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一九七一年以来,我们大直沽中街小学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棋类活动。我们开辟了棋室,成立了棋队。每周一、三、四、五棋队活动一个多小时。通过实践,我感到中学生下棋是大有好处的: 一、开发智力,锻炼思维,促进学习。下棋是要动脑筋的,每走一步都要考虑到全局,看着对方  相似文献   

2.
我四岁就开始学中国象棋了,记得那时候我总是赢,是个常胜将军。因为总是赢,所以我很喜欢中国象棋。只要爸爸一有空,我就会去找爸爸下棋。又因为我总是赢,所以我不太知道输棋的味道。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姑姑家,和已经上高中的周亮哥哥下棋。我下输了,就很不高兴。又有一次,我去和叔叔下棋,我仍然下输了,我更不高兴了。我只要输了棋就会泄气。慢慢地,我就不是那么喜欢中国象棋了。后来,我参加了少年宫象棋班。象棋班有很多同学,有很多下棋的机会。有一次,我和一个小朋友下棋,我输了,我的脸变成了阴天,差点下雨!这时,邹老师说:“输赢兵家常事。…  相似文献   

3.
幽默之处--
  王一生简直大名鼎鼎。我们学校与旁边几个中学常常有学生之间的象棋厮杀,后来拼出几个高手。几个高手之间常摆擂台,渐渐地,几乎每次冠军就都是王一生了。我因为不喜欢象棋,也就不去关心什么象棋冠军,但王一生的大名,却常被班上几个棋篓子供在嘴上,我也就对其事迹略闻一二,知道王一生外号棋呆子,棋下得神不用说,而且在他们学校那一年级里数理成绩总是前几名。我想棋下得好而且有个数学脑子,这很合情理,可我又不信人们说的那些王一生的呆事,觉得不过是大家寻逸闻鄙事,以快言论罢了。后来运动起来,忽然有一天大家传说棋呆子在串连时犯了事儿,被人押回学校了。我对棋呆子能出去串连表示怀疑,因为以前大家对他的描述说明他不可能解决串连时的吃喝问题。可大家说呆子确实去串连了,因为老下棋,被人瞄中,就同他各处走,常常送他一点儿钱,他也不问,只是收下。  相似文献   

4.
诸宸被称为“美女棋后”,她是典型的秀外慧中的女孩,棋下得好,人也长得美丽。她怂恿其他的女孩子下棋时,会说国际象棋能够使女孩更有气质,更美丽。国际象棋史上,诸宸第一个集少年、青年、成年个人冠军及团体冠军于一身。从童年时代起,棋子陪伴着她走出了一条美丽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5.
琴、棋、书、画被誉为"文人四友"。我受家人的熏陶,渐渐地与琴、棋、书、画成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我喜欢弹琴。家里有客人时,我会拿出笛子、葫芦丝吹给客人听。有时也和同学一起比赛,看看谁吹得好,吹得多。电子琴是我的知心朋友,陪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我喜欢下棋。如果小朋友来我家玩,我们总会下几盘跳棋或五子棋。赢了,我会跳起来鼓掌;输了,我会嘟着小嘴喊:"再来。"象棋、围棋,我还是初学,但一有时间就会  相似文献   

6.
专心致志     
《下一代》2010,(7):38-38
【语出】:《孟子·告子上》 【原文】:今夫奕之为数也,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释文】: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地干某件事 【故事】:古时候,有个下棋的高手,名叫奕秋,棋下得很好,他还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们把棋也能下好,他每天都耐心地教他们,但是两个徒弟的表现却不一样,其中一个学生专心一意地学习,对老师的讲解特别注意听,遇到不懂得地方,就向老师求教,奕秋很喜欢他,而另一个学生却认为下棋很容易学,所以他听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棋道·人生     
许多人都喜爱下棋,他们把下棋当做一种娱乐,目的是修身养性,愉悦身心。而我下棋的目的在于领悟人生,品味人生,从下棋的道理中悟出人生的哲理。下棋,重点其实不在于输赢,而在于把一局死棋盘活,穷途末路时又看到新希望,继而反败为胜,这才是下棋的真谛。棋类一共有几十种,单单我们都熟悉的棋,就蕴含着很深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读书之乐     
我这个人,才不出众,貌不惊人可要是一说下棋,一说读书,蛮有精气冲,蛮有灵气的。 6岁的我,一步三蹦高。谁要说下棋,我却能一坐三小时,稳如泰山。《中小学生国际象棋入门》是我的启蒙老师。读它,解渴着呢。那书中的一个个棋法指要,如同一个个  相似文献   

