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漂与提竿:钩落底后是在顺水流浮漂的沉浮拉带作用下才移动的,速度低于流速。钩、线、漂顺水流向形成一斜角,斜度大小与流速有关。在流水中鱼吞饵吃钩多为逆水吃钩,当浮漂出现停顿并连续向下点动时,动作连续2~3次便可提竿。要顺水流方向斜提,力度不可过猛,以空钩也不出水为宜,要凭手感。水流较慢时  相似文献   

2.
范宁 《钓鱼》2012,(7):12-13
一种漂身长度短于漂尖的鱼漂,主要以钓快鱼或浮钓为主,兼具底钓的功效。它具有翻身快、下降匀速、灵敏度高等特性,便于钓手早观察、早发现一些出现在钩饵尚未落底前的”接口”信号。即使半水无鱼接钩,钩饵完全落底后,它也能够真实、准确地显现鱼在底部吞饵的细微鱼讯,可以说是一款多功能的鱼漂。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4,(11):33-33
有一种说法:传统钓组钓大鱼,悬坠钓组钓小鱼。理由是空钩调标,加两颗饵到了底所得到的二次平衡是不稳定的,因为饵重减少.水压变化以及水流作用这些与鱼咬钩无关的动作都会在同一根标尖上反映出来,而坠钩平底的传统钓组是以铅坠移位为信号依据的.所以鱼讯真实,钓起来的鱼比较大。请问:浮标的稳定性与鱼讯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中春 《钓鱼》2009,(18):38-39
手竿野钓,“识漂”和“提竿”这两个环节,是整个垂钓过程中能否中钩获鱼的关键时刻。尤其是提竿的早迟,尽管只有一瞬之差,但完全取决于浮漂的漂相反应。而浮漂的各种不同漂相,又与各种鱼类有不同的摄饵方式相关。所以,为准确把握提竿时间,特别是初学钓鱼者,首先要能识漂辨鱼,以传统“星漂”为例,鱼儿咬钩的漂相信号,主要有以下几种反应:  相似文献   

5.
郑巍 《钓鱼》2003,(18)
刚接触悬坠钓组的时候,我认为它的最大特点是两钩搓饵,鱼不咬钩,钓饵到时间化了就是打窝。有鱼咬钩,提竿一个钩勾住了鱼,另一颗饵抖散了也是打窝,这样边钓边诱,鱼是钓不绝的。可是一到夏天情况就变了,本来钓得还可以,9点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鱼越来越少,窝子里鱼星依旧,但两饵到底后鱼的吃口变得非常微弱,漂尖上只有半目动作,即使改成拉饵也不会有大的改观。但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鱼漂站直,两饵重量刚刚对鱼漂产生作用时会出现停顿;二是漂尖下行到调目与钓目之间,鱼漂有一个明显的下挫动作。如果这两个动作抓不住,鱼漂继续下行,信号就没…  相似文献   

6.
柏名荣 《钓鱼》2004,(13):31-31
长竿短线钓法中的逗钓的是把死饵变活饵的一种战术,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钓法,常使得鱼咬钩的频率大增,这种近似底钓但又不完全底钓的方法,使鱼在咬钩时容易出现领漂、黑漂的多种不同的鱼讯,这种看似混乱的鱼讯,则是不同的鱼咬钩的正确反应。  相似文献   

7.
手竿动钓翘嘴鲌、用 饵是较黏的面团,外面包易化散的饵。甩竿后,包饵未散时,会把钩饵一直带到水底。但垂钓时因经常要钓半水,这样就需要均匀地向上提,凭手感起鱼。这样的钓法虽然效果不错,但是人比较累,而且只能用一根竿,只能用长竿短线钓法。前年夏,笔者尝试着在立漂的上方加装了10粒细的羽梗星漂,使星漂的浮力大致和包饵的浮力相当,立漂和钩坠搭配照常规调节。经这样改进后,钓线可以放长了,因为线组可以自动上升;线组在达到预定深度继续下沉或包饵化散上升的过程中或包饵未化散落在水底时,都可以从星漂中看出鱼讯。故而…  相似文献   

8.
初学钓鱼的人,往往对鱼儿吃钩时的提竿时机掌握不好,不是过早就是太迟。我在垂钓中,学习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一个掌握提竿时机的方法,称它为“动态提竿法”,应用上易掌握并且上鱼率较高。 动态提竿法,就是在鱼儿吃饵钩引起的浮漂(竿梢)的变化过程中,不失时机的提竿,以达到获鱼的目的。首先垂钓中对浮漂(竿梢)的“三态”概念的明确:一是静态,就是钓组入水后,浮漂在无鱼吃饵钩时的固有状态。如星漂在水面上几星,立漂在视目出水几目,无漂钓,竿梢的固定形态等;其二是动态,就是当鱼儿吃饵钩时,引  相似文献   

9.
漂象好提钩无鱼的现象,在垂钓中经常发生,在野塘野河等自然水域垂钓鲫鱼时,此种现象尤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以红虫为饵时,一是虫把捆得大,遇上小鲫鱼(尤其是冬季),嘴小食大吞不进去,咬着一部分就抬头送漂,抬竿必空无疑。二是选虫大小不一或所捆虫把长短不齐,鲫鱼(尤其是小鲫鱼)往往不是将虫与钩同时吞入口中,而是只叼着长出的  相似文献   

