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基本内容和存在主义文学基本特征的了解,分析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探讨了米兰·昆德拉作品中对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继承,揭示出萨特的存在主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及昆德拉作品中对于生存和人生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2.
李勇梅 《考试周刊》2009,(35):27-28
存在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不仅对当代和后世影响深远,而且与西方传统文学一脉相承。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就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本文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分析了哈姆莱特的存在主义形象。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诗文中体现的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对生命存在处境的关注、诗意地栖居以及对死亡客观存在的深刻认识,与存在主义哲学提出的很多命题都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这个与存在主义哲学发源地有着时空相隔的中国晋代诗人,以其独特高远的诗文特色,展现了具有中国本土意义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存在主义哲学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详细论述了存在主义哲学对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文献史料,补述了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和传播情况。新发现的文献史料集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诸如中国的第一本存在主义论著--张嘉谋的《生存哲学》,胡隽吟、王锦第对德国现代哲学尤其是雅斯贝斯的译介、洪耀勋对海德格尔的研究,戴望舒、陈占元对萨特小说和文论的译介,以及四十年代末政治意识形态角力之下的存在主义评价之分歧,顺便略述现象学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6.
散文诗《野草》集中浓缩着鲁迅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思维的律动上有着某种"对话性",但其中更不乏鲁迅式"存在主义哲学"的存在。通过对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作整体性的回顾与阐释后,不难从中找到它与鲁迅思想模式下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共通性——人类存在的"虚无—价值"命题。而《野草》正是从体认虚无、搏击虚无、超越虚无三个方面对鲁迅思想模式下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含蓄而深刻的阐释。在这一思维律动过程中,挖掘出属于鲁迅式的"存在主义哲学因子",从而完成对鲁迅《野草》哲学审美的巡礼过程。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对美国教育哲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都是现代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和思潮。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存在主义就对美国的教育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六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教育哲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方法论上的不足,于是便引入现象学作为补充,共同解决教育问题,从而形成了教育哲学中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但是,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存在主义现象学家们也逐渐认识到,仅用现象学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理解和把握是不够的,必须求助于属于与自己阵营相对垒的科学主义阵营的日常语言哲学方法,以使现象学方法与日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存在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注重点的概述,使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对《动物园故事》进行存在主义解读。这一解读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存在主义对个人存在的情绪体悟看;二是从存在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排他性看。而作为阿尔比戏剧代表作的《动物园故事》与存在主义则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哲学家萨特认为,福克纳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作品多角度的叙事方式,陌生化的形式都是为了创造出一个荒诞、破碎的世界,与存在主义表达的虚无观念不谋而合。文章试图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来分析《我弥留之际》中荒谬、虚无的世界以及人物的怪诞,并从虚无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人物荒诞的选择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存在主义思想,从而指出人堕落的思想、自私的选择和自我的封闭必然导致自我的毁灭。  相似文献   

10.
述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是带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危机哲学,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对理性的逆反表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为克服人的异化倡导人的主观性贯穿于存在主义哲学始终。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但其思想代表了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对教育思想发起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讨论及触及的根本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注和思考的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结合陶渊明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经历,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对陶渊明诗文及其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探索诗人的存在方式、诗歌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对人生不断筹划与超越的特性,以期呈现一个更加全面、丰富并具有动态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小说的哲学精神虽不是有意识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精神,但潜意识地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加缪、海德格尔的哲学精神产生某种精神暗合,体现在荒谬与虚无、想象与自由、对时间的消解等方面的推崇。西方存在主义是面对西方社会中人情淡薄与信仰危机以后,以悲凉、厌烦的个体心理体验结构——时间性来建构起来的人生哲学,新历史小说的哲学精神缺乏西方存在主义的根基,它所接受的只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形式上的质疑现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从理念到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它既体现了教育哲学由传统的知识论、认识论转向存在论、生活论,也体现了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对其的理论支持。生命教育实施可以从生与死、身与心、生存与发展的维度来建构。  相似文献   

14.
冯至的记行长诗《北游》不仅呈现了诗人北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而且发出了诗人因不甘沉沦,执着追求而导致灵魂裂变时沉闷的声音。诗作中关于人生无路的悲哀,个体存在的孤独,生与死的秘密等问题的探索,表明此时的冯至已具备了探索现代性的初步自觉。该文试图对《北游》的现代性作出解读,并试图从昨日的沉淀、现实的赐予、外来的养分三方面对这种现代性的产生作出阐释。文章认为,正是冯至对现代性的这种自觉,为他30年代留学德国时亲近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诗人里尔克等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更为他40年代《十四行集》的成功面世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生命意识--由荒野文化与园艺文化的悖论谈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自从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兴起以来,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评价范式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价值倾向。在理性主义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规范下,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以及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活动,也渐渐地被边缘化了,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之物。这不能不再度引发人对教育本质意义的思考,本文便根据自然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等领域的哲学观点,来阐释教育中生命意识的意义,并强调只有灌注着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我们的教育为学生敞开的才不会是一个符号化和数字化了的抽象世界,而是一个时时刻刻与之发生交流的真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李朝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6):97-98,114
存在主义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关注人存在的严峻状况和条件,重视现实人生,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人之间民主对话关系的构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存在主义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关注人存在的严峻状况和条件,重视现实人生,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人之间民主对话关系的构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重要作家,约瑟夫.海勒和他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海勒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但是他的写作过程中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作为流行于二十世纪欧美的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存在主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自由选择","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尤索林的行为选择来解读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以期能对这部经典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国内对马克思哲学最流行的曲解是将马克思哲学混同于一种近代理性哲学,同时,把马克思哲学歪曲为一种解释性的实证主义哲学。殊不知,在现代哲学对近代理性哲学或本质主义发起革命的思潮中,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是最为釜底抽薪的。马克思哲学以生存论为基础,以统一了思维和存在的实践哲学实现了对近代理性哲学的超越。正因为是一种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就决然和解释性哲学、实证主义哲学相对立,而专注于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批判,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