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先秦儒家对情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方式也明显受到春秋战国之交“周文疲弊”、“礼崩乐坏”的现实文化语境的影响,他们处理情欲问题的具体理论和操作办法既沿袭了儒家文化系统内部的历史性与脉络性,又与各自整体的学术理念密切相关,从而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问题域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以“礼、色兼美”与“礼、色之争”的思想主题分别释读《周南·关雎》与《汉广》篇,证实了先秦儒家对情欲等问题极为关注并进行了独特的思考和处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欲望的美感与雅化、情欲的窒限与困境等。这些思考也凸显了极为重要的文化意涵和现实意义。另外从“礼、色”关系的角度也可以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儒家诗学理论做多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典籍中“大”这一范畴具有不同内涵。与先秦其他各家不同,庄子诗学思想中的“大”超越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意义而更具有审美层面的内涵,与处于西方文明源头的朗加纳斯的崇高范畴具有汇通意义。位于人类文明早期的朗加纳斯和庄子在各自文化的源头确立了崇高在社会及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是对人的自由精神的一次提升,是对人超越现实要求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文明的支架     
<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一种世界文明史上难得一见且独一无二的现象:一个王朝就有一种文化记忆,或称为文化符号。先秦散文、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此来构建一种文化脉络,来伸展一种文明姿态。那些古典,仿佛是盛放在中华文明殿堂高庙的圣经,永远被无限的来者膜拜和景仰。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然走向人文,便有了先秦的辉煌。那些游走的灵魂,自由  相似文献   

5.
<儿子与情人>的主人公保罗·莫瑞尔徘徊在母亲格特鲁德·莫瑞尔夫人、女友米丽艾姆和情人克拉拉三个女性之间,其情感世界在母爱、米丽艾姆的精神之爱和克拉拉情欲之爱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异化.随着对世俗社会的解读和性格上的日趋成熟,他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米丽艾姆的精神依靠;克拉拉只是自己情欲的寄托.母亲的死使他摆脱了畸形母爱的束缚.痛定思痛,他最终迈出了走向新生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情欲描写置于社会历史、文化思想演进的链条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围绕着内容上情与欲的处理、形式上雅与俗的转化,其衍演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至唐,基本反映了人的生物生理本能,情与欲大体和谐,情欲描写由俗到雅;宋元至明末,情与欲分裂,欲的张扬,情的屏弃,情欲描写由雅到俗;清初至近代,情与欲分裂,欲的压抑,理的强调,情欲描写由俗到雅。  相似文献   

7.
张宝锁 《考试周刊》2013,(50):127-127
<正>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和选修四对儒学发展和孔子的生平思想作了系统介绍,但对儒家思想中的尚武精神却鲜有涉及。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两个重要的"文化基因",作为两种异质文化精神,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并非是水火不容式的绝对对立。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都脱胎于上古和三代文明,由先秦"士"阶层分化而出的儒、兵、侠则是二者产生的物质载体。儒家思想继承了上古和三代文明,而上古和三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密切关系,绝非仅限于他在晚年对中国先秦诸子思想的研究与借鉴,而是和他一生的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相联系的。在托尔斯泰尚未直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时期,就在俄国传统的东方思想基础上,逐步走向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识。《战争与和平》中为反对西方“科学”、“进步”观念而在整个史诗运作中体现的类似中国天道思想,以及人物对“天道”的体悟,就是他走近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和谐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中国先秦思想家对理想的和谐社会也做出过描绘。伟大导师马克思更对理想社会做出了精彩论述。现阶段提出构建和谐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且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儿子与情人》的主人公保罗&#183;莫瑞尔徘徊在母亲格特鲁德&#183;莫瑞尔夫人、女友米丽艾姆和情人克拉拉三个女性之间,其情感世界在母爱、米丽艾姆的精神之爱和克拉拉情欲之爱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异化。随着对世俗社会的解读和性格上的日趋成熟,他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米丽艾姆的精神依靠;克拉拉只是自己情欲的寄托。母亲的死使他摆脱了畸形母爱的束缚。痛定思痛,他最终迈出了走向新生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后,是战国后期楚地儒家学者研究《周易》的学术著作。其中提出"观其德义"的主张,表现出鲜明的经典化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将《周易》的义理和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阐释《周易》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思想附会于《周易》卦爻辞的含义中,将其作为理论来源和载体,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理论依据。这种倾向体现了儒家思想重视人道德心性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是先秦时期道德心性观念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思想是其整个人生哲学的理性精神的体现,亦是其在民族危难之时,关怀现实人生的理论探索。其中"觉解"这一观念贯穿始终,成为人生境界思想的理论基石。然而,觉解这一观念又前后连接着"心"、"性"观念,不能分裂来看。因为有"心"、"性",才使"觉解"成为可能和必要。本文通过对觉解、心、性三个观念,尤其是心、性观念的挖掘,来理解冯先生人生境界思想所蕴含的现实关怀之感。  相似文献   

