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库的防洪作用水库是我国防洪广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区上游河道适当位置兴建能调蓄洪水的综合利用水库,利用水库库容拦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型水库防洪减灾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效益分,并且提出如何加大水库防洪减灾的社会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孙立国  孙立民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315+319-315,319
香磨山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同时又以发电养鱼为辅的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集水面积388平方公里。为确保水库的安全,为政府作出科学防汛决策提供准确专业数据,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是以降雨量基础,通过分析降雨类型,计算流域前期影响雨量,确定最大初损1m及折减系数K值;又对径流过程作分割并绘制多条退水曲线。通过径流量计算,绘制出降雨径流三变量关系图,以预报径流深。采用经验单位线法,计算出降雨中心在上游、下游和均匀降雨的三种类型洪水过程。又对水库水量进行调洪演算并绘制出调洪演算工作曲线图。在成果的精度评定中采用33个实洪水。用产、汇流综合成果与实测洪水过程比较合格率为79%,完全满足洪水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水利工程规划中,水库洪水的计算方法不都是适合于所有地区的水库,如水库的地形地貌、流域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下垫面等因素影响较大,对此类水库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水库的洪水计算方法,以提高设计成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谢乃鹏 《科技风》2012,(6):26+29
阶梯水库水文计算,考虑的因素繁多,水库周边环境,水库所在地理位置,因此计算过程复杂,繁琐,工作量较大.为了水库的上游水库发生泄洪时候,下游水库水文的计算方法,加固水库的防洪能力,保证水库的能力与安全,为水库除险加固提供准确的计算成果,水库水文计算至关重要,而水库水文的计算方法决定水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讨论水库水文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龙华水库的洪水复核采用设计暴雨、产流、汇流等步骤进行计算。经过对本流域和周边地区产、汇流特点的分析,选用江淮浅山丘陵区综合单位线成果进行龙华水库设计洪水计算。  相似文献   

6.
锡林河锡林浩特城区段洪水一部分来源于上游锡林河水库下泄洪水,一部分来源于支流那仁塔拉浑迪,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城区周边的山洪沟;三部分洪水发生时间、产汇流情况差异很大,而除锡林河水库下泄洪水有实测资料外,另外两部分均属于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分析计算难度较大,通过分析三部分下垫面、暴雨情况,并结合2012年调查洪水成果,从多方面角度来分析设计洪水,使计算成果可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设计洪水方法较多,均有不同的适用条件,本文采用罗斯托莫夫法推求二青水库设计洪峰流量,并与其他方法计算成果比较分析,本方法比其他方法计算值接近,为该流域防汛和水库的洪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7)
洪水是暴雨、急骤冰雪融化、风暴潮和水库溃坝等自然灾害或自然—人文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增加、水位上涨或海水侵袭淹没部分土地的现象。洪水分为暴雨洪水、风暴潮洪水、融冰融雪型洪水、冰凌型洪水。在我国,暴雨洪水发生最为频繁,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风暴潮洪水发生在近海地区;融雪洪水主要出现在西北高寒山区;冰凌型洪水主要出现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洪涝灾害对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国家事务以及社会生活多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利用水库进行调洪是解决洪水的一种重要方法。水库调洪计算的常用方法有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本文以青山水库调洪计算为例,根据入库洪水过程线、水位库容关系、水库下泄流量的关系,求出特征水位和相应库容,并画出入库洪水过程线、下泄洪水过程线、水库库容过程线。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9,(7)
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无实测资料的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问题进行探讨,运用推理公式法计算了牛尾合潭流域涉及洪峰流量,并通过建立洪峰流量与流域特征值的复相关关系,对推理公式计算成果进行了复核。复相关关系法理论充分,成果可靠,可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勘探区位于闪电河断陷盆地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海拔标高1330-1345m,总体南高北低.闪电河在勘探区的近边缘由南向北弯曲径流,其流量受上游沽源水库调蓄的影响,除雨季水库放水期间流量较大外,大部分时间干涸.  相似文献   

