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体验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灵感悟。因此,"多维体验"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能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一、角色体验:走进文本,感悟内心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忘记自我,使其成为文中的一个角色,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真真切切地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  相似文献   

2.
"戏剧化体验阅读"可以使学生由浅层阅读走进深层阅读。即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如演员(角色)、表演场地、故事情境等,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参与文本阅读的方法和途径,在角色体验、场景体验、语言体验、情节体验等多维体验中,培养创造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领导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没有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参与,语文的阅读教育也就犹如"鸡肋"。学生只有去体验阅读,深入文本中,才能与作品中的角色、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交汇,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正>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材料的性质,以探究为核心,创设了三种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现方式,分别是"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经典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文本研习"侧重于"研习",主要指向学生对文本的研读与欣赏,旨在通过对文本的精读研读,品味感受,使他们掌  相似文献   

5.
正"文本研习"主要是针对一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以期提高学生理解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文本研习"的理解与操作存在一些问题,走进了教学的误区。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研习",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减少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在教学中要努力突出阅读的自主性,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在学习中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具有独特性,从而着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方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奇",在想象体验阅读中感受"奇",在进入角色阅读中见证"奇",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宋红娣 《语文天地》2012,(20):29-30
体验式阅读教学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美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阅读教学的"主体性"与"互动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体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验式阅读教学变教师枯燥的文本分析为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注重学生在自主式阅读中的体验与品味。  相似文献   

8.
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从文本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要紧扣文本,营造审美氛围,拓展学生阅读的宽度和广度;第二,充分感知文本,与文本尽情对话,挖掘学生阅读的共鸣性和深刻性;第三,潜心阅读文本,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阅读的探究性和创造性;第四,品味文本的"美",感受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李美丽 《学语文》2014,(2):25-26
正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然而,高中生阅读现状堪忧。高中生虽说受过规范系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至少9年,然而阅读体验并不丰富,  相似文献   

10.
提升阅读层次,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知。阅读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移情体验;发散思维,激发想象体验;角色表演,让学生亲历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要尊重每一位读者的内心体验。而语文阅读教学,不也应该如此,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感受吗?多年的语文教学,使笔者深知,与其给学生"一缸水",不如给他们"一把勺",再构建"一堵墙",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最终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体悟中,感受文本的魅力,实现真正个性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2.
实施新课程以来."个性化阅读"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生命活力,"个性化阅读"能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学生对文本有多种的理解,备执一词,众说纷纭,有时导致了课堂教学滑向失控的边缘.个性化阅读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胡乱地读"、"胡乱体验",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杂乱无毒.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是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两个有效落点.  相似文献   

13.
关注儿童的阅读心理,顺应儿童的阅读天性,采用"陌生阅读""模糊阅读"的方式,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陌生化阅读,就是为学生精心烹饪阅读大餐,把一本本新奇有趣的书籍推到学生面前,唤醒学生阅读的内驱力和主动性,点燃兴趣的熊熊火焰,追求对熟悉的文本的"陌生化"阅读效果,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模糊阅读则是一种超越于语言载体的对艺术世界的把握方式,强调体验与感悟,重视个性与创造,提倡"油然心生",主张"不求甚解",认为"神闲意定",强调"直指人心",试图"以意胜言",常呈现出多义性、模糊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教师应关注文本阅读中的读写结合,通过"语言内化""结构迁移""角色体验""修辞增色"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文本阅读,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核心也是以文为本,其基础还是以文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再现文本",让"人"与"文"在阅读教学中顺利实现对接,使人本与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统一,实现阅读教学的"全线提速"。一、实现阅读教学"全线提速"的钥匙在于选准多维视角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6.
富有个性的阅读教学呼唤创新型的教师。一方面,教师在课前研读文本时,既要"居高临下",又要"蹲下身来"。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新理念为指导,能创造性地处理材料、设计教法和学法;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中,要正确把握自我角色,在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应该发挥好教师组织、鼓励、指导、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体验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心的独特感受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在的认识,也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牵住文本阅读的"牛鼻子",把握文本阅读的关键,引导学生细读、品味,这样,文本阅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众所周知,阅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阅读是沟通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改中众人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这些不和谐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体验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心的独特感受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在的认识,也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牵住文本阅读的"牛鼻子",把握文本阅读的关键,引导学生细读、品味,这样,文本阅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设计理念: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通过文本学习,探索解疑。突出体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体验,在角色转换中进行"移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磨难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懂得在逆境中不要放弃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实现阅读的个性化。教学目标(略)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抓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