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 ,外界对电视台播放武侠剧议论颇多 ,认为“武打片”播放太多了 ,有损电视台“品味” ,上星台大面积同时播放一部剧造成重复浪费 ,甚至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等等。这类话听多了 ,圈内也有人随声附和 ,对电视剧编排提出异议。在这里 ,我想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 ,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一武侠剧是不是播得太多了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 ,从1999年元旦开始到9月份 ,山东卫视共播出电视剧130部 ,其中武侠剧10部 ,占1/13 ;齐鲁台共播出电视剧112部 ,其中武侠剧12部 ,占1/9还不到 ,其余的大都是主旋律及生活剧 ;中央台8套…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     
《视听界》2007,(3):116-117
中国武侠剧风靡日本;央视推行黄金档电视剧收视率奖惩制度;江西农民自拍电视剧获准公开发行;韩国广播委员会严惩由李孝利主演的SBS电视剧。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发展和成熟,市场化生产越来越明显。市场化生产带来了电视剧制作的高速度和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电视剧题材类型划分的渐渐成型。戏说剧、秘史剧、武侠剧、推理剧、青春偶像剧、言情剧等等,不一而足。每种类型的电视剧又都是由内部各种类型化的元素组成,农业题材电视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一无论从制作数量、水平还是影响效果,历史剧及武侠剧都是最突出的,已成为中国电视剧海外销售品牌。如《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大帝》等大型电视历史剧在东南亚颇具影响,2010年江苏、安徽、天津、重庆等四家卫视同步热播的《新三国》,已经卖出一百多个国家的版权,成为传播范围最广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5.
黄永进 《视听界》2009,(4):80-82
干金易得,好剧难求。电视剧的购买方、制作方莫不如此。 好剧是指历久弥新,在各种播出环境中都经得起考验的经典佳作。如《大宅门》、《红楼梦》、《西游记》、“亮剑》以及某些版本的金庸武侠剧、琼瑶言情剧等等;还有一类随行就市的流行剧种,菁芜杂陈,这类剧切中时弊,引领时尚,带有时代标识,迎合了特定时代特定环境背景下的观众群,比如首部直面“第三者”现象的《牵手》,反映城乡婚姻矛盾的《新结婚时代》以及《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大雪无痕》、《双面胶》等等。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创作的人文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其他文化事业一样,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电视剧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正是由于电视剧能够为制作机构和传播媒体创造丰厚的经济回报,所以在数量剧增的同时,也在风格样式上呈现出空前的多元景象:时装剧、古装剧、青春剧、少儿剧、都市言情剧、家庭伦理剧、涉外剧、涉案剧、武侠剧、反腐剧……层出不穷的品种名目繁多,几乎令人目不暇接。然而,面对如此之多的数量和品牌,不少观众仍在抱怨无剧可看:“按了一晚上遥控器,没什么可看的。”这样的反馈,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赵晓方 《青年记者》2012,(11):60-61
被誉为“成年人童话”的武侠剧,曾以“一寸丹心”彰显了其作为娱乐精神的价值,具有对受众人格精神正面导向的社会功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武侠剧的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其结果是武侠精神渐行渐远,“成年人的童话”正在消逝.因此,当前武侠剧过度媚俗的娱乐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早期武侠剧的社会功效 1.娱乐精神 武侠剧天然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大众文化产品相对匮乏,作为通俗文化的武侠剧悄然勃兴,无疑迎合了大众的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8.
按我的看法.凡是涉及以暴力解决问题的电影、电视剧都属于武侠剧.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古装武侠片。一类是时装武侠片。时装武侠片甚至包括枪战片、侦破片(涉案剧)、战争片,甚至《铁道游击队》、《亮剑》都属于我说的武侠片的范畴。我在拍摄红色经典《铁道游击队》的时候.潜意识里就是当拍现代版的《水浒》来拍的。  相似文献   

