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电子计算机排版技术,实行编辑、设计、排版、校对的四合一。排版、校对工作将全部由印刷厂转移到编辑部。在编辑部即可在微机上完成排版及校对任务。这一新工艺,正是改变了传统的编辑工作模式而显示出它的巨大的优越性。它打破了以前编辑和排版各自独立的局面,实现了编辑与排版的有机结合。当编辑在计算机上完成稿件输入时,实际上也是对稿件编辑质量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采用计算机排版来取代目前落后的铅排工艺,具有很高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编辑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排版知识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版社配备计算机已十分普及 ,编辑人员已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的情况下 ,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那就是与编辑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排版技术 ,倒是受到编辑们的冷落。编辑们普遍掌握了办公编辑软件 (Word、WPS等 ) ,但对于目前的主流排版软件———北大方正书版系统 ,学习者、掌握者的确不多。提出这个问题 ,许多编辑会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看来 ,编辑和排版是相互独立的两道工序 ,编辑加工稿件 ,批注校样 ,至于排版、改版 ,那是排版工人的事 ,用不着编辑动手 ,因此编辑不需要去学方正排版技术。其实 ,这种看法中有一…  相似文献   

3.
一种可操作的电脑校对方式浙江省出版总社任路平电脑作为写作、编辑和排版的工具已逐渐开始普及应用。整个汉字处理的“链环”中,还有最后一个环节──校对使用电脑的情况还不太令人满意,而这恰恰又是最需要用到电脑的地方。校对在整个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无须多言,其劳...  相似文献   

4.
1972年我有幸参加了一部将近440万字的外语词典的编写工作。经过六年的努力,始得脱稿。然后排版、校对、印制装订也用了差不多四个年头,拿到样书已是1982年了。算来前后共十个年头,个中辛苦,任何一位编过外语词典的同志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要说最令人头痛的,就属书稿的誊抄和翻来覆去地校对了。我从在出版社工作十几年,经手编辑了十多部双语词典的实践中体会到,在双语词典的编写、编辑、排版的全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计算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从作者编写时就使用计算机。编排双语词典使用计算机的好处绝不仅仅在于减轻校对工作、减少…  相似文献   

5.
谈科技期刊编辑部自行排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微型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深入 ,越来越多的期刊编辑部使用了微机自行排版 ,这使编辑部的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的编辑模式开始动摇 ,出现了编、排、校一体化的编辑模式。笔者就此趋势 ,结合本编辑部自行排版的经验 ,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1 编辑部自行排版的必要性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 ,是经过编辑工作者的实践、积累和总结 ,形成基本上一致的模式 ,它反映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共同规律 ,对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具有指导作用[1] 。多年来 ,期刊编辑部一直沿用着“组稿→接稿→审稿→编辑加工→发排→校对→付印→出版发…  相似文献   

6.
郭华 《编辑之友》1995,(3):23-24
编辑工作实现计算机化探讨郭华【西安】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成为能在极其广阔的领域内都可以使用的一种工具,特别是在办公自动化领域,计算机应用获得了迅速发展,从文书处理和排版打印文件开始,逐步扩充到电子表格、数据库及信息的管理和检索...  相似文献   

7.
对校对职能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作者交到出版社的原稿不再是单一的纸介形式,越来越多的是一张张的磁盘。这小小的磁盘,就储存了整本书的所有内容。编辑可以在电脑上对书稿进行编辑,印刷厂也不会出现因录入原稿而产生的排版上的差错。这的的确确为出版社减少了许多工作环节,减轻了编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排版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陕西水力发电》李琨,沈珞珞越来越多的出版采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从而结束了铅字排版的一统天下。现在的论文由计算机编辑排版,并存贮在计算机中。出版时,再从计算机中调出来,激光制版印刷。采用计算机编辑排版技术,使编辑、排版、校...  相似文献   

9.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编辑,目前已为每两名编辑配备一台微机,90%以上的编辑可以上机操作,1993年发稿的图书90%以上采用微机排版和激光照排,为出版社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结合出版社的具体情况,谈一谈我们关于编辑现代化的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没有哪一种新技术能像计算机那样给编辑工作带来巨大的变革。计算机对编辑基础工作、编辑空间、编辑对象和编辑流程等的全方位冲击,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编辑的培养问题。一、计算机对编辑的全方位冲击1.对编辑基础工作的冲击各种计算机排版软件的出现,改变了编辑改稿工作的方式,使很多重复修改更方便、快捷,不会漏改;同样的错,一次改好,前后一致。以前手工不太好处理的图片,用计算机处理就很方便;计算机的图文合一技术可使图书版面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计算机的超文本功能可以用多种手法处理书稿,如辞书条目的编排、各种索引的自动…  相似文献   

