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霞 《教育教学论坛》2011,(30):180-181
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学专业的每一名师范生必修的专业基础公共课程,对师范生的教学理论知识及教学技能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教育学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高等师范院校中教育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是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目标,而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是师范教育的根本。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利用自身资源和特色优势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高师范生的就业和从业能力,从而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水平和竞争力,推动高等师范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家庆  徐书业 《高教论坛》2009,(11):3-5,114
师范教育突出实践取向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它可以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可以使师范教育更富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可以强化师范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实施实践取向的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正视现行师范教育的缺失,改革创新,构建突出实践取向的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育教学实践,严格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不仅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也对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审视一下现行的高师地理专业(指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就会发现目前的师范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即高师地理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其培养目标、课程构建、学生观念与基础教育的要求存在差距。针对这种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在培养未来地理教师的过程中,应该适应新课程,构建学生的知识新体系,培养师范生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业考评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课业考评更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可充分发挥教学指向标作用。《公共教育学》作为普通师范院校给师范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对于为国家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师范生意义重大。然而,我国现如今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的教学现状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改进目前的课业考评,解决存在的问题,发展改革的趋势,能有效地促进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师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中文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首先是生源素质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中文系科师范生的素质问题最为严重,这是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种下的恶果;其次是高师中文教育内部的教育观念、管理体制(包括评价考核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师水平等存在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第三是随着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风潮,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合并、升级与扩招,其整体培养水平正在滑坡,问题极为严重。面对这种形势,本文认为首先要重树师范教育的精英性,控制师范教育的规模,强调师范教育的单一性,不要把师范大学办成综合性大学,真正保证师范教育的质量;其次,要切实进行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改革,抱着对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负责的态度,全面提升师范教育的水平;积极运用、充分发挥中文学科文学教育的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形成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发挥其“师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师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教育实习能够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却存在很多问题,从学生自身方面而言,师范生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教育实习。  相似文献   

8.
王向红 《教书育人》2001,(22):29-30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是师范教育特定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必然要求,是师范院校“师范性”突出的本质体现,是关系到师资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几点设想。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存在的几个问题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就存在着向综合大学看齐、与综合大学相互攀比的风气,乃至把综合大学的办学宗旨和课程模式照搬到高师院校;教育界以及其他各界存在着轻视高师院校…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未落到实处;忽视教育理论课教学和教师技能培养;教育科研不够重视;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仍处于分离状态等。为使上述问题得以有效地解决,必须下大力气落实师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重视教育专业训练;合理调整专业结构;逐步实现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师范教育应注重师范生的教育技能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于基础教育师资的全面质量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而我国现行的高等师范教育虽然支撑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事业,但是在师范教育中,不能正确看待教育类课程以及忽视教育技能培养的缺陷仍然是很突。文章强调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应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师范生的教育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也是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但是我国师范教育本身对于师范生“教书育人”的培养并未曾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如何将“教书育人”这种教育、教学能力有效内化于每一个师范生的能力结构中实现“教书育人能力”的有机传承,为他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现代师范教育研究、实践应当注重的环节。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通过研究高等师范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公共教育学是体现师范教育师范特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对于培养师范生教育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疏远、考评方式简单等多种原因,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到师范生的素质。所以,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高师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公共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师资必修的教育类基础课程,是凸显师范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但就目前来看,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致使该门课程在师范教育中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改革现有的心理学教学模式,明确课程目标,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方法,稳定教师队伍,构建具有"1+2"内涵的大心理学教学模式,适应高师学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斯坦福大学提出的“使命性学习”这一概念进行剖析,并与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学生关于“使命性学习”的培养加以联系,针对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在“使命性学习”教育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开展“使命性学习”教育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关于师范生“使命性学习”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下的师范教育存在几个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特色受到不同程度的弱化,二是存在重视在职培训轻视师范生培养的倾向,三是培养高校师资的师范教育制度严重缺失,四是师范生培养过程的协同合作机制仍未很好形成,五是定向免费师范生教育存在明显制度缺陷。因此,应对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进行体系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影响高师教育实习质量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师范院校一直把教育实习看作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与技巧的重要环节,但是,现实的教育实习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师教育实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高等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及学生等多方面分析现状,并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地发挥教育实习对师范生的教育作用,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引导师范生追问和体悟教育的真谛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的教育目标之一。教师和师范生是具有丰富的教育生活经验的个体,而且这些经验本身是公共教育学的课程资源。采取师范生分享教师的教育经验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经历的教育叙事的方式,有助于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使教育叙事式公共教育学教育模式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加强民族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升师范生的现代教学观念,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改革现行教学模式,是信息化社会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是当前民族高校师范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改参 《教书育人》2012,(18):138-140
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的师范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它对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教育学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普遍存在着教材陈旧、教法落后、效果不佳等问题,其中教学方法的问题尤其明显。讲授公共教育学的教师,往往凭借一个课件,配合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课,教师是主讲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些师范生毕业后因素质偏低而难以竞争就业的问题 ,反思目前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弊端和失误。主张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明确师范生素质教育目标 ,加强改革师范教育 ,切实加强师范生的素质教育 ,努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