9.
新疆广播电视厅电视剧译制部,是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建立起来的。1984年下半年,他们从社会上招来一些干部和职工,利用一间十分简陋的配音室和两部陈旧的录象机,边组建、边试验,摸索译制了九部(集)电视剧。这些维吾尔语电视剧播出以后,当即受到自治区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全疆少数民族观众的欢迎。1985年,他们以开拓者的姿态,经过艰苦的努力,共译制电视剧五十三部(集),将近1984年的六倍,译制质量和技术合成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维语电视剧《武松》、《高山下的花环》、《故土》、《我的爸爸》和电影《这里的黎  相似文献   

10.
何为 《声屏世界》2016,(8):17-19
当下电视剧观众群体正在发生世代轮替的现象,本文从新世代观众深受二次元文化熏陶的角度,阐述他们对电视剧价值取向与审美欣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电视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莹 《现代传播》2019,(3):110-115
文化价值是电视剧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但在电视剧实践创作中往往被忽略,导致当前一些电视剧出现格调不高、价值观错位等问题。基于此,应探索建立文化价值主导型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以对电视剧从文化价值角度的分类研究为基础,主要包括电视剧内容创意、视听表达、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四大主体部分,以及相应的播后评价。"4+1"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可用于电视剧策划、融资、发行,以及评奖、理论研究、教学等各个环节。以电视剧文化价值为先导,主要基于电视剧重要的文化传播影响力,以及电视剧文化价值产生的特有的"精神能量"对现实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阴艳  付妍妍 《传媒》2019,(12):20-22
近几年,韩国受众对中国作品的态度正发生着细微改变。中韩影视交流进一步加深,拓宽了传播渠道,一些优质的电视剧、合拍电影作品在韩国的接受效果可圈可点。韩国受众逐渐接受、欣赏,并分享中国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的韩国受众被中国影视明星、影视作品吸引,他们甚至聚在一起欣赏中国电视剧,热情程度不输韩流粉丝。  相似文献   

13.
《新笑傲江湖》:武侠剧的颠覆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坚 《视听界》2015,(1):72-74
《新笑傲江湖》颠覆了传统武侠剧的拍摄手法和情节设置,将这一经典金庸武侠剧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本文分析了《新笑傲江湖》对传统武侠的颠覆,即武侠外衣下的肥皂剧和不可思议的爱情设置,阐述后现代武侠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中国电视剧的诞生、发展和现状,通过数据和实例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电视剧存在的一些题材跟风扎堆等问题,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改进中国电视剧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一、电视剧与情感 电视剧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一直受到众多的观众所喜爱和迷恋,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实现了他们的情感消费.电视剧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情感体验的机会,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媒介场域里强劲涌动的新主流影视创作潮流中,新主流电视剧站在主导意识传播的立场上,力求与受众达到更高更深度的交流对话,彰显着“主流价值和主流市场的合流”。新主流电视剧打破了之前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些固有模式,突破了创作上的某种“舒适区”,在体现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和艺术创新方面大大提升了受众的关注度。本文尝试从叙事手法、影像呈现以及受众层面等三个维度,探析新主流电视剧的创新“出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路径。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度电视剧研究成果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象,本文主要以国内重要的学术期刊、报纸以及学术会议上所发表的关于电视剧研究的文章为具体考察对象,并从电视剧的类型模式、人文价值、审美特征、产业发展、文化传播等层面对本年度电视剧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力图归纳出本年度电视剧研究的动态、热点和重点,为电视剧研究和创作寻求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龚丹 《声屏世界》2013,(1):53-53
一、电视开机率持续缩减,“看电视”渠道更加多元。不说远的,只要看看我们父辈观看电视的方式变化,就可知一二。当下,不少五六十岁的父辈在看电视剧方面已经出现了变化,转移到了电脑面前。与电视机相比,电脑可以自由地选择观看时间以及少量的广告,成为他们观看电视剧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视界出现了一批作家制片人,他们不仅为电视剧提供文学剧本,还参与电视剧的资金筹集、演员选择、拍摄制作和市场运作,真正成为剧组的“当家人”。作家当制片人,无疑可以发挥其文学的特长,他们在选择修改剧本方面是内行,对于提高电视剧的文学品位有相当优势。首先触电拍电视剧的作家是北京的王朔、陈建功、李功达等,其他地方有范小天、刘毅然、贾鸿源、黄志远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