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语实践,立足于语文课程的宏阔视野,指向语文课程的本体特质,指向语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更指向诗意的言语人生。其课程视角,从“儿童母语”走向“言语人生”;精神旨归,从“阅读本位”走向“表达本位”;内容甄选,从“教课文”走向“教语言”;实践路径,从品味“语言”走向习得“言语”。言语实践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站在了语文的本体立场上,观照言语生命的蓬勃成长,是自赎,更是新生。  相似文献   

2.
“表达本位”吸收了“言语交际学”“语用学”“言语教学论”等理论,基本形成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独特教学体系,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描述相吻合。同时,“表达本位”更立足人的层面,把儿童的阅读与写作变为“我”与“你”的对话,以独立言语人格为培养取向的语文教育。现将“表达本位”教学取向交给读者审读,期待更多关注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说到底是人从言语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能力。以“言语”为本位的语文课程,则意味着“语文课”是教人学习言语(交际)的课,语文课的对象是动态的语言运用(听、读、说、写),即现实的言语交际和言语行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必须向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偏移。  相似文献   

4.
孙响 《教师博览》2021,(3):45-46
多年来,薛法根老师致力于组块教学的研究,在利用组块教学培养儿童的言语职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的课堂教学,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薛老师善于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训练儿童的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以儿童的“学”为本。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并重视言语实践,才能回归语文的本色。努力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全方位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让“童本”的言语实践追求儿童的和谐发展,成就思想和精神的张力,追求实践的广度和温度。最终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寻求言语实践适合童本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语文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言语实践活动。教师要聚焦言语形式、创设言语情境、着力言语运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运用语言,积淀言语经验,养成表达习惯,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言语的“隐形信息”是言语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可以表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声外之意”、“意外之意”,也可以表达断续、重复、省略词语的完整、深层、不尽的“隐形”义,以多种形式表现言语的“隐形信息”,准确表达和丰富了言语的思想情感。言语的“隐形信息”和修辞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言语的“隐形信息”的训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言语训练,而是一种由浅入深的,难度较高的修辞训练。  相似文献   

8.
重言语接受,轻言语表达,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之痼疾。即便到了现代母语教育中,这种教学流弊依然未得到根本性的纠正。从以认知、理解、记忆为重的“言语接受型”教学,走向以“积极语用”为鲜明标志的“言语表达型”教学,是时代发展和母语教育促进人思维力、表达力及完整生命力提升的必然趋势。其间,“巧设表达话题”、“给予表达时空”和“实现表达生长”构成了“表达型”语文教学的三大要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智力密切相关,中度智力损伤的孤独症儿童由于客观的智力因素制约,较普遍地存在着构音障碍、发音障碍等言语障碍。本研究的试验班级中有7个中度智障学生,其中两名是伴中度智力损伤的孤独症儿童,他们都不能主动用言语表达,一个基本无言语能力(无主动言语、只会喊叫)。他们还存在有效注意力集中时间极短等问题。三年来我们在教学中运用音乐背景治疗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读了《现代特殊教育》许艳丽老师的《基于“表达本位”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一文(2013年第4期),笔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许老师提出的“表达本位”立足聋校语文教学现实,对聋校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卓立子 《现代语文》2008,(10):21-23
关于“本位和表述”的内涵 “本位表述”是指立足于语文课程知识本位基础上的对语文课常结构的一种言语表达和叙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包括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运用。本文根据基本的教育教学原理,对教师的言语表达作出准确真实、儿童化、文学化、逻辑性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思维与言语的密切关系,对教师言语理解提出针对性要求;同时,站在教师的角度,从培养和促进学生言语获得和运用能力的发展出发,对教师的言语行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以期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言语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柴小倩 《文教资料》2013,(36):34-35
本文对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在著作里所提出的“写作本位”理念提出质疑,并对“写作本位”理念提出的背景、原因及其必要性做了思考,认为“言语表现意识”是“写作本位”理念的核心,然而学生的“言语表现意识”能否通过削弱阅读教学的地位、强调写作教学的地位而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不过关,学了几百篇课文却不能说一段通顺的话和写一篇完整的文,这导致语言表达的遮蔽.语文教学要找到阅读表达的突围路径,就要创设表达情境“场”、挖掘言语训练“点”、凸显言语方法“线”、链接言语活动“面”、夯实言语表达“体”、构建言语表达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5.
作品以语言的方式存在,而言语则是语言在作品中的具体存在方式。“我们要培养的是善用语言的人”(皮特·科德)。因此,学习课文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而是学习言语作品这个“例子”言说的策略与智慧,以期改善言语行为、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特级教师魏星《水》一课的教学,突出了以言语为本位,按照言语理解生成基本规律组织为写而读的活动,重塑了言意融通、为写择读的阅读教学对话视角。  相似文献   

16.
田丹丹 《辅导员》2014,(18):45-46
“在我看来,立足于语文教材,并从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语词即‘主题’。其体验、发现的过程称之为‘主题教学’。这里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以‘主题单元’形式出现的话题……‘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一句话,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言语与精神生命成长。”(窦桂梅博文《朝向“伟大的事物”出发——“主题教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这是于老师21年前上的一节一年级口语交际课。1985年,于老师在中央教科所潘自由老师和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作文实验。21年后的今天,其中“口语交际”部分已写入《语文课程标准》。于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节课上,老师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跃跃欲言,不吐不快,儿童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于是,课堂上,他们情之所生,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18.
陈莉  吴玲 《教师》2020,(2):89-90
调研发现,幼儿园中的威胁性言语竟已司空见惯,它的普遍存在直接动摇了“儿童本位”,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究其原因,除因立竿见影被长期广泛采用以外,主要在于应试教育牵引的小学化倾向、制衡漏洞产生的监督缺失和施事方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回应的基本策略是,对威胁性言语隐患保持高度警惕,消解幼儿园滥用威胁性言语的社会土壤,使之“不想用”“不乱用”“用不上”。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所指一目了然的文言文,教师极易陷入“忘言”的泥淖,复制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紧紧抓住言语形式,由言语形式出发到文学、文化,再从文学、文化回归到言语形式.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可以着力于作品的言语表达、写作方法、文章构思、作者思想等诸多方面.遵路识真、想象还原、咀嚼语言、比较差异,是四种有效的回归言语形式的文言文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习作语言应该保持其儿童特有的特点和灵性,摈弃成人化、口号化的呼喊。而“玩伴言语”是学生最为贴切的言语表达资源,是学生原始积累的资源素材。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玩伴语言”的感染力和浸透力,实现学生言语生命最真实、最有效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