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笨酚是中学阶段接触的一种重要的烂的衍生物,为了深入理解其性质,笔者就其取代、显色反应做了一系列实验,现象十分有趣.-.笨酚的取代反应:实验一:向苯酚浓溶液中,逐滴加入浓澳水.现象:开始产生白色沉淀,振荡,白色沉淀马上消失,继续滴加浓滨水,最终产生白色沉淀.解释:初始产生沉淀,说明反应:确已发生,但沉淀振荡后又消失,显然是难溶于水的三演苯酚溶于过量苯酚所致,随着演水的加入,笨酚不断被消耗,最终即可观察到三演苯酚的白色沉淀.实验二: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稀澳水至过量二现象:无明显现象实验三:向苯酚的…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学》1997年第7期第9页刊登了《一组有关苯酚的实验》一文,文中说:“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浓澳水至过量,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是因为生成了黄色难溶于水的2,4,4,6一四澳环己M烯酮沉淀”.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很值得商榷.我们重复原文所述实验,现象与原文基本一致,当苯酚过量时,白色沉淀逐渐转变为棕红色沉淀,用玻璃棒搅动,可以看到该沉淀中混有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碱,沉淀消失(溶解),再加入酸,沉淀又复出现,这说明沉淀物中含有酚羟基.向棕红色沉淀物中加入浓苯酚,振荡,仍有沉淀,将其放入温水浴中微热,沉淀消…  相似文献   

3.
周新荣 《化学教学》2000,(12):34-35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二册第1 38页 [实验 5 -3]提到“在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 ,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本实验意在体现苯酚与溴之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三溴苯酚。贵刊 99年第九期《浅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介绍 :为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将此实验改进为 :①“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中”;②“将少量苯酚滴入浓溴水中”“让学生根据上面两个实验所得的现象 ,分析回答为什么出现不同现象 ?(三溴苯酚难溶于水 ,但溶于苯酚)”。我认为上述的“将少量苯酚滴入浓溴水中”做法不妥。我做了两个对比实验 ,其结…  相似文献   

4.
苯酚跟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的演示实验,若按教材的实验方法,将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因生成的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溶于苯酚,现象不明显。如果将苯酚溶液滴入溴水中,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三册115页[实验3—3]在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可以观察到很快有白色沉淀生成。此处叙述表明白色沉淀的产生条件是要加入过量的浓溴水。在同书209页则有这样一段话:“向透明苯酚溶液里加入浓溴水,加到有白色浑浊现象出现为止。”这就是说,向苯酚溶液中加入的浓溴水,应该是适量的,不须要过量。教材前后对同一问题的表述不统一,这有碍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亚硫酸盐溶液中,加入含 Ba2~(2+)离子的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即生成了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钡沉淀。如果在该体系中再加入盐酸,沉淀会消失;如果改为加硝酸,则沉淀就不会消失。学生对此现象误认为是亚硫酸钡沉淀“不溶解”于硝酸。为此,教师在解释这实验现象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亚硫酸钡沉淀在溶解于硝酸的同时,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成丁硫酸根离子,正因为能溶于酸的亚硫酸钡转化成了不溶解于硝酸的硫酸钡  相似文献   

7.
甲醛在常温下是无色的液体,但是实验室里,甲醛试剂常出现浑浊,甚至出现大量的白色沉淀。这是甲醛溶于水,并和水作用生成白色的多聚甲醛的缘故。其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8.
给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里慢慢滴加浓溴水,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振荡,沉淀消失。再继续滴加浓溴水,并不断振荡,沉淀物逐渐增加,直至沉淀不再增加为止。白色沉淀是2,4,6-三溴苯酚。如果再给上述沉淀中加入过量的浓溴水生成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黄色沉淀。  相似文献   

9.
解析:在鉴别盐酸和稀硫酸时,一般应选用Ba(NO3)2溶液或BaCl2溶液,不选用AgNO3溶液。因为AgNO3溶液和H2SO4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AgSO4,出现浑浊现象,不好和AgCl沉淀区分。  相似文献   

10.
苯酚与水的分离实验改进湖北省孝感高中(432100)向金炳如何从苯酚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纯净的苯酚呢?用常用的过滤的方法效果不好,因实际上禁酚在15oC时溶解度为8.2克,混合物溶于高于70oC的热水,水也稍溶于苯酚·很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苯酚在水中...  相似文献   

11.
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 CO_2,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待沉淀增至一定量后,若继续通入 CO_2,则发现沉淀逐渐减少,乃至全部溶解。开始所以生成沉淀,是因为 Ca(OH)_2与 CO_2作用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CaCO_3(20℃时 CaCO_3的溶解度为0.0065克)。而后来沉淀的溶解是因为难溶于水的 CaCO_3与CO_2、H_2O 作用转化成了易溶于水的 Ca(HCO_3)_2(20℃时 Ca (HCO_3)_2的溶解度为16.60克)。学生对这一有趣的实验现象及解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他们在解答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 Na_2CO_3和 NaHCO_3溶液这道题时,常作以下回答:分别取试液,各滴入 CaCl_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 Na_2CO_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HCO_3溶液。  相似文献   