11.
略谈计算机排版的书稿处理东北大学出版社李毓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相当多的作者已开始提供软盘稿和打印稿。对这类稿件应提出哪些要求,在编辑加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到了编辑面前。近几年来,我编辑加工了一些这类稿件,有些体会,本文拟对此谈...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出版社王明阜社长说:“随着计算机应用在社会上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完善,有可能从作者开始就用计算机进行格式化的写作,这样就把写作、录入、排版、制图表从一开始就结合起来。而编辑的过程同时也是校对的过程。”这里强调了作者交磁盘稿的条件。 使用磁盘稿,可减少原来审读、加工书稿时各环节间传递带来的麻烦,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地说,有下列优点: 1.磁盘稿可直接上机由编辑加工,设计版式,校改原稿;加工后的稿件可直接被照排系统调用发排出校样或胶片。这样,将录入、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等多个工序集中到一个环节完成,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工序衔接时间。为了保证编校质量,可以利用人员搭配交错进行,互相促进。 2.磁盘稿的出现,为编辑上机直接改稿、记录  相似文献   

13.
将信息技术引进传统的编辑工作过程,究竟是否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系统提升工作效率?笔者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编辑中心,开展"数字化编辑应用模式研究"课题,组织包括各个学科的13名编辑(不含管理、排版和校对人员),用实证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跟踪研究一年多,对比分析近60本图书的编辑加工过程和质量检查结果,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数字化编辑有望彻底改变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并系统提升编辑加工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电子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版方式电脑化已经成为当代出版业界的发展趋势。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主流出版单位,在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于全部工序之后,已实现了自组稿,收稿,登记,初审,送审,编辑,录入,绘图,排版,印刷,发行,通联的计算机操作,出版物的网络版、光盘版也得到大力发展。这使得出版发行的周期大为缩短,出版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国内的出版业界,随着以北大方正为首的一批研究开发电子出版系统的电脑公司的不断努力,也得以使用各种不断完善的电子出版系统,缩小了与国际出版业界的技术差距。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工作的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到当代大力开发的“智能计算机”,历经数代更迭,计算机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数值运算”,它逐渐成为信息产业的支柱,应用日趋广泛。80年代后期以来,出版印刷业与之联系日渐紧密,成为其大显身手的一个新领域。计算机不但给古老的印刷工业带来变革,对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和体制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几乎渗透到编辑流程的各个环节。至此,“编辑工作现代化”作为一个新课题摆在了出版工作者面前,就此问题的研讨在出版界全面展开。然而,数年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过程使我们感到,部分同仁对“编辑工作现代化”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其内涵、外延的界定失之偏颇,往往只将其狭义地理解为计算机技术在编辑领域中的应用。其实,计算机作为信息处  相似文献   

16.
李琨  沈珞珞 《编辑学报》1996,8(1):28-30
计算机排版系统具有功能多、操作方便、改版容易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期刊等出版物排版的主要手段。计算机排版取代铅字排版后,编辑要从计算机排版的特点出发,研究计算机排版的规律,找出质量控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以保证期刊的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17.
3月11日,上海市部分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编辑会聚复旦大学出版社,举行了首次计算机编辑沙龙。在沙龙里,大家交流了计算机在各出版社编辑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肯定了计算机在编辑上作中的作用,同时也谈到了一些问题。大家呼吁尽快改变计算机应用中的冷漠和墨守成规的现状。大家还进一步讨论了计算机在应用中对出版观念、体制及流程造成的影响。 计算机编辑沙龙是编辑们自发组织的,讨论的话题更多地是在编辑范围内。大家决定,下一届沙龙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举行,中心议题:在计算机编纂与排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现代化韩星明,陈洁计算机排版系统具有体积小、易操作、效率高和功能强的特点,它可以进入编辑部,可以由编辑人员自行操作,可以满足科技期刊编辑与排版的各种特殊要求,从而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提供了必需的技术条件。一、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已在北京大学研制成功。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摸索和研究现代化的编辑排版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与激光技术相结合的编辑排版系统(人们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现代化,就是将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手工操作变成由计算机控制的信息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技术广泛普及,这为实现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现代化提供了可行性。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高速度、大容量、低造价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内置微型打印机的笔记本型微机系统;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多媒体技术;可多次读写的光盘存储技术;光纤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由于计算机写作逐渐普及,可以想见,在不远的未来,学术期刊编辑部门接受手写文稿的现象将成为历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或出自认识上的迟误,绝大多数的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者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编辑工作。由此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将文章输入计算机后再打印出来,编辑在打印稿上修改编辑,之后再交由出版部门重新输入计算机排版,一条本应很畅通的电子信息波被拦腰,由此带来了改稿麻烦、编辑困难、多次校对、重复劳动、易出差错等种种弊端。 为克服传统编辑方式的种种弊端,迎接高科技时代的挑战,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应用计算机势在必行。计算机排版系统具有体积小、易操作、效率高和功能强的特点,可以由编辑人员自行操作,充分满足学术期刊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