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未来战争将是一场高技术战争,高技术战争实质上就是高技术武器之间的对抗与较量。所谓高技术战争是指交战双方或一方主要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所进行的战争。从迄今为止的战争实践看,高技术战争是使用高技术常规武器系统、作战目的和规模有限的局部武装对抗。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战争,是发现者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是"快吃慢"的战争.军事训练和院校教育,都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常常把二者并提为教育训练.当然,教育和训练也有许多不同点,训练趋向于重复化和常规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则偏重于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思考和综合.  相似文献   

3.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2,(21):28-29
人类历史是一部充满战争的历史,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我们下面所列举的"长期"战争,少则几十年,多达上千年。不过,这些战争之所以持续这么长时间,更多的时候是由于文书工作和外交技术层面的问题造成的,或者干脆就是双方忘了已经宣战。  相似文献   

4.
战争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怪胎,几乎没有那个时代是完全没有战争的,很少有一代人以上没经过大规模战乱。战争象潮汐一样按其内在的规律起落。那么战争的演变规律怎样呢?这种紧张状态会持续多久呢?它是否注定要走向毁灭人类的尽头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尤如戈尔迪的结一样困扰着我们。战争做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它是一种极复杂、极特殊但也有其内在规律的社会政治现象。所谓战争形态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战争的表现形式,它是社会政治和军事科技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笔者认为,就战争形态方面分析,迄今为止的战争有两种:一是硬性战争,即以暴力手段进行的直接的武装冲突,这种形态为世人所熟悉;二是软性战争,即非暴力、非武装冲突的对抗形式,它是  相似文献   

5.
自人类社会出现战争以来,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战争的水平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历史证明,一切战争现象都与当时的社会物质生产状况相关联,并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社会政治结构的发展而发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决定战争的目的、性质和方向;而战争又离不开经济和科学技术这个物质基础,经济决定战争的规模和进程,科学技术决定战争的手段和发展水平。几千年来,人类大体经历了冷兵器战争和热兵器战争,并经历了核武器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一大批高科技的最新成果首先被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的规模、样式、进程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高技术常规战争”。近年来的战争表明,核威胁下的高技术常规战争已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样式。认真研究高技术常规战争,对于巩固国防,保卫祖国,  相似文献   

6.
尽管一些杂志介绍“未来战争”将是多么残酷,但人类还会继续生存下去。在未来战争中,广大城乡居民将如何防护?未来的民防工程将如何构筑和修建?构筑好的民防工程又将是什么样子呢? 现代化战争要求先进的民防工程随着武器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变化,战争越来越残酷,战争中居民的死亡率越来越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人死亡占战争死亡总人数的95%,居民占  相似文献   

7.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回顾我国建国以来所进行的4次战争,无不和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其中联系最密切的当属我们旧日的老大哥——苏联。在这4次战争中,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对手,而实际上的对手却是苏联。说穿了,苏联构成了这4次战争的重要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即将来临,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人类社会已从工业时代迈进信息时代。在军事领域,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革命,它将对战争形态、军队组织结构、军事技术装备、作战理论与方法、部队教育与训练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战争新形态 战争形态指战争的形式与状态。工业时代的战争形态是机械化战争,而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称作信息化战争。1.计算机成为重要的战争工具电子计算机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机理,它是在计算机  相似文献   

9.
未来战争渗透各个方面,从气象人工干预的领域说明电离层的战争是看不见的战争。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战争,是发现者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是“快吃慢”的战争。军事训练和院校教育,都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常常把二者并提为教育训练。当然,教育和训练也有许多不同点,训练趋向于重复化和常规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则偏重于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思考和综合。  相似文献   

11.
即便是有许多著名的军事权威说过:战争是“自在之物”,是无从得知的王国,战争是不可预测的。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学在战争预测方面就无能为力了呢?不是。在运用未来学的科学原理,去预测性地揭示武装斗争新形式的新办法的钥匙是有的。就是深入了解战争、战役和战斗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规律,提出对未来战争的设想。根据近代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的规律,可以判断:未来战争将是一场“信息战”。本文旨在探  相似文献   

12.
战争既是文明的逆子,也是文明的慈母。文明哺育了战争,战争在践踏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和推动了文明的发展,这已是历史的定论。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战争会不会产生否定自身的因素?战争会不会或者怎样因文明的发展而消亡?战争已经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这些为决策者与普通人所十分关注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一、战争遵从利益原则战争的具体目的不尽相同:疆土、财富、权力、地位、荣耀、仇隙等都可能诱发一场战争,它们都称作战争利益。自私有制以来的战争利益,主要是政治利益。因此列宁说:“战争就是武装的暴力,就是在不同的阶级之间、国家之间、国家集团之间、民族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斗争。(《列宁全集》11卷202页)战争  相似文献   

13.
竞争情报战争游戏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王知津  孙立立 《情报科学》2006,24(3):342-346
战争游戏法是企业竞争情报有效的分析和预测方法之一。本文阐述了企业竞争情报战争游戏法的定义、由来、目标、适用范围、实施的主要步骤以及战争游戏法的等级、主要成果等,并且对战争游戏法进行了案例分析。皆在能够促进我国对战争游戏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战争游戏法是企业综合利用竞争情报,制定企业竞争战略的有利武器.本文阐述了战争游戏的定义、适用范围和实施步骤,并以谷歌、微软、美国在线、雅虎四家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战争游戏为例.对战争游戏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旨在促进战争游戏法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战争游戏法实施步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游戏法是企业分析和利用竞争情报进行商业决策的方法之一.阐述了战争游戏法的由来和实施步骤,并以一个完整的真实案例为对象,对战争游戏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力图促进战争游戏法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肯尼思·华尔兹的《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一书是国际关系理论中对战争问题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华尔兹在书中先后从三个层次,即个人行为、国家内部结构和国际体系对冲突与战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与分析。人性的邪恶、国家内部的弊端是导致战争的直接原因,而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则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华尔兹的理论对于战争起源做了极富启发性的研究,其理论到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结合华尔兹的这一理论范式,对乌克兰危机做一个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锴 《百科知识》2021,(17):69-72
"三十年战争"是17世纪前半期进行的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耗时30年的战争,最初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宗教纷争,后逐步升级为欧洲各国争夺领土和霸权的国际战争.为了结束"三十年战争",承认参战各方的地位,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欧洲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相似文献   

18.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战争,对于日本来说也是自明治维新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对中日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由于战争的胜利,所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给日本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加速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也改变了日本的世界地位和亚洲格局,对之后的日俄战争,侵华战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10,(5):10-10
<正>封面故事:战争的共同规律很多看似随机或混沌的人类活动被发现具有普遍的统计规律,其中包括人类冲突:整个战争中所积累的伤亡规模分布遵守一个大致的指数定律。但不同战争中的事件是否有共同规律?Neil Johnson及其同事发现的确是这样的。利用来自包括阿富汗、伊拉克和哥伦比亚战争在内的一系列战争的详细数据,他们发现  相似文献   

20.
杨尚昆同志曾经指出:“如果认为大仗一时打不起来,就麻痹松懈,放松对战争危险的警惕,忽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那是十分危险的。”科学地预测战争爆发的时间,是进行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依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是一条著名的反映战争本质的军事原理。从预测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可以看到,它同时又是预测战争爆发时间的基本原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了20年的和平。二战以后将近半个世纪没有大战,只是局部战争不断。对我国来说,重要的是要预测今后将有哪些战争危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而不仅仅关注第三次世界大战何时可能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