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苏可洛夫著陶竹庵譯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1年第1版每册0.33元配尼西林也叫做青霉素,是一种大家很熟悉的藥品。 許多人用配尼西林治好了病,因此,大家一定很希望知道它是怎样一种藥物。在这里向大家介紹这一本小冊子:“配尼西林的故事”,它可以帮助我們認識配尼西林的性質、作用和用途等等。这本書的原作者苏可洛夫,是一个美国人。書中在談到配尼西林發現的时候比較强調了資本主义国家科学工作者的功績,而忽視了苏联科学家在这方面的成就;也由于这本書出版得比較早,所以有些地方在今天看来就觉得不够全面。但是譯者在翻譯成中文的时候,已經作  相似文献   

2.
趣味的天空     
單稼书譯 上海福州路296號光明書店印行 1948年5月新一版 94頁插圖66幅这本書的確是描寫天空的趣味的。你如果對天空有興味,或着想對天空發生興味,那么請你來讀讀這本書吧!說明的詳盡,筆調的生動,和插圖的丰美,使你讀了之後不能不覺得天空是非常有  相似文献   

3.
有热原子嗎 把物质的各种性质——冶、热、香味等等看成是各种性质的原子——热原子、香味原子等等的作用,这和亚里斯多德在四大元素之外又創立的原始性质的說法沒有什么两样,对于人們正确理解物质的結构是有害的。第一个揭露物质冷热原因的是偉大的18世紀俄国科学家罗蒙諾索夫。他认为热原子(或者叫热素)的說法是自身就存在矛盾的。如果說因为我們人吃了热的食物,热的食物当中的热原子跑进了我們人的身体,因而我們吃完食物之后就会感到溫暖,那么,为什么我們有时不吃热的食物,譬如說我們只吃冷的水果吧,那同样  相似文献   

4.
石燕     
在我們中國的藥鋪裏,有一種藥,名字叫做“石燕”。它實際上是一塊石頭,但是形狀却跟一個小小的燕子一樣,有頭也有翅,因此許多人就把它當作燕子。並且在古書的記載裹,還說它“得風雨能飛翔如燕,風雨止則還如石。”但是稍有科學知識的人一定會肯定地說:“它是不會飛的,因為它僅僅是一塊石頭。”那麽它究竟是什磨呢?我這裏告訴讀者,它是  相似文献   

5.
这本書包括兩部分:“俄罗斯的太陽”和“小事情裏的大道理”。“俄罗斯的太陽”講的是电弧和各种电灯的發明,發展和应用的故事。開头从俄國的著名科学家罗蒙諾索夫的闪电实驗講起,接着敘述彼得罗夫發明电弧、雅布洛奇科夫發明“电燭”、罗德金發明白熾电灯、别那尔道斯和斯拉維雅諾夫發明电焊的故事,以及十月革命以後赫連諾夫發明水底电焊、巴頓發明电焊机,瓦維洛夫發明日光灯、拉薩連柯夫妇發明金屬电火花加工等的經过,一直說到探照灯和灯塔的歷史。这一段發明歷史,在俄國經过  相似文献   

6.
天體的系統     
天文學的研究對象是各種天體(就是日月星辰等),我們學習天文,對於它們的系統、大小、遠近、構造和位置,都要先有一個粗淺的認識,才容易去開始學習。現在將各類的天體作一個簡單的說明。行星和衛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  相似文献   

7.
生物的“机器”与人造的机器多年以来,許多技术工程专家一直认为生物学和自己的专业沒有什么关系。工程师与生物学家之间也很少合作。但近年来发現,研究生物的組織机构的机能与原理,对工程师——尤其电子工程师——解决复杂工程技术問題是有帮助的,而且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科学技术飞快地发展着。机器、設备和各种系統造得越来越复杂。但是,也常听到一些人說:“人造的机器,再复杂,也赶不上他自己。”不仅人类,許多其他生物都是极复  相似文献   

