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心数学"课堂要求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即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经验自我需要和兴趣,把学生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育活动的本质。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构筑理想的"童心数学"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应深入分析思考以生为本的实质,从而探寻实效性的"童心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真正考虑儿童的课堂需求;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与理解数学;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美好,让"童心数学"的实践与研究实实在在地向前迈一步。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儿童个性,应该尊重"儿童文化",让童真、童趣融入小学课堂,让孩子们的童心在课堂上尽情飞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让孩子的童心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上飞扬:创设自由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儿童有好动、好胜、好表现等天性,教师应释放儿童的天性,打造"童心数学"课堂,让儿童爱上教学课堂。以一年级教材《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为例,说明数学教学应该以学定教,做到恰当地引导、恰当地提问、恰当地提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构建童心课堂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童心课堂,即围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的高效课堂,它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释放孩子的天性,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有序的氛围,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童心犹如一颗蕴藏于蚌里的珍珠,晶莹闪亮,纯真透明,具有向真性、向善性、向美性。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里说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可见要做真人还得拥有一颗童心,不然就难修成正果。教师永葆一颗童心,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童心,顺应童心,才能满足儿童言语与精神共生的需要,课堂里学生才会心门洞开,睿智绽放。  相似文献   

6.
儿童绘画的魅力在于其稚拙,其纯真。一起走进儿童的世界,用心去解读童心,用童心去引导课堂。美术课堂即是童心的课堂,而童心启发、延续的关键在于教师。美术教师,是童心启发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7.
童心犹如一颗蕴藏于蚌里的珍珠,晶莹闪亮,纯真透明,具有向真性、向善性、向美性.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里说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可见要做真人还得拥有一颗童心,不然就难修成正果.教师永葆一颗童心,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童心,顺应童心,才能满足儿童言语与精神共生的需要,课堂里学生才会心门洞开,睿智绽放.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交流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对于小学数学而言也不例外,鼓励构建"童心课堂"。由于小学生思维还不够成熟,仍是稚气十足的儿童,好奇心强,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常常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设计教学方案,逐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儿童主体性。本文以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为例谈如何构建"童心课堂",提几点拙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提问早应被摒弃,思辨性提问已成为童心语文课堂的必然走向。本文从"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的概念界定及特质;"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操作策略;"思辨型"童心课堂提问引发的课堂变化几方面进行阐述,力求让课堂提问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正>童心就是"儿童心情,孩子气"。从生命的角度看,"童心"就是"思无邪"的自然生命状态,"童心"正反映了人的生命本质中美好的一面。从教育的角度看,"童心"是一种没有受到成人社会污染的、极其珍贵的状态。这种自然状态的"童心"需要发现、尊重、保护、扶植、利用,也需规范、引导、培育、发展,两者兼备,才能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数学学习中,儿童的直觉、想象、思维、表达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境界:他  相似文献   

11.
好童谣总是与童心同在。"走向童心"的童谣教学,是指与"儿童"同行,以儿童的视角为切入点,关注每一个儿童生命个体的生长需求,尊重理解儿童存在方式(童真)、情感需求(童趣)、言语生命(童言)、思维特点(童思),让童心在童谣中被唤醒、点亮,丰盈着儿童生命的厚度。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史称胡氏尚义堂经塾,创办于清咸丰十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近年来,学校通过研究以"有序、有趣、有度、有效"为形态的童心课堂,提出"尊重儿童,发展儿童"的教育理念,着力构建"童心教育"课程体系,以"基于儿童文化的自主成功教育"为品牌,以"让每一个儿童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为核心价值观,秉承"同心同德、自重自强、尽心尽责、共存共荣"的员工精神。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化具有童真、童心、童趣等特点,我们应充分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护、开发,走进儿童的生活,真正认识儿童生动丰富的精神世界,使儿童的学习生活充满生命活力。充满童真、童心、童趣的品德课堂,一定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师生共度的愉悦的生命历程",我想不起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但是我始终没有忘记过。创造健康适宜的课堂生态,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愉悦,是语文"童心课堂"的教学所归。"童心课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语文教学的中心,呵护童真、激发童趣、牧养童心,给学生生命以关怀、滋养与润泽。那么,如何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身心愉悦成长的舞台呢?  相似文献   

15.
<正>走进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你会感受到一个新鲜而温暖的词:童心教育。童心,是真诚、纯洁、坦荡的赤子之心,是天然、自由、本真的生命状态,蕴藏着蓬勃的生命能量和创造活力。童心,是儿童的生命品格,是儿童成长的渊源和根基。近几年,我校提出了"童心教育"的办学思想,并以"守护童心,激扬生命"为核心理念,着力建设童心校园、培养童心教师、构建童心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之魂、品牌创建和特色之魂。童心环境、童心教师、童心课堂、童心学生是童心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童心校园文化建设顺应儿童的天性,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打造童话校园,让孩子们生动活泼、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不多,课堂上的童心难得一见。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童心,尊重学生的想法。只有尊重学生的童心,才能让教学充满生机,才能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真与个性。一、尊重学习规律,让学生在教学中发展童心由于学生的接受水平与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要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1898-1975)对儿童独特的见解体现在他的书籍、绘画等作品中,他提倡成人应该设身处地为儿童着想,守护儿童的"童心世界"。丰子恺的"童心"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还有着重大的启示,本文在简要阐述其"童心"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热爱儿童,延展童心;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解儿童,发现童心;对社会教育提出呵护儿童,回归童心。  相似文献   

19.
“爱的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爱的课堂”是指以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基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为基本理念,以爱的方式和策略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为主旨,在尊重、赏识、支持的环境中建构的一种教学活动和过程。学校2008年9月开展“爱的课堂”实验,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的校本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容易忽略了儿童的"童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属于儿童自己的文化,保护儿童的"童心"。在教学过程中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顺应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童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