9.
人生如下棋     
父亲喜欢下棋。那一年,我大学回家度假,父亲教我下棋。我俩摆好棋,父亲让我先走三步。可不到三分钟,三下五除二,我的兵将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下象棋,可老爸老妈却是“棋盲”,对下棋一窍不通,还说什么:“只有不上进的人才玩那种东西哩!”我想跟他们辩论,可是理屈词穷,只好在自己房间里,和自己下棋,下着下着,就腻烦了,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何不培养一个对手呢?这  相似文献   

11.
正提到下棋,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街边对弈的悠闲老者,或是专业赛场上苦思冥想的对战双方。其实在我们幼儿园里,随处可以碰到孩子们玩棋、下棋的场景。虽然孩子们玩的棋都是在棋弈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游戏棋,或者运用棋弈游戏元素进行的小游戏,但是经过我多年的观察,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由小班的懵懂时期便开始接触的棋子和棋盘,起初仅是一种游戏工具,但在棋弈游戏中久而久之的浸淫,对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就以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弈棋与人生     
向通 《上海教育》2007,(2A):113-113
下棋是末枝,但于细微末节处,却最能见一个人的真性情—— 认识三人,年龄相仿,四十余岁,均为男性,都好下棋。我与他们三位都过过招。第一位技术最差,也最爱悔棋。棋入中盘,但凡吃子,几乎都要悔棋,如不让,往往不欢而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下棋     
今晚,我去石景山棋院下围棋,张达志和我下了一盘棋。用的时间很长,后来别人都走了,只剩下了我们二人。开始,他执黑子,我执白子。在布局阶段,我们下得都很不错。但是,中盘阶段,他死活棋掌握  相似文献   

14.
【E灵通揭底】 话说北光中学有个喜欢下棋的同学,围棋下得不错,但就是上课爱走神,所以人称“爱走神”,同班E同学脑子灵光,学习不错,人称“E灵通”。那天老师上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课,出了下面这道题目:  相似文献   

15.
自由活动时,在一群下五子棋的小朋友中传出了阵阵掌声,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枫枫连赢了云云三盘棋。云云是我们班的下棋高手,而枫枫平时能力一般,文文弱弱,不善表现,没想到却有  相似文献   

16.
我从小就会下棋,渐渐地我的棋越下越好。同时,我也发现在这小小的棋盘上也反映着人生。从前我和别人下棋时,刚开局总是全线出击,大有  相似文献   

17.
我喜爱围棋。黑白之间,纵横交叉之点是我兴趣的所在。斟酌每一步棋,仿佛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当局者迷,”一位老棋手告诫我说,“一盘棋中,最不了解你的棋的是你自己,而最了解你的棋的是你的对手。”我对此不甚了然,于是便去观他下棋。每当下入了僵局或是他落了下手,他总会站起身,踱到对方那里,俯下身,仔细看上一会儿,复又回来坐好,继续下棋。不知是什么原因,过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8.
三进省城     
1962年,我出生在广东省惠东县稔山区长排村,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十分幸运的是,家乡的棋风很盛,我的左邻右舍就有很多人喜欢下棋。耳濡目染,7岁那年,我也学会了横车跃马,并常常在巷口棋摊、床头煤油灯下与大人过招。乡下人下棋完全是自娱自乐,几分钟就杀上一盘。受此影响,我养成了走子  相似文献   

19.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公园里有两位下棋的老者举止优雅,他们下棋下得很慢很慢,观棋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他们才走到中盘.终于有人忍不住说了:"能不能下得快点啊!"执子的老者安然答道:"下棋就该慢慢下,下得太快就少了优雅从容,不像朋友下棋了."瞬间,观棋者无语. 是啊,下棋就应该这样,慢慢落下每一枚棋子,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优雅地在棋盘上纵横驰骋——正因为缓慢,所以才显得优雅从容. 人生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多一点儿缓慢而优雅的姿态,人的成长会更多姿多彩. 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20.
人生如下棋     
父亲喜欢下象棋。那一年,我大学回家度假,父亲教我下棋。我们俩摆好棋,父亲让我先走三步,可不到三分钟,三下五除二,我的兵将损失大半,棋盘上空荡荡的,只剩下老帅、士和一车两卒在孤军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