前3名难度非常大;中国女排在进攻方面同世界强队存在明显差距;中国女排的发球具备一定优势,但还未形成团队优势;个别队员的发球攻击性突出,全队发球的速度和力量还应待进一步加强;拦网是中国女排得分的薄弱环节,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差距.以期为今后中国女排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今男子职业网球比赛的发球存在许多较为规律性的特点。从2005年两场高质量的网球比赛来看,在发球成功率上,一区普遍高于二区;在得分率上,一发普遍高于二发;在直得率上,一发以力量和角度取胜,二发以线路和旋转取胜;在各线路或攻击目标的总体分布上,一发偏重于内角和外角,二发较均衡,但总体上看,攻对手反则是较常用的战术。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对我国网球女单选手在2006年澳网、法网、温网和2007年澳网女单比赛中的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李娜的技战术指标进行独立分析,并对中国选手整体和李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网球女单选手的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接发球的分率、主动得分、破发成功率等技术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双误和非受破性失误有所降低,但是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方法,对2009-2011年温网共计250场女子单打比赛的20项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胜负最大的3个指标是: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接发球得分率.运用3个指标进行判别分析,经内、外部检验准确性均达92%以上.并对我国与世界优秀草地女子单打网球运动员进行实力评估,发现我国运动员在草地上发球能力有待加强.建议我国运动员根据草地特点,做出相应的技、战术对策,特别注意提高发球的能力,接高质量发球的能力、意识,加大体能、心理训练,增加草地赛事的训练、比赛.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马琳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发球抢攻战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发球抢攻战术是马琳的主要得分战术;发球旋转变化多且旋转之间的差异较大。发抢战术套路较多,抢攻意识非常积极主动,正手高抛配合低抛发转不转至对方近网短球,正手或侧身伺机抢冲这套战术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6年世界锦标赛中国女子排球队的11场比赛得分技术统计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发球、扣球、拦网等得分方面与其他各队相比较的优势和差距,结果显示:中国女子排球队的-传和防反能力在下滑;拦网是中国队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副攻进攻力、后排进攻战术以及快攻战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每球得分制条件下一攻与防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观察统计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通过对1998~2000年国际与国内大型排球比赛的调研,探索了一攻与防反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球得分制下发球、拦网、防反等得失分规律在每球得分制规则下仍发挥着作用.技术得分排序没有变化,发球得分的比重增大.防反在比赛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中与对手比赛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排发球、接发球效果不如对手好;一攻中的快攻得分比对手多,但进攻方式及进攻点相对单一,且在比赛中发挥不太稳定;球队的整体强攻、拦网技战术运用能力及效果与对手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王皓乒乓技战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王皓参加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06年亚运会、2007年斯洛文尼亚公开赛男单比赛的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揭示其技术的发展变化趋势,为未来训练、比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王皓发抢段及相持段质量提高显著,整体技战术质量提高明显。前三板凶狠性有下降趋势,但无误失误明显减少,前三板质量明显提高;直拍横打已成为王皓在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手段,直拍横打质量在发抢段及相持段提高显著,正手攻球在接抢段及相持段提高明显,台内控制球技术也有长足进步。但王皓的发球能力、运用横打技术抢攻节奏有明显改变来球时的准确性、扣杀高球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2014美国网球公开赛锦织圭获得了亚军,美网亚军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男子网球运动员征战美网的历史,锦织圭成为第一个打入美网决赛的亚洲男选手。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赛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锦织圭参加本届美网的全部7场单打比赛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男子网球选手的训练、比赛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锦织圭接发球能力较强,底线稳定、攻击力强,网前与中前场得分手段多,发球能力相对较弱;体能水平、战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加强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和增加大赛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分析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至2017年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运动员参加四大网球公开赛最优成绩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李娜在比赛经验优越于我国的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肌肉质量和肌力的优势更加有利于在赛场上的爆发力。李娜的非受迫性失误、得分能力、主动得分和接发球得分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是李娜屡屡得冠的保证。与之对比的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接发球的进攻力度不大,接发球击出制胜分数和非受迫性失误较少,在挽救破发点方面比李娜略显不足。通过对比,发现“李娜时代”与现今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相适应的建议,旨在通过对“李娜时代”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分析结果,为当代女子网球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数据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临场观察等方法对全国大学生网球丙组、丁组男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丙、丁组男双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局战术多以压制对方反手、寻求稳定为主,接发球战术具有明显的单打接发球战术特点,临场阵型选择多以"一网一底"为主.在发球质量、接二发战术运用能力、网前抢网及中场对抗能力、破网能力、抓关键分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 建议在训练及比赛中注重提高发球和接发球质量,强化"主动拦击,积极抢网",加大中场和近网拦截训练,提前攻守转换时间,并在加强沟通与信任的基础上,制定发球局与接发球局策略以形成不同的战术套路,从而逐步提高技战术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临场观察法揭示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在发球技术运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发球的力量、速度、发球与第三拍的进攻衔接以及发球落点的运用等方面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努力提高发球力量速度,以适应当今网球男子比赛发展趋势;强化进攻理念,提高发球与第三拍进攻的衔接能力;加强战术意识培养,提高发球技术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