10.
吴延明 《钓鱼》2011,(13):46-46
第九种黑蚯蚓在夜钓中的功用:夏夜约上三两钓友,携带7米长竿、长线、无漂、下穿一只空心活动坠、拴上一只7~8号伊势尼钩,挂上3~4厘米长的黑蚯蚓段,或挂上一小条鸡肝块,直接投钩饵于一些小型涵闸、桥墩、泵站、码头、驻停船舶等水体,持竿牵线,用竿梢头被鱼拽动的手感来判断鱼讯,常可钓到斤级的大黄颡或大鲇鱼,但要带有退钩器和头灯,它们吃饵凶猛,常将饵钩吞入咽喉部哩!此不失为消夏夜钓的一个好去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辛朗 《钓鱼》2003,(10)
成都平原的暮春湿度高,温差大,有时夜里已经下了一阵雨,第一天早上看似乎不会有雨,但出门半小时,天就阴沉下来了。碰到这种天气,钓鱼有三难:一是鱼讯诡异,信号吃不准;二是底层鱼分散,难有连续上鱼高潮;三是钓饵的味道把握不透,换腥改香一天要变几次。该如何解决难题?我的做法是——信号吃不准,大标换小标从8点到10点半,一包饵用了半包,鱼却没钓到一条。不是鱼不咬钩,是信号太弱,基本规律是标尖慢慢抬起1目,停留3~5秒钟后又下去了,用压水动作逗一下,让鱼追饵,标尖回升后如果下挫2目,提竿中鱼,下挫1目,提竿无鱼。但大多数情况是压水无反映,鱼…  相似文献   

12.
勤“动”就是指垂钓过程中将装好饵的手竿钩线从钓点里提上来再放回原地的动作。 在传统的钓法中钓底层鱼有长竿短线和长竿长线两种。长竿短线的水上线(竿尖到漂)要求长度在0.6米左右,漂一般落在竿尖下,线呈自然下垂,竿平着握在手中或架在叉上,好处是提钩及时,缺点是钓0.5千克以上的鱼较困难,钓条小的  相似文献   

13.
戴述初 《钓鱼》2007,(5X):26-27
台钓钓组优于传统钓组的主要特点是:竿体轻、坠悬空、漂长立、饵雾化、钩成对。但如果用它在湖泊、水库、野塘钓大鱼,其弱势又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竿线短、钓力小、化饵快、遛鱼难。要想在大水面擒大物,看来只好借助于海竿。但海竿也有不足的一面:一是武器不简约,需要竖起成排的“高射炮”;二是无法以漂相来判断鱼讯;三是鱼咬钩频率低:四是难以兼顾钓小鱼。  相似文献   

14.
王佩珩 《中国钓鱼》2001,(10):26-27
漂的第一反应是指鱼开口吸饵到饵进口合这一过程中漂的反应动作。与第一反应相接的是漂的第二反应,指鱼含饵游动中漂的反应动作。形象地说,第一反应是口动漂,第二反应是体动漂。显然,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饵进口合之  相似文献   

15.
任志新 《钓鱼》2005,(17):30-30
设定调目是悬坠钓鱼的第一步,然后再按鱼,情调整钓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钓组中的钩饵在水下有一个合适的状态,以方便鱼就饵和产生正确的鱼讯。不管是双饵还是单饵或者是空钩及无钩调漂,钓者正式钓鱼时是把调目与钓目相比较而作出水下的钩饵大致是处于什么状态的判断。当鱼漂有动作而不中鱼时,钓者会调整水线长度即钓目,也有不动插漂座位置而调整铅片大小即调整调目。初学者往往采用前者,功力深厚者却多采用后者,甚至同时更换鱼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化民 《垂钓》2006,6(10):53-53
钓鱼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很像样的黑标或一次很标准的送标,及时提竿却是空钩,于是便生出许多的猜测和推断,想找出其中的原因。我们做出的判断有时可能很准确,有时则可能谬之千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看不见水下游动的鱼,看不见它们吞饵的动作。如果水质清澈可见,鱼的索饵过程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我和几个同事就有幸在这样的泡子里钓过鱼,只不过钓的是清一色的老头鱼。  相似文献   

17.
管察 《钓鱼》2005,(14):34-34
坠钩平底是传统钓鱼使用得最广的一种钓组,但因鱼漂材料和形状不同,得到的鱼讯反应在以立漂为主的北方是认黑漂,南方用去了羽的家禽翎梗做浮子,称星漂,钓鲫鱼是半粒浮子抬起来就提竿了。现代竞技钓鱼以悬坠为特征,并积极影响着大众钓鱼。两种钓组,结构不同,在反应鱼讯时后者多模棱两可的假动作,让人很难把握;前者简单易学,鱼讯也真实。然而,结构不表示先进与落后,唯钓法而有的优势也不是不可以转换的。  相似文献   

18.
一是提竿的时机不当。鱼咬钩传给钓鱼人的信号,无非从漂上显示。漂若呈上升、下沉或移动,此时提竿为最佳时机。比如鲫鱼吸食,大都为升漂。钓鲫鱼提竿应选择在升漂过程中,如刚升或已升到顶再扬竿,多半会未挂牢或空钩,因此,提竿既不能超前,也不可延误拖后。  相似文献   

19.
范宁 《钓鱼》2012,(5):16-17
悬坠钓的浮漂 浮漂是钓鱼人借助钓组中漂与坠的合理配重关系,将钓饵带至合适的垂钓水层、观察水中饵料的雾化状况、发现鱼在饵窝旁游动、觅食、吞饵时的动作信号,为钓手适时准确地扬竿中鱼提供可靠信息的重要钓具。  相似文献   

20.
范宁 《钓鱼》2007,(5X):11-12
在钓对象鱼(鲫鱼)的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刚开赛时,选手的上钩率都比较高,有口(鱼讯)就有鱼;当比赛进行到下半场或第二、三场后,鱼讯开始显得很反常了,鱼漂上顶或急速下沉均无鱼上钩,中钩率低至谷底……此时,那些装饵快、抓“口”(鱼讯)快、扬竿快的选手,虽然看似动作迅速又麻利,但大多空竿连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