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崇尚礼和仪风尚,但初中阶段青少年在礼仪方面则缺少公德意识、恭敬意识,影响自身素质。对此,本文则从挖掘教材礼仪素材、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以及构建和谐礼仪环境等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礼仪教育策略,望给予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直观反映。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落实养成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著名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今天的中国,亟需这方面的教育。一、礼仪先行在育人翻越应试教育的栅栏,关注中学生的言行举止,使文明礼仪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是当今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  相似文献   

4.
“德诚于中,礼行于外”,礼仪是人们道德观念、情感等内涵的外化。中学阶段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质的重要时期,对他们普及礼仪知识、传播中华美德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礼仪教育应该从懂礼貌、守礼节、讲礼仪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郑余霞 《教师》2011,(25):16-17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周无礼则不宁。”因此,学校教育尤其要重视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荀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相似文献   

7.
礼仪是人类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而需要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既表现为礼貌、礼节,又表现为道德修养。传统礼仪中有家礼,而家礼中又以父子之礼和兄弟之礼为重,《论语》即凸显出孝与悌这种家庭之礼的重要与可贵。现代人懂得孝悌不仅是承继中华礼仪文明,更是使"礼之用,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精髓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8.
张载"以礼为教"学说蕴涵着丰富的礼仪教育思想.他正是基于对礼的本质规定性的充分把握,而提出了"进人之速无如礼"的主张,凸显了礼仪教育的理论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其"知礼成性"的个体功夫论,"以礼成俗"的社会功能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礼仪教育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青少年要知礼、学礼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礼仪的传统。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个不学礼、不懂礼的人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这亦是“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所在。古代所说的“礼”对我们今天来说就是礼貌、礼仪。崇尚礼仪,是国家、民族文明发达、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当代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道德水平、文化教养的反映,是优秀社会风尚的有力说明,它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潇 《现代教育》2014,(10):80-80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而人际沟通无处不在,礼仪与沟通紧密联系、水乳交融。护士的礼仪素养和沟通能力是护士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高职教育的生源大都是文化基础较差、人文知识相对匮乏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餐桌礼仪是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礼仪,因此不可忽视.餐桌礼仪教育应从小抓起.第一,幼儿礼仪教育始于餐桌;第二,幼儿期是进行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第三,当前我国幼儿餐桌礼仪教育比较缺失;第四,不学礼,无以立.  相似文献   

12.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素质,小则属个人修养,影响事业和人生成败;大则属社会公德,影响国家形象。"本期关注"聚焦孩子的礼仪教育,以期有更多的家庭和幼儿园重视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知规范、懂礼貌的文明行为和良好素质,从而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儒家礼文化对我国的礼仪教育具有非凡的影响。礼仪教育与儒家礼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传统儒家文化对现代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儒家礼文化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吸收传统礼文化精髓,对当代高校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颜元曾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新三字经》也说:“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司礼仪。”这些名言,都说明礼仪在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有一个小故事,是讲因不注重礼节而碰钉子的道理:有一青年向老汉问路:“喂,到李庄还有多远?”老汉回答:“还有800丈左右吧。”青年人感到奇怪:“你们这儿怎么不论里而论丈呢?”老汉说:“这里不讲里,你刚才不是也  相似文献   

15.
<正>孔子把守礼行礼作为人的立身之本,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传统价值的核心,它对现今学校德育起到指导作用,是赋予时代新特点的审美教育新课题。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修养道德、健全人格的教育。那么,如何充分挖掘校名——"德胜"的内涵,将礼仪教育打造成学校的特色文化,如何使礼仪课程成为学校最具  相似文献   

16.
在佛教被官方制度化的近世日本,丧葬仪轨和祭祀礼仪无法摆脱佛教“寺请制度”的权威而实施。没有制度保障的儒生们通过《家礼》的阐释和实践,对丧、祭礼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以浅见斋为代表的儒生通过“去佛礼儒”礼仪路径,将“名分之守”和“爱敬之实”的儒礼思想播种于日本“水土”。以尾张崎门派中村习斋为代表的儒生则提出了不违背佛教现存礼仪,以“儒佛共存”的方式引导日本社会对《家礼》的受容。日本社会对《家礼》丧、祭礼的受容过程,是近世日本儒生以《家礼》为范本的他文化考察和儒学实践,其背后是近世儒生在缺乏治学入仕的途径下,在生命实践中进行儒学思想体认和“儒士”身份自我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学校将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根据文明交际礼的行为领域、传统文化以及表现要素,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题组提出了"学校礼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礼规行,以礼养德,以礼育人。我们校园礼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博爱、自主,拥有彬彬有礼的好孩童。一、以礼规行"以礼规行"就是要用良好的礼仪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学校的礼仪教育不只是一种讲礼仪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大学礼仪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中国有着丰厚的礼仪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礼仪教育经验,吸收和借鉴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是改进和发展大学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弘扬传统礼权文化、重建礼仪之邦、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礼"与"治"的一个微观切入,学校的礼仪教育与学生管理应该是内在统一的.两者在共生和互成的层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在实践层面还存在着重"治"轻"礼"、缺少双向互动等现象.基于此,我们有必要以提升学生时"礼"的认知而自律、以规范礼仪的行为而使学生他律,同时要合理构建学校礼仪教育和学生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吴敏 《贵州教育》2010,(21):21-22,24
活动背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青少年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担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针对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学生“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貌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