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话型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对话者的姿态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的比较稳定的教学关系和人际关系,它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对话型师生关系对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合作关系可以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主、积极的精神状态;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具有感染、启示作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和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对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师生间良好的沟通,能够建立彼此接纳、相互理解、心灵共振的师生关系;而教与学,是在师生互相沟通中进行的。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能够上好课教好书的前提条件,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善于共情的教师可以充分理解和体验学生的内心感受。共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并与学生一起享受共情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5.
邢华 《湖北教育》2006,(6):60-60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没有教育文明。”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相信任、彼此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朋友关系,这是一种和谐、平等、有促进性的良好师生关系,但这种师生关系是需要精心培养与呵护的。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与教师唱“对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学校全部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西方不少学者把这一关系称为影响学习的`生态因素'.因为师生关系的优劣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师生关系,从课堂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间的交往过程.正是在这种交往过程中,学生才完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内化.师生关系中,教师是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双方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而友善的,它是师生通过交往而形成民主、平等的相互理解、信赖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  相似文献   

7.
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交往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对于师生的生命意义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的个人品质和教学品质是影响理解型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因素.师生双方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以及平等相处与相互关怀,是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海芬 《中国教师》2013,(24):77-79
知识的更新、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崭新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民主而平等地交往,和睦且默契地相处,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教学相长,从而呈现出宁和又融洽的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缩影。因此,自我从教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告诉自己,我要与孩子们快乐地行走在  相似文献   

9.
心情日记是记录个人内心感受的一种写作形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巧用学生心情日记,可准确把脉学生内心,及时了解学生情绪,助力学生调适心理、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准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理解是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的前提合肥十一中邱庆民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一切教育手段、方法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和谐的发展,然而,这种和谐关系的建立又必须以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为基础,尤其是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