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名记     
我的名字改了许多次:先是赵强,再到赵泽强,最后才叫现在的赵泽苹。这些名字都是经过亲戚朋友们讨论和长辈们的提示,才得出来的。原先,我爸爸希望我坚强,我妈妈希望我强健,就取了“赵强”这个名字。取名后不久,我爸爸又说名字没有“派别”不行。他就从赵姓的族谱上查出了我们的派别诗:“积善家声远,〔shē〕经世泽绵,齐心勤教子,立志在承先。”原来从祖辈传下来时,我的爷爷已是“经”字辈,我的父亲是“世”字辈,到我这一代就是“泽”字辈余田了。所以,爸爸又给我把“泽”字加进去,取了“赵泽强”这个名字———哎,你说,女…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11,(10):78-79
严格按家谱&随机翻字典 宝宝的名字是在宝宝还没出生前就想好的。宝爸家人起名字还沿用着老家的规矩,按家谱起的名字。宝宝是“广”字辈,所以名字的头一个字固定是“广”字,后一个字原来想了一个“了”字,取“化解万事,平安快乐”的含义,还是个多音字,也可以读“le”,但是我不喜欢这个字,于是决定拿字典随机翻一个。  相似文献   

3.
春天姓名风波阳春三月,在一个偏僻的村子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接下来有了一场姓名风波。我是由奶奶接生的,按我们那里农村的习俗,得由接生婆来取名字。我出生的时候,房梁上的燕窝里,恰好也出生了几只小燕。奶奶就给我取了“春燕”这个名字。可爷爷说得按族谱取,该轮到文字辈了,便给爸去了信,让他另取一个名。取名这事被耽搁了好几天,他们只能用“喂,喂”来唤我。几天后,爸给我取了“文杰”这个名字,奶奶又说“文杰”这个名字太男生气,用作正名,平时就唤“春燕”吧。于是大家一声声“春燕、春燕”地把我逗笑了。从那一刻开始…  相似文献   

4.
我本农家子弟,在乡下长到八岁还没摸过书,只从伯祖父手上见过两本册子:一本是皇历,一本是族谱。我不知道他究竟能认多少字,只记得他的指头在纸面上一个字一个字指点,好像在用筷子夹黄豆。直到解放,祖宗多少代,方圆多少里,才出了我这么个“读书人”。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历史感吧,我特别爱读书,爱  相似文献   

5.
我出生在一个叫“聪明王国”的地方,这里的人起名字都得用上“莫”和“高”这两个字。一天,我去参加“出生考试”,结果是全场最高分,我高兴得大叫一声“耶”。爸妈经过这件事,灵机一动,想想我的名字应该叫“莫耶高”,可这名字听起来怪怪的,得在名字后面加一个字。  相似文献   

6.
不要漏掉学生的名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了好几年的老师,我也积累了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比如,在点名时碰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一位“前辈”曾向我面授机宜:先故意把他们的名字漏过去,等被漏掉的学生站起来问时,就故意说:“你叫什么名字呀,我怎么会没看到?”如此这般,既巧妙地知道了学生的名字,又避免了在学生面前露怯。这个方法,几乎已成了教师们的“真实谎言”,可能很多教师都知道并沿用。但不久前我却读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新学期开学,一个老师在点名时,被“赵志枨”这个名字难住了。前两个字已经读出口了,这第三个字到底读什么呢?他想凭感觉读一个音,又怕读错…  相似文献   

7.
她和我名字只差一个字,辈分却低我两辈儿。  相似文献   

8.
开心小辅     
《辅导员》2004,(11)
胖弟弟读小学四年级的弟弟胖得实在不像话,大家常常取笑他。老师要他们班同学在联络簿上记下“每天帮家里做的事”,弟弟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由妈妈代为填写。她在联络簿上写道:“每天帮家里吃饭。”老师的评语是:“看得出来,你很努力!”日本名字课堂上,小辅在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他说:“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太郎’二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定是次子……下面,谁能说出一个有这种名字的日本人?”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回答:“山本五十六”。  相似文献   

9.
女儿婧婧     
说起来我也的确算是和计划生育工作有缘,二十九岁结婚,三十四岁才有了女儿,女儿是孔老夫子的第七十七代孙子,按辈份排序是“德”字辈,由于是女孩,名字不太好取,有的说干脆不排辈分了,但是更多的人说这是孩子的一种出身的标志。户口还是要及时报的,大家各有各的说法,最后大家决定查字典,当翻到婧字:有才气的女孩。大家的意见基本达成一致,觉得叫孔德婧是最合适不过的,德才兼备嘛。  相似文献   