8.
“建設共产主义的人民”是一本关于苏联第五个五年計划的書,杰出的苏联作家伊林不止一次地描写过这震动世界的偉大国家的伟大計划。二十年前,伊林写的“五年計划的故事”出版后,曾得到罗曼·罗蘭热烈的贊賞,他說:“沒有一本書能够这样通俗而明白地說明了苏維埃联盟的英勇工作和偉大意义。”而現在,如果你打开他这最后的遺著即“建設共产主义的人民”的話,你也会立刻被吸引住,爱不忍釋。伊林是工程师,是作家,但首先他是一个革命者。他总是一开始就要讀者明了天下大事,明了資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兩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在这本書里,他通过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同志在一九二八年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八次代表大會上號召蘇聯青年“向科学作羣众性的進軍”。他說: “我們面前有一個堡壘。這個堡壘叫作科學,它有許多許多的知識部门。這個堡壘我們不管怎樣要把它拿下來。青年應當把它拿下來,如果他們願意成為新生活底建設者的話,如果他們願意成為老警衛軍底真正替換者的話。”  相似文献   

10.
人的正常体溫是37度左右。如果外边的气溫低于人的体溫,我們的身体就要向外边放热。冬天我們的皮膚同外界的冷空气接触,体溫和气溫相差很大,身体向外界散热很快,这时候我們就感觉寒冷。所以說,寒冷的感觉,是因为身体向外界散失热量而引起的,在單位时間內散失的热量愈多,就愈感觉寒冷。人体向外界散失热量的方式有三种:輻射、傳导和对流。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后面兩种方式。空气和棉花是最难傳导热量的物質。但是我們不能用一層固定的空气把人包裹起来,因为空气是会流动的。人光着身,会因为空气的流动而丧失很多的热量。棉花的纖維间有許多空隙,就好像許多小袋子一  相似文献   

11.
叶尔旭夫、C.席梅奇斯編畢黎譁中华書局1954年4月第3版每册1.25元这是一本关于园艺、特别是关于果树园艺的通俗讀物。这本書的內容一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叙述第一届和第三届全苏少年园艺家大会的情况。会上,苏联許多加盟共和国的少年艺术家,紛紛报告他們在开辟果园、苗圃,建立試驗場,成立少年自然科学家小組,栽培果树,种植乔木、灌木、花卉和蔬菜,綠化医院、学校、街道等方面的成就。第二部分分为“果园”、“苗圃”、“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花卉栽培”、“果树中的养蜂場”五章,占整个篇幅的三分之二,是全書的主要部分。本書主要是針对着少年讀者写的,但是对一般园艺爱好者也是有益处的。在“果园”和“苗圃”这兩章中,我們就可以得到关于栽培果树、培育园艺作物幼苗的許多  相似文献   

12.
現在电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愈来愈广泛地使用着各种电的用具:电灯、电風扇、电鈴、电話、电爐、电冰箱、收音机,以及电除塵器等,所有这些东西,在我們的房間里都不难找到;此外在工农業生产上,到处也都要用得着电。我們常常看見过自然界产生的一些电的現象,如电閃、电暈和电魚等。但是你可曾想到过,用人工方法怎样可以产生出电来?或許你可以回答說,电是在發电站里用發电机产生出来的,但是这并不完全,还有一些别的产生电  相似文献   

13.
杰出的英國作家赫尔別特·乔治·威尔斯的名著之一——科学幻想小說“隐身人”,已經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中譯本。科学幻想小說这种讀物,我国过去是相当贫乏的。现在开始受到出版界的重視,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我們知道,“教科書叙述着有益的事物,給我们知識,文艺作品使我们思考,科学幻想作品则教我們去想像未來”。而想像未來,往往是科学新成就  相似文献   

