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宋代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上均有重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商税制度的确立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商税征收是宋代国家在财计上对商业的依赖日益加深,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赋税结构发生根本历史性变化在制度层面的政策体现,它表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国家在商业政策导向上已经转变了前代社会政府主要利用强大的政治力量和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商业发展、排斥私商经营的做法.宋政府对商业采取的更多是“经济强制”而非“超经济强制”,国家统制商业的方式从直接变成了间接,通过征收商税,允许私营商业发展、旨在瓜分商业利润.而整个两宋时期商税征收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宋代国家与商业、商人关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宋代城市经济发达概述宋代城市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从全国商税收入来看:北宋至道(995—998)、景德(1004—1008)年间,每年商税收入在四百万贯以上,天禧五年(1021—1022)时岁收一千二百多万贯,庆历(1041—1049)年间增加到二千二百多万贯。宋以前(例如唐代)的商税没有这样多。  相似文献   

3.
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型阶段的两宋,其商品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当时主导性的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但宋代商品经济无疑呈现出划时代的发展变化: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大都市的形成,草市、墟市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崛起,商业活动的活跃,坊郭户籍的出现,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税比重的增大,都表明当时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封建国家惠商政策的实行以及宋代经济观念的转变和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与前代相比,宋朝商税征收制度的内容相当丰富。关于商税征收的官方表述给人的印象是国家向商人征收的税收只是商人收入的一小部分,征收商税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商品流通,且朝廷试图让商税的征收与监管能够依法进行。但在商税征收的实践中,违法征收致使商人的负担不断加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宋代商税征收的官方表述与其实践存在很大的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是在朝廷的意料之中并且是经朝廷默许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东晋南朝时期特有的商税税目,估税既是对商品交易者课征的财产税,又是最重要的交易税,在东晋南朝的商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估税是随着东晋南朝商品经济大发展而出现的,因此它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估税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殊内容反过来又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市场在中国传统市场尤其是宋代以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市场的辐射功能不强、布局不尽合理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城市市场的严格管理等因素,使城市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农村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到了宋代,空前繁荣和发展,在宋代经济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共同成就了中国商品经济史上第二个高峰。  相似文献   

7.
宋代海南岛征收的海外贸易税为格纳税钱,格纳税钱是商税的一种,而非市舶税。征收机构为港口税务机关场务而非市舶场务。因此,宋代海南岛并未设立市舶机构。受制于市场、体制、航运等因素,宋代海南岛设立市舶机构的条件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加大,市民的消费也空前活跃,由此产生了许多城市治安问题,导致城市社会秩序混乱,恶性案件不断,火灾频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宋代统治者从多个方面加强了对城市的治安管理。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必然过程,也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城市进一步繁荣,城郊有所发展,呈现出城乡结合、农商结合的特点。城市人口的增长并非是城郊发展的唯一原因,它与宋代城郊商业的发展商税制度及军队参与经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宋代开始,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城镇中普遍设立了商业性的娱乐场所"瓦舍"、"勾栏",成为中国戏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勾栏的建立不仅为市民提供了观赏艺术的"剧场",也为综合为杂剧艺术的各种艺术因素诸如歌唱、舞蹈、小戏、说唱、武术、杂技等共汇一炉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唐代251名状元中位至宰辅者,初、盛唐连一个也没有,中唐出现了一个,中晚唐之交有3个,唐末集中出现了6个,占状元总数的3.98%,数量与掌权时间均无法跟宋代相比。他们的人品、业绩差异悬殊,而宋代状元宰辅则相对整齐。10位状元宰辅死于非命的占一半,这在宋代及以后也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中晚期,私人海上贸易冲破封建政府的阻碍,迅建发展起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海商凭借质优价康的商品。击败西欧商人,取得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推动了世界经济交流。在国内,私人海上贸另通过商税的形式支持地方财政,弥补军费的不足,成为明代经济领域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宋代时,中原地区与广大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相当频繁。其中,中原地区对南方饮食文化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北宋时期。宋代南方饮食文化向中原地区的输入,官方因素淡化,更多的是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体现出宋代商品经济活跃的特点。而北宋时期中原饮食文化对南方的影响较小。两宋之际,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使宋代中原饮食文化对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江浙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靖康之难"后形成了中国移民史上的第三次南迁高潮.江浙作为南方地区的代表,在历史变迁中不断发展,至宋代已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高宗立南宋于江浙后,江浙也因此成为众多移民的归附之地,其中不乏河南裔的文学家.移居的文人群体在受江浙地域影响的同时也对江浙的文学文化走向以及繁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胥吏产生于宋代,发展在明代,兴盛于清代,由于清代沿袭明代的低俸政策,衙役和书吏的薪水几被裁汰,所剩无几,书吏干脆没有薪水,理由是他们有陋规收入,胥吏作为一个与平民密切接触的阶层,由于官府的默许,胥吏索取陋规就更加肆无忌惮,动辄鸡飞狗跳、家破人亡,陋规已经成为州县胥吏获取钱财、迫害老百姓的重要工具,陋规名目繁多,但大多在三方面比较集中:诉讼、征收钱粮、征收商业税和契税等。  相似文献   

16.
宋元戏曲演出,是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活动,有比较自觉的商品意识,商业气息比较浓厚;演员商品意识强烈,把他们的演艺当作商品出售,形成了一系列颇具“现代意味”的传播行为。探讨带有商品意识的宋元戏曲的传播特点,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振兴传统戏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北洋三口发展的历史脉络看中国近代化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营口、烟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方开设的三大通商口岸。实际上.这三个城市都是清代前期随着沿海贸易的发展而崛起的,到清代中叶已是北方沿海税收额最高的港口。考察它们在开埠之前的发展脉络,对我们进一步深化关于中国近代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歌卜居主题始于《诗经》,早期诗歌中的卜居主要是居住文化的表现。自《楚辞·卜居》篇始,士人借卜居抒写情志,卜居诗由此产生。卜居诗散见于六朝,兴于唐宋,蜕变于明,沉于清。在这一过程中,卜居诗的主题沿着两条轨迹演变:一是疏离政治,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不断减退、消失,更多地趋于林泉之趣;二是面向世俗,诗歌内容逐步由雅向俗嬗变,多表现世俗生活的内容与情趣。卜居诗主题的这种演变有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它既反映了封建专制、儒家文化由鼎盛到没落的进程和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兴起,也反映着士人精神由张扬到内敛的转变及其对政权的离心过程。对卜居诗主题演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与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崇俭抑奢的传统消费伦理面临全新挑战。宋代女性以服装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力量的增加,对于宋代社会时尚化风气的流行、炫耀性消费剧增以及商品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代闽籍词人的地理分布呈现出时代和地域的不平衡:北宋少南宋多;经济文化发达的北部东部多,相对落后的西部南部少。宋代福建进士是闽词创作的主力军,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进士作词,这与词为小道的传统观念有关,也与理学家大讲作文害道有关。词以描写本地风光为贵,宋代闽词主要描写了武夷山、双溪、鼓山、西湖等地的自然风光,显示出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宋代闽词蕴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集中表现在爱国词与寿词两个方面,这与理学重气节重伦理有关,又与闽人性情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