13.
释“冓”     
“冓”的本义是什么?各家众说纷纭。从“冓”的甲骨文演变及其作为偏旁构成合体字中,考证其本义——“相遇和会合”,并且还探求出了冓的其他用法。最后从语音语义上探求出“冓”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学术界对《左传》作者左丘明氏字名众说纷纭。笔者根据先秦古人姓名称呼习惯,并吸取前人学术成果,推断出左丘明氏字名情况:"左"为氏,"丘"为字,"明"为名。  相似文献   

15.
关于“祁门”县名的由来,明清以来,学者囿于成见,往往望文生义。从词义和字音上考证先人取名和改名的意图得到结论:县名先由“闯门”改为“祈门”,是否定方清;再由“祈”改为“祁”,是同音字替代。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是针对轻浮绮靡的齐梁文风和当时对同部作晶褒贬不一的背景提出的.他的文学批评的客观标准是贯穿于“六义”到“六观”之中的系统批评观。“六义”是宗经的效果.“六观”是考察方法.两者都不能独立成为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刘勰认为,要正确评价作品。要综合从“六义”“四事”“三准”“六观”这个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批评方法。“六义”“四事”“三准”“六观”互相联系、互相阐释.它们围绕的核心“情、事、辞”就是刘勰真正的文学标准。刘勰不论是谈文学创作,还是谈文学批评,都是从“情、事、辞”的角度来衡量的。并以其它文学批评元素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周代,尤其是西周,天子既应该按家庭行辈制度对父亲的兄长称“伯父”,又要按职官礼制对于二位方伯称“伯父”;既应该按家庭行辈制度对父亲的弟弟称“叔父”,又要该按职官礼制对各位州伯称“叔父”。由此也可见,《逸周书.本典解》成王称周公为“伯父”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释“尔”     
"尔"的常用义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本义的探源不尽相同,许慎认为"尔"本义为疏朗可从。?、迩、?都为尔的后起字,"尔"因简化字形与?形近,故尔行?废。后来为了分化字形,在"尔"基础上加"亻"旁(你)来专门表示第二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19.
异形词的存在,给书面语的使用增加了负担,给汉语教学、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带来了困难,影响了语言文字交际功能的发挥。异形词的整理规范是汉字规范化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关乎如何正确运用语言的实际问题。从学理和语言使用的实际出发,"恢宏、恢弘、恢闳、恢纮"、"自曝、自暴、自爆"这两组异形词在现代汉语中应分别选用"恢宏"、"自曝"作为推荐词形立目并做注解。  相似文献   

20.
略论利玛窦向东方文人介绍世界地图和演绎法思维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利玛窦的西学输入给17世纪以后东亚文人所带来的学术意义。首先,考察动摇了中华中心主义世界观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的意义,其次通过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翻译和介绍,讨论以演绎推理为根据的西方学问的明证性。然而,与利玛窦所料想的不同,原来中国并非没有和实用性无关的数理,因此在结论中,也将谈到邵雍的伏羲64卦方圆图给研究二进制的莱布尼茨带来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