14.
书刊评介     
我国的第一座汽車制造厂就要建設完工。到今年國慶节,我國人民就可以看到我們自己制造的最初一批的汽車在我們的國土上行駛了。随着我國社会主义建設的進展,我國汽車的產量將要迅速增加,國民經济各部门对汽車的需要,必將逐步得到滿足,今后需要懂得汽車知識的人,也愈来愈多了。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在汽車駕駛員旁边”,可以帮助我們了解苏联是怎样建設汽車制造工業的,以及苏联人民在这方面有那些輝煌而且有趣的成就。这本書不僅可以作为爱好汽車青年的自学材料,对一般讀者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这个听起來令人奇怪的題目,就像幻想小說的書名字,最近几年來在苏联和外國的报刊上越來越常見了。然而,这並不是幻想,也不是好高騖远的期望,而是在最近的將來里的真实事情。火箭制造、無綫电遙远控制、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使我們有一切根据肯定說,宇宙飛行已經臨近了。据报紙报導,美國打算在1957—1958年間給地球放出几个人造衛星到350—500千米的高度上,以供科学观察之用。这暫且还是些不大的球,大小和籃球相当,重量在50千克左右。 許多國家现在都在研究創建这种衛星。苏联  相似文献   

16.
專利權轉讓是一種普通的民事行為,所涉及的交易內容並不複雜。但是,如果當事人對此類轉讓缺乏必要的瞭解,則可能產生不必要的糾紛。下述案例分析或許能夠說明問題。案情發明人A和發明人B共同作出一項發明,就其申請并獲得發明專利。發明人B於1997年12月移居澳大利亚,並書面授權發明人A代表其處理與案涉專利權相關的一切事宜。  相似文献   

17.
太陽與月亮     
這本書文筆生動,叙述簡明,相當於初中程度,是一本很好的通俗科學讀物。全書共分九章:第一章介紹地動的宇宙觀;第二章敘述太陽系的組成,行星的排列和運動;第三章解說萬有引力,說明了地球為什麽可以懸在空中,太陽的質量是怎樣秤出來的,如何用力學的原  相似文献   

18.
據說古時候曾經有兩個小孩子爭辯過太陽遠近的問題。一個小孩子說:“太陽在早晨和黃昏時比較近,因爲那時候看起太陽來比在中午的時候看起來大一些。”另一個小孩子說:“太陽在中午的時候比較近,因为中午的太陽最熱最亮。”他們都有自己的理由,因而各不相讓,但是誰也下能說服對方。 現在,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我們已經可以解决他們的爭辯了。諸位讀者看了下面的解釋,一定可以覺得,這個問題在古時候,随便怎樣聰明的人也是不能答覆的。我們怎樣來找這兩個表面似乎矛盾的現象的真正原因呢?有一個很簡單的解釋或許會被人們想到:那就是以爲這兩個現象是由於太陽本身的變化。我們儘可以說太陽是一個球状的大火爐,它會得漲大  相似文献   

19.
每月談话     
這一期,我們把一半以上的篇幅,獻給中國的科學團體。很慶幸地,我們得到十多個科學團體的主持者或負責人撰文介紹他們的團體,我們也興奮地願意把這些文稿一下子刊佈出來。我們以為這不祇是泛泛的一個特輯,我們願意提醒科大的讀者:過去中國科學的建樹,小部分是政府的提倡,大部分是基於民間的自覺和努力。只要細讀這些文章,就可以明瞭。現在雖說通俗科學刊物風起雲湧,而過去我們原有過許多專門刊物,在替中國科學撐着門面,在替中國科學展拓國際間的地位。而這些刊物,都是由民間力量維繫出版其間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随便翻開一本動物学書籍來看看,或者隨便到野外去作一點觀察,很容易使我們感到驚奇的,就是許多動物所具有的特殊的技巧和能力。這些技巧和能力,是“牠們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说,不必要經過任何學習即自然具備的。普通把這叫做“本能”。孟子說:“人之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單而能者其良能也”。所謂良知良能,是什么呢?用普通的話來講,應當就是指人的本能了。 動物憑着它這一副與生俱來的“本能”,得以維持其自身的生存,也得以維持其種族的繁衍。有些動物學家們,曾經把動物的本能分為三大類,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