12.
平时我们所讲的沉淀是指室温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物质.那么,同一种物质何时能以沉淀形式出现,则取决于它所处的水溶液的酸碱性. 一、CaCO3 白色难溶于水,喜中性、碱性,忌酸性环境.特点是溶于其相应的酸即CO2的水溶液中,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 例如:向石灰水中通人少量CO2或滴入几滴Na2CO3溶液,均能生成CaCO3沉淀.而  相似文献   

13.
不少同学感到求解化学推断题较难,总感觉无从下手.其实,求解推断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眼”,如将“题眼”作为解题突破口,就能很快根据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顺推或逆推出各种物质.常见的推断题有哪些“题眼”呢?下面作简单归纳:一、根据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推断1.黑色固体有C、MnO2、CuO、Fe3O4等.2.蓝色不溶于水的沉淀为Cu(OH)2,蓝色溶于水的固体为CuSO4·5H2O.3.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为Fe(OH)3.4.不溶于水和稀HNO3的白色沉淀为AgCl、BaSO4.5.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固体为BaCO3、CaCO3、Zn(OH)2等.6.遇水变蓝的…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苯酚在水中的溶解性1.苯酚在水中的溶解性表述不一文献名对苯酚的溶解性表述《高中化学》第二册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顾翼东主编《化学词典》491页( 1989年版) 在室温下稍溶于水。王箴编《化工辞典》3 6页( 2 0 0 2年第四版) 室温时稍溶于水。B .N .库茨涅佐夫著《化学试剂与制剂》手册64 9页在10 0g水中15℃时的溶解度为8.2 g。齐齐巴宾著《有机化学基本原理》2 84页在水中的溶解度达8%。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上册2 94页苯酚微溶于水,2 5℃时溶解度为8g。《高中化学教学参考》甲种本第三册2 5 3页往水中加入少量苯酚,…  相似文献   

15.
1 恒值例1将某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盐酸中,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静置至红褐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将沉淀滤出充分灼烧,得到的残留物恰好跟原来合金的质量相  相似文献   

16.
铝盐和强碱溶液作用能生成Al(OH)3沉淀,如果碱液过量,Al(OH)3又会溶于强碱溶液中;偏铝酸盐和强酸反应能生成Al(OH)3,如果强酸液过量,Al(OH)3又会溶于强酸液中.反应中最终有多少Al(OH)3沉淀析出,有多种方法计算,如利用反应方程式分步计算的常规法,图象法,“分割”法等,这些方法都要利用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六种沉淀最常见。无论是在教材里,还是在习题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这六种沉淀是BaSO4、AgCl、CaCO3、BaCO3、Cu(OH)2、Fe(OH)3等。根据它们的特性,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BaSO4和AgCl,它们不仅不溶于水,更重要的是不溶于稀HNO3。初中化学中不溶于稀HNO3  相似文献   

18.
极值法也叫极端法.一般适用于有关混和物或决定取值范围的计算.把题设中几种物质的总量假设成只含某一物或某二物的质量再按题意求解,然后据求出的数值作出正确的判断.例1.在50克含有1.17克氯化钠和0.84克氟化钠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的AgNO_3溶液,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87克固体.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氯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B)氟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C)氟化银难溶于水(D)氟化钠与硝酸银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分析:此题的目的在于用定量实验推断物质(AgF)的性质(溶解性).当加入足量AgNO_3时Cl~-肯定全部沉淀,至于F~-能不能转化成AgF沉淀则应视题日中2.87克沉淀量与Cl~-完全沉淀的沉淀量的关系确定.如果Cl~-完全沉淀生成的沉淀量小于2.87克,则F~-也变为AgF沉淀了.如Cl~-完全沉淀生成的沉淀量等于2.87克,则AgF溶于水.故Cl~-完全沉淀就是一种极端情况,生成AgCl的质量也为一极值.  相似文献   

19.
解析:B和D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则B和D为BaSO4和AgCl一种。由b可知A为铝盐,由c知C亦为铝盐,则推出E只能为Ba(OH)2,由A溶液与适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入过量Ba(OH)2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则A为Al2(SO4)3至此答案为(1)A.Al2(SO4)3;B.BaSO4;C.AlCl3;D.AgCl;E.Ba(OH)2。(2)BaSO4。  相似文献   

20.
中师化学第二册第132页的演示实验11—2中是这样说明的: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晶体及水,振荡试管,试管中会出现浑浊液;再逐滴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试管,溶液变澄清、透明。而在实际操作中,振荡试管,苯酚晶体减少但不能完全消失,而溶液始终是澄清的,并不出现混浊现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振荡,苯酚晶体消失,溶液仍为澄清的。这样,苯酚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现象并不明显。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改用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