11.
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的多情景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8年以来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具有明显影响。本文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和防洪圩堤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和水文模拟,对鄱阳湖区现状(2005年)和未来不同洪水情景下的洪水调蓄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计算了相应的蓄洪面积和容积。研究表明,2005年鄱阳湖洪水位曾一度超过双退圩堤进洪水位(18.50m),双退圩堤进洪后,湖泊面积实际扩大2385hm2,相应增加6907×104m3湖泊容积。为了研究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未来洪水调蓄功能的可能变化,本文设置了20.50m、21.68m、22.59m三种洪水水位情景,分别对应万亩(666.67hm2)以下单退圩堤蓄洪、万亩以上单退圩堤蓄洪、1998年历史最高洪水位重现三种可能情景,对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与2005年相比,三种洪水情景下,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后将分别增加蓄洪面积17325hm2,57198hm2和65573hm2,分别增加蓄洪容积71426×104m3,205545×104m3和349175×104m3,退田还湖工程可以有效缓解鄱阳湖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12.
兴宾区六勇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对水库附近青岭雨量站和邹圩水文站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到降雨、洪水、洪峰流量成果,并对水库水位-库容关系线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朱隈水库位于大连市庄河西支流上,是一座大(2)型水库,主坝为黏土心墙坝,水库下游河道穿越城市区。超标准洪水应急颓案以保证主坝安全为前提,同时考虑尽量减少因提前启动而造成的水库经济效益损失。本文对朱隈水库的超标准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介绍了清坝决口宽度的计算方法,并且对拟定的不同启动水位方案进行了溃坝调洪计算,选择了合理的溃坝时机。最后介绍了溃坝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兰成美 《今日科苑》2010,(10):68-69
本文以云南省镇沅县黄草坝为例,就小(一)型水库设计流域无实测洪水资料的情况下,采用暴雨途径推求水库坝址断面设计洪水,根据参数分析法和参数查图法进行计算、分析论证确定设计洪水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小(一)型水库和类似小型水库设计洪水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库的大坝安全是水库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但是遇到特大暴雨、强烈地震、人为调度失误等情况,会使水库大坝突然遭到破坏,形成溃坝,给水库下游带来灾难。石佛寺水库溃坝洪水计算,从最不利条件考虑,采用不同公式计算溃坝流量,为水库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裴厦  谢高地  鲁春霞  章予舒  陈龙 《资源科学》2011,33(8):1469-1474
水库的梯级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累积作用,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在提供产品方面,水利工程梯级开发提高了猫跳河的供水、供电能力。随着人类的调整,不同时间提供的产品种类有所侧重。在休闲娱乐方面,红枫湖和百花湖建设初期,旅游业大肆发展,但是随着污染的加剧和水库功能的调整,两大湖的旅游业已经凋败。调节环境方面,水库在调蓄洪水和调节大气组成方面有重大的正面效应,但是由于河流径流的改变,水库的建设大大减弱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在支持生命方面,水库的梯级修建,改变了天然河道,使得猫跳河流域丧失了一些物种的生境,生物多样性较同等条件天然生境低  相似文献   

17.
水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势必会因为上游水源夹带的大量泥沙沉淀而产生淤积。当水库底部的淤积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到水库的正常使用,例如减小水库的蓄水容积、降低水库的洪水调节能力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对水库的淤积进行清理,以恢复水库的正常使用。现本文中就主要通过分析水库淤积所产生的危害来指出治理淤积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水库淤积治理方法,以供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围内进行设计洪水计算、研究围内洪水与外江潮位的遭遇,分析确定外江设计潮型,根据围内的地形及工程情况,确定起调水位和调蓄方式,进行调洪计算。  相似文献   

19.
杨白 《中国科技信息》2010,(1):88-88,94
文中首先描述水库概况,在进行死水位复核,分析计算水库水位-库容、水库水位-泄量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汛期来水流量自由宣泄的水库调洪原则,采用洪水历时简化三角形过程线方法,进行了洪水调节计算。  相似文献   

20.
设计洪水成果是影响治理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尤为重要。由于我省众多的中小河流缺乏实测洪水流量系列资料,其设计洪水多采用由暴雨资料间接推求的办法,因该办法中的降雨产流关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根据当时的情况拟定的,经过近40年的水利及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垫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产流汇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采用原产流关系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明显偏大。本文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对设计洪水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