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布依族雷神信仰属于原始自然崇拜的范畴,具有自身民族信仰文化特点。雷神信仰在布依族文学艺术作品等方面有具体表现,反映了布依族古代农耕社会的一些信仰文化事实。  相似文献   

2.
洪迈《夷坚志》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志怪小说,其中记录了大量的雷电灾害。这些内容反映宋人对雷电现象的认识,体现了民间的雷神崇拜思想。宋代民间对雷神的崇拜由自然神崇拜转向职能神崇拜。作为职能神,雷神更多地承担了社会道德评判的责任。它惩恶扬善,扶正祛邪,成为司罚的使者,公正的化身。围绕着善恶报应,雷神身上承载了宋代民间的社会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3.
袁枚的《子不语》中描写了一系列雷神的故事,他们不同于上古时期图腾化的雷神形象,也没有早期自然神崇拜阶段的巨大威力。《子不语》中的雷神更接近于凡人,他们法力并不强大,有缺点,也会犯错。在明清时期,市民阶层壮大,个性意识蓬勃发展,对权威的质疑日渐增长,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神光辉的弱化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雷神崇拜发展、演变之历史脉络的厘清,凸显出的是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与雷神崇拜之间的互为触动.以"神"为主体的雷神传说传递的是"人"的世俗理念.民众借雷神传说这一民间话语,表达的是维持秩序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规训"与"惩罚"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云中君为雷神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九歌.云中君》的祭祀对象,古今聚讼不已,或谓云神,或谓雷神,或谓云神兼雷神,甚至认为是云梦泽之神或月神等等,但多数学者以为乃云神。实际上,检索出土甲骨文、楚简、秦简等相关文字资料和传世文献的相关资料,根据楚辞的描述,参证民族民间神话传说,可知云中君实为以别号出现的雷神,而中国在西汉以前没有云神。  相似文献   

6.
在瑶族信仰中,雷神是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其关键职能就是生殖功能,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即为繁衍生命和丰饶农业。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诸神中雷神在瑶族中占的地位十分重要,瑶族先民把生殖的祈盼寄托于雷神,雷神的生殖功能通过许多文化形式来体现,如洪水神话、祭雷仪式、禁忌等。  相似文献   

7.
雷神是一位世界性的神祗,许多民族中雷神完全就是位至上神。汉以后,中国文献关于雷神的记载渐多,但大多叙述其降雨与惩罚的职能,雷神的一些神格在后世被遮蔽和遗忘了。当回到失落已久的历史语境中,探析雷神神话的深层结构.会发现中国的雷神曾经也是位地位极高的神祗。首先,在一些宇宙起源神话中,雷神充当了凿开宇宙之卵的角色;其次,雷神生育了万物,被奉为始祖神和丰收神;最后。雷神发起了毁灭性的洪水.但雷神并非如洪水神话文本表面上所描述的是一个小心眼的复仇者,因为洪水神话体现了先民们循环论的历史观,所以雷神在洪水神话中是要再创世、再造人。  相似文献   

8.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是一部记录宋元时期民间故事的古代志怪小说集,其中体现出雷神的世俗职能,如对不忠之臣、不孝之子、渎神之人、秽语之妇、奸盗之人的惩罚,甚至参与民间分田之事,可知雷神在当时的民间文化中发挥了道德教化与劝善惩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民传》、《太平广记》中发生于雷州半岛的雷神传说,与《日本灵异记》的雷神故事存在授受关系。以雷州半岛雷神信仰为切入点,解释中目雷神为何都会被铁质工具所击落的问题,可以探讨雷神与包括雷州在内的岭南地区矿冶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4,(4):46-47
正幕后制作:继《雷神》导演肯尼思·布拉纳、HBO热播美剧《权力的游戏》导演布莱恩·柯克以及《女魔头》导演派蒂·杰金斯相继退出后,《雷神2》导演职位最终花落同样因执导《权力的游戏》而声名鹊起的艾伦·泰勒。作为漫威"第二阶段"中的第二部续集,《雷神2》将告别喧嚣的现代都市,带领观众进入北欧神话中的九大国度,以黑暗精灵与仙宫众神的  相似文献   

11.
《雷祖志》的错误掩盖了雷神的真相,其错误衍生于陈朝说、中举说、雷州刺史说等。据唐代房千里《投荒杂录》,雷州雷神神话的真相是:雷州雷王是雷公之子,雷州十二族是神犬之子;在神庙中,雷王成为雷祖,十二族成为雷神十二将。到宋代雷王神话和十二族神话混淆为一,十二耳神犬变成了九耳,遂使历史真相千载淹没。  相似文献   

12.
天神崇拜观念源自于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所共有的。蒙古族天神崇拜形成于蒙古族共同体成立之前,成吉思汗在自己的言行中对其进行了强化,且得到了萨满巫师的大力支持。正因为有"天是世间的主宰"、"汗权是天授予的"、"天意天命不可违"、"天降福祉为黎民"等的信仰,所以蒙古人就对腾格里(长生天)崇拜有加,且世代传承祭祀,直至今天。对当代人而言,天神崇拜包含有遵从、敬畏、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等朴素的思想内涵,值得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祭祀天地是史前社会先民最古老的自然崇拜.至迟从西周起,崇拜天地之俗就纳入礼制范畴,是最高统治者亲自主持的国家公祭.上古初民自然崇拜,既崇拜天地,也崇拜日月星辰.那时,天气的冷暖,阳光的有无,方向的测定,无不与日月星辰的变化有关.因此日月星辰也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之一.在我国第一个盛世汉代,每逢冬至、腊日、除夕、元旦、上巳节、清明、秦岁首(农历十月一日)等重要节日,都有祭祖活动.  相似文献   

14.
尧舜对自然的崇拜贯穿在当时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整治之中,整个社会的有机运转体现了当时人民心向自然。自然是最原始、最纯粹、最基本的存在状态。分析尧舜的自然崇拜观,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将会对人类未来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北海疍家人对蛇有着特殊的敬意,蛇图腾是疍家先民对自然的原始认识,疍家人从敬畏蛇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疍家人蛇崇拜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研究疍家人蛇图腾崇拜对了解疍家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太极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圆”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家以"圆"为论文的完美境界,它与太极圆形思维是一致的。其原因是由于先民对"天"的崇拜导致了对"天"之运行方式"圆"的亲和,这种对"天"的崇拜,对"圆"的亲和,乃是基于一种肯定、推崇真善美并以真善为美的思想,再加以"天人合一"的观念,太极圆形结构思维渗透于中国文化心理思维层面,从而使宇宙境界之"圆"与艺术境界之"圆"融贯为一,体现在文论中,则是古文论家对自然界的永恒向往而要求艺术超越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7.
图腾崇拜的研究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对蛇存在着图腾崇拜的民族中,闽越人对蛇的图腾崇拜具有代表性。人们从敬畏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闽越人对蛇有着一份特殊的敬意,闽越人崇拜蛇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天问》“伯禹愎鲧”神话源于远古先民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早期原始宗教活动。禹从鲧的身体中出生的神话表明,鲧、禹生活的年代处于从母系到父系氏族制的过渡时期。这则隐含着“禹生于石”的神话,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石崇拜与生殖观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