10.
“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拆字法”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汉字拆开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我曾给学生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某教师给他的小孙子取名为“重驰”,原因是“重”字拆开来是“千里”二字,“驰”字拆开来为“马也”,二者合起来则为“千里马也”。这一名字寄...  相似文献   

11.
谈永康 《上海教育》2009,(17):51-52
带我们开启语文之门 韦政勤老师教一年级语文,兼任班主任。 学习“云”字,教师一般都要出示生字,注上拼音,然后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读对了,大家一起读。读几遍后,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之后带大家一起书空。学完课文,抄写三遍,第二天再默写。这几乎是学习汉字的普遍过程。韦老师在教这个字时,突破常规,提到了我们班上一个同学:“王云康同学名字里的‘云’就是这个生字。”这么一句话,  相似文献   

12.
一问:您原来的名字不是叫“孙顺潮”吗?什么时候,为什么原因改叫“方成”的呢?答:改名是在1947年,其原因很简单:原来的名字,繁体每一个字的笔画都挺多,写起来太麻烦,于是就想到改一个比较简便好写的名字。我母亲姓方,随母而姓也是一种通用的习惯。至于名字叫“成”,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含义,也是看中了它笔画少,写起来容易。在草书里,“成”字只要一笔就能写出来。二问:您原来是搞化学工业的,怎么一下子来一个180度大转变,搞起漫画来了呢?答:这事其实并不奇怪,也不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转变。只要对我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就会知道这是一个顺理…  相似文献   

13.
我的名字叫武沁(qìn)怡。听妈妈说,这还是我阿姨给起的呢。名字中有一个“怡”字,就是希望我快快乐乐地成长。我觉得我的名字并不难读,不过,这三个字却给我惹了不少麻烦。  相似文献   

14.
薛宁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7):22-23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我激动万分。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的名字里有一个“土”字。土地是我的根基。我在土地上找到了财富。土地将我送上了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一个“读”字人手,紧扣一个接一个的“悟”字来展开教学。这一个“读”说起来容易,但在具体操作中,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我尝试着“三读一迁移”的教学方法,一段时间下来,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16.
秦文君 《山东教育》2004,(36):44-44
我的孩子叫萦袅,这个名字是由我和丈夫一人出一个字,我最爱“袅”字.他爱“萦”字,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美好的升华”,当然,起这名字的另一个动机是,它不大可能与别人重名。说起为孩子起名字,也很奇怪,我俩很早就煞费苦心地给孩子起名,男孩的名起了一个又一个,都被丈夫无情地否定掉;女孩的名只提出一个,却是两个人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当然也不例外,不过,我的名字很特别,叫王罡。我不大喜欢我的名字,因为这个“罡”字很难读,不认识的人不是叫成“王四”,就是叫成“王正”,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认字读半边”吧!有一次,我生病去医院就诊,挂了号之后,就在候诊室里等着。不一会儿,一位护士大声喊道:“王四,进去。”话音落下,无人回话,她又大声喊:“王正来了吗?王正,王正”……”连叫了数声,仍然无人回答。我坐在长椅上,一边不时地咳嗽、呻吟着,一边焦急地等待着。直到听医生叫了声“36号”,我才知道刚才的“王四”、“王正”都是在叫我。像这样的事,我一口气能说上一大串。  相似文献   

18.
说读,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起来,想起来,说起来,品起来,能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说读,要求我们有科学而又艺术的指导,让学生美读起来,美说起来;让学生言之有味,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说读讲究引导技巧,讲究调控有度,讲究角度丰富。如,概括式说读讲求一个“精”字;发散式说读讲求一个“广”字;分层式说读讲求一个“厚”字,赏析式说读讲求一个“美”字。说读,要求我们精心思考,巧取角度,创新活动,让话语纷纭,让思想交流,让发现闪光。如“一句话说读”,就是笔者创造的一种精致的说读…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班的男同学中,好多叫什么“博”呀,“鹏”啦,“凯”啊什么的……就什么什么“刚”,什么什么“强”,也有几个。我就弄不明白,我爸为什么给我取了一个“四君”,这个听起来怪怪的名字?人家“博”,有博学,拼搏的意思;人家“鹏”,有大鹏展翅,宏途万里之气势……而我这个“四君”二字,从字面上看,有女孩名字之嫌;从读音上讲,有人开玩笑说:你到底是“八路军”还是“新四军”啊?你爸不可能是抗日战争年代的老干部吧?其实,不论是我的看法,还是别人的说法都错了。我的名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还得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她…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同学叫宋偲偲,每当新老师点她的名字时,都不知道那个字怎么读,就问宋偲偲:“这个字怎么读?”宋偲偲答:“cai!”老师生气地说:“不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