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本事”考     
"本事"之"本"义为"原来的,固有的"",本事"最初的意义为"原事、旧事、事情的原委",后来在唐代从这个意义引申产生了"指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所依据的故事的情节或原委"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宾贡"一词自《周礼》中出现直至唐代,其意涵不断演变和丰富。在唐代,"宾贡"既指外邦纳贡献方物和地方荐举人才时所行礼仪,又指地方贡荐士子。唐代出现留学生以后,"宾贡"又指宾庭贡士,也成为专为留学生设置的宾贡科的简称。唐代宾贡科针对留学生的"每自别试"并非另行考试,而是阅卷时区别对待,放宽判卷标准。宋代仍设宾贡科,但因实行糊名誉录制度,单独举行考试。"附名榜尾"的放榜方式,唐宋没有变化。唐代宾贡科及第留学生有多种去向,既可在唐为官,也可回归本国,甚至充任唐朝使者,愿意终老唐土者朝廷也不作干涉。  相似文献   

3.
刘进亭  白朝阳 《档案管理》1999,118(3):24-25
钧瓷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是陶瓷世界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钧瓷始于唐代,盛于宋代,在宋代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有"国之瑰宝"之美说.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文"是指写文章;"轻薄为文"则指写文章时,作者态度轻浮、不庄重、不严肃认真,这是一种很坏的文风.当年,在一些文人中轻浮之风盛行.对此,杜甫写了<戏为六绝句>,予以针锋相对地批判.  相似文献   

5.
杨经华 《图书馆杂志》2008,27(1):69-71,22
自唐代柳宗元的寓言<三戒>创作之后,"黔之驴"遂用来形容一切外强中干、大而无当的事物.许多解释著作普遍将"黔之驴"翻译成"贵州的驴子",对贵州的文化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误解.实际上,唐宋文学作品中的"黔"并非后世贵州简称,它是指当时的黔州或黔中,地域相当于现今重庆彭水一带."黔之驴"寓言故事发生地点,完全与贵州无关.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文"是指写文章;"轻薄为文"则指写文章时,作者态度轻浮、不庄重、不严肃认真,这是一种很坏的文风.当年,在一些文人中轻浮之风盛行.对此,杜甫写了<戏为六绝句>,予以针锋相对地批判.  相似文献   

7.
西方净土信仰发展到唐代蔚然形成净土宗,不仅深入民间,且染及士大夫阶层。这种日常生活体验反映到其文学创作中,则促进了净土诗文的涌现,对唐代净土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艳军 《兰台世界》2015,(9):152-153
"春衣"概指唐朝兵士的军衣,"春衣"在唐代边塞诗中,展现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情感意蕴。"春衣"联系着思妇和征人,成为诗人感知异域环境的媒介和寄托乡愁闺情的载体,成为唐代边塞诗中的独特意象。  相似文献   

9.
三、传激荡人心之情,增强作品感染性 传情,指细节能够表现、传达、交流和激起读者的情感功能.唐代诗人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细节传情是增强作品感染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许社丽 《兰台世界》2012,(12):43-44
韩愈(768—824),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素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体现了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狂"在汉语文化史中多有贬义。从先秦迄于唐,"狂"的意义都停留在道德伦理层面,且多用在记叙性质的史传类著述中,在抒情审美类的诗歌等作品中出现极少。自唐代开始,文人在诗歌中广泛使用"狂"字,或总万物之情,或抒一己之怀。同时,唐代文人还非常钦羡和推崇历史上著名的"狂"人如接舆等,常以"狂"自诩。中唐"以怪为美、以丑为美"、打破传统诗教观念的束缚、重视创作主体个人情志表达的文学思潮对"狂"的风行和审美转化有着推波助澜的意义。"狂"作为审美的观念在唐代尤其是中唐以来的文艺品评中不断被采用,这标志着"狂"正式进入到审美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我国诗歌极盛时期,唐诗中有许多反应牧童生活的作品,仔细品读后发现唐代牧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山果怀中落"的悠闲,又有"前溪风雨恶"的仓皇;既有横卧牛背的短笛声声,又有放牧归来的疲惫不堪.本文通过对唐诗中有关牧童作品的解读,以期再现唐代牧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秀才科"被《新唐书·选举志》等典籍列为常选科目之首,是唐代科举重要科目之一,同时也是起伏甚大、变化较多且不易详明的科目之一。过去学者们对此多有考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有未达或可商者。笔者近年致力唐代试策研究,于唐代科举各科之试制及其变迁,稍有所及,兹就有关文献记载,略作考辨如下。未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4.
薛天纬先生是唐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位著名的学者,《唐代歌行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亦是唐代歌行研究中具有填补空白意义之作。《唐代歌行论》一书近38万字,由上篇"溯源"、中篇"衍流"和下篇"正名"三部分构成。"溯源篇"考察歌行  相似文献   

15.
唐代笔记的材料来源,大体有二,一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一是已有的文字材料。所见,为作者亲身经历与目睹。所闻,为得于他人谈论。文字材料,有各类著述,其中包含他人笔记,也包含唐代国史。关于唐代笔记利用本朝国史的情况,历来罕有论述。周勋初先生撰《唐代笔记小说的材料来源》一文,对此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笔者读后受到启发,因作此文,冀以补充,或不免续貂之讥。一、唐代笔记对国史的抄录《旧唐书·经籍志》曰:"天宝已后,名公各著文章,儒者多有撰述,或记礼法之沿革,或裁国史之繁略,皆张部类,其徒实繁。""裁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马球一般是贵族阶级才开展的一项活动,通常存在于军中、内苑、宫廷里。所以,唐代的马球运动与西周时期的体育射礼可谓异曲同工,应当隶属于"礼"之范畴。  相似文献   

17.
唐代法律作为我国完备而典型的封建法制的代表,在继承、吸收前代法制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德主刑辅"、"礼法合一"的指导思想。这些成熟的法制思想为唐代法制的完备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唐代法制成为中华法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李小博 《兰台世界》2013,(19):158-159
<正>封建鼎盛时期的唐代,针对已经出现的各类民事纠纷,封建统治阶级开始将赔偿写进法典。以"一准乎理,得古今之平"著称于世的《唐律疏议》,尽管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赔偿只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但是其规定却很是条理详细,堪称是开创了我国民事法律赔偿机制的先河,直接为后世宋元明清统治者沿袭。以古为鉴,《唐律疏议》中关于赔偿问题的规定,在今天依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一、唐代重要的牛马等生产工具的赔偿  相似文献   

19.
唐代社会酒文化发达,与之相应,饮酒诗较之前代有重要的发展,唐代饮酒诗呈现出多样的审美形态,既有王绩的诗酒隐逸、风流自赏,也有李白诉说理想追求、鄙薄功名利禄的"盛唐醉态",还有杜甫饮酒诗忧国忧民、忧愤苦闷的现实情怀。  相似文献   

20.
浙南夹缬是文化遗产,是“活化石”,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郑巨欣教授是研究浙南夹缬的专家,其所著《中华锦绣——浙南夹缬》一书是关于夹缬研究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