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诗文例句搜罗、词语构造分析和修辞方式考察的视角来诠释苏轼诗文中的“杞菊”一词,从而进一步明确“杞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杞菊地黄丸中铜含量的方法,样品采用HNO3:HClO4(4:1)消化体系,方法简便、快速、省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精密度为7.45%,检出限为0.0059μg/ml,回收率达到92.3~110%.  相似文献   

3.
赵贞吉《归山好》抒发了他对明代嘉隆年间险恶政治的忧惧以及对仕宦人生的失望和懊悔,同时也客观地揭示了封建仕宦文人普遍的人生体验,他们年轻时狂热地追求仕宦,中年在宦海沉浮中彷徨徘徊,晚年荣华散去,深悔自己的仕宦人生选择。后人关于此词的追和之作颇多,这些和词承袭了原词厌倦仕宦的主旨,同时在主旨及内容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被贬黄州虽然只有四年零三个月,但他所创作的词却突破100首,占了他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还强。东坡黄州编年词为何能突破100首?学术界一般认为:“乌台诗案”后,东坡心存余悸,不敢写诗;词属游戏文字,作“小词不碍”。更重要的是,东坡依然坚持儒家的仕宦文化观,不改政始初衷,以词言志。还有,独特的黄州历史地理环境对东坡词创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的散小品,真实地记录下了东坡仕宦生涯中经历挫折后的复杂心态。学习东坡的此类小品字,可以从中看到一个真实的东坡,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何从挫折与磨难、矛盾与痛苦中不断走向达观超脱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东坡词中,有一个或显或隐、贯穿始终的基调,我们不妨称之为"人生咏叹调"。东坡词所体现的人生思考主要有以下三对人生矛盾: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凤翔     
宋仁宗嘉六年(公元1061年),苏东坡以大理评事的身份担任陕西凤翔府的判官,算是京官下放,到基层锻炼。26岁的他怀揣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开始了自己仕宦生涯的第一程。凤翔在岐山脚下,古称雍州,是成周兴旺之地,嬴秦创霸之区。虽然两千年前曾飞翔过的凤凰已经杳杳地不见了踪影,但这祥瑞之地到底还是迎来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做官不比做诗,不能率性而为,少很多情趣。签署公文、披阅卷宗,让东坡初尝案牍劳形的滋味;再加上第一次远别亲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漂泊感,常常让他感到寂寞。于是东坡决定经营一个诗…  相似文献   

8.
黄州是苏东坡重要的人生驿站,苏东坡是北宋文艺黄州高峰的首席攀登者。黄州神奇的“山水风月、农耕劳作、文化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首次铸就了东坡及其多元文化,因而黄州就成为东坡多元文化的发祥地。黄州,这座早被东坡认作是新生地的小山城,也就成了他人生历程中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9.
朱诵玉 《学语文》2008,(1):37-37
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东坡一生多遭困顿,几经沉浮。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次磨难几乎要了他的性命,劫后余生的东坡对仕途早已厌倦,对人生更是大彻大悟了。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之"晓书",在于他倡导"尚意"且独"通其意"。他主张书艺率真自然、技道双进,强调书品出于人品,力图去除物累与心累,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超越,追求人生精神境界的逍遥自由和至美至乐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苏轼,中国的读书人没有谁不知道他。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可以用两个字来评价,那就是"不朽"!苏轼的人生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独一无二"!他的人生正如他的号"东坡"一样,一坡又一坡,而且大都是下坡。苏轼的一生,历尽坎坷,一贬再贬,可以说是中国贬谪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苏轼一生最大的成就不在于他大量的文学创作、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而在于他于困境中修炼而成的超然乐观的人生智慧这才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精  相似文献   

12.
清欢     
<正>东坡先生有诗云:人间有味是清欢。所谓"清欢",即清雅恬适之乐。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不是大欢,也不是狂欢,更不是贪欢。当年东坡先生被贬黄州时写下了这句诗,而正是他在黄州的这段经历成就了他不凡的文学人生。即使被贬,他也没有消沉,而是与赤壁下的清风、高崖上的明月为伴,感悟到至深的人生哲理,写下了《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名篇。  相似文献   

13.
东坡的旷达,正是历经人生的凄风苦雨后,炼就出对人生荣辱得失超脱放达、适意为乐的人生情怀,有了参透人生境遇后的那种大气和雅致,才使他的作品洋溢着笑傲人生的自足和洒脱,并能在随遇而安中求得自适。  相似文献   

14.
东坡一生与"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诗歌中"舟"是一个值得注意、研究的意象。文章对东坡诗歌中"舟"的出现频次作了一个统计,并具体论述了"舟"意象与东坡诗人心灵的关系。"舟"不仅带给他生命的催促感,更多时候是安顿了他孤寂的心灵;"舟"又与"归"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东坡渴望着"归耕""遁去"或者"归隐","舟"就是这些心灵渴求的载体,因此其诗歌中"舟"意象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5.
“如梦”与“归心”深处的旷达——谈苏东坡贬谪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旷达"言东坡词几成定论。东坡词"旷达"风格的形成虽然有天性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的苦难中逐渐磨练发展的结果,因此东坡贬谪词更能体现其旷达的词风。"人生如梦"在东坡词中多次出现,经过贬谪之后,东坡在看似颓靡的"如梦"的人生观中融入了豁达的心态;东坡有着很强的"归乡情结",在欲归而不得的贬谪生涯中,他超越物质和精神上种种困境,达到了"心安处即吾乡"的境界。这两点是其贬谪词中旷达风格的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6.
将表面活性剂增感效应应用于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中成药杞菊地黄丸中的微量元素铜进行了测定.导数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较常规火焰原子吸收法有明显改善.将表面活性剂增感效应应用于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为中成药杞菊地黄丸中的微量铜分析建立了一种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柳永被誉为"慢词的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柳永的仕途之路却格外坎坷,他困于科举考场许多年,年近五旬方才及第,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仕途而奔波,尽管官场困难重重,柳永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本文将从柳永的仕途入手,结合期间的作品分析柳永在人生各个阶段的仕宦心态,以及造成他这种矛盾心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文才盖世,一生仕途坎坷,贬居黄州时期,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从此"东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响亮的名号,流传千古。然"东坡"之含意,却渊源颇深。可上溯至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于忠州东坡种花,赋诗,而苏东坡极推崇他。但要详东坡之义,并不只是两人在地名和意趣上的简单巧合,而实在是两人在人生经历和思想情趣上有颇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东坡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饱含了苏东坡个人的人格魅力,是从人生低谷走向人生巅峰的文化;是改革创新,实现人生辉煌建树的文化,是在人生困境中实现新的崛起的文化。其文化精髓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普世意义。进一步挖掘东坡文化的内涵,拓展东坡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途径,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北宋词人柳永仕宦意识强烈,且仕宦意识与痛苦相伴。为追求仕宦,他费尽心机,吃尽苦头。特别是声色享受与仕宦追求发生冲突时,他宁肯忍痛选择后者。柳永仕宦意识之形成,是北宋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与个体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