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莉 《考试周刊》2012,(31):23-25
文化翻译因其负载意义的特殊性一直是翻译的难题,林语堂英文写就的小说《京华烟云》中富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本文通过对其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分析归纳,从目的论和操控理论,以及当时的写作社会背景等多角度分析林氏采用以异化为主翻译策略的原因,对文化翻译策略提供一些启示,在不同的目的和时代背景下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莹莹 《海外英语》2013,(5X):170-171
《京华烟云》作为林语堂最有影响力的长篇英文小说,成功得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世人,并且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该文拟从《京华烟云》的自译性出发,以生态翻译学这一全新翻译研究视角分析林语堂在创作这部著作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  相似文献   

3.
陈曦 《文教资料》2011,(24):38-39
林语堂是学贯中西的著名翻译家,向西方翻译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化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他采取了多种翻译方法,成功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本文对目的论的主要原则策略进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对林语堂的英文作品翻译策略进行分析,结合其翻译目的,探讨林语堂翻译中体现的目的论原则。  相似文献   

4.
张振玉是一位杰出的台湾翻译家。他翻译的林语堂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受到广泛的欢迎。在语言风格上,张振玉巧妙地运用白话文和文言文,文而不古,白而不俗;文化策略上张振玉不仅翻译出原文写明的事物,还补充了没有写明的事物,曲尽原意,并且删略了原文的纯解释性文字。试借《京华烟云》,来初步探析张振玉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5.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于1938年旅 居法国时创作的英文版小说。邀请郁达夫翻 译此书,他仅翻译了部分即遇害。今畅销全国 的《京华烟云》为张振玉所翻译,另有郁飞翻 译的《瞬息京华》和林语堂之女推荐译本……  相似文献   

6.
“国俗词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含义,正确翻译这类词语对于不同民族语言间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搜集了《京华烟云》中所有“国俗词语”的英译案例,并对之进行分类分析描述。结果发现,林语堂对于“国俗词语”比较倾向于异化翻译.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国俗词语”使用了不同的译法。作者认为.这与林氏创作英文版《京华烟云》的主要动机一致,不过其中部分词语还是归化翻译更妥当。  相似文献   

7.
《京华烟云》是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的经典之作,作品真实形象的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民众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林语堂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创作的这部文学作品包含了浓郁的宗教文化元素,笔者试就《京华烟云》对林语堂的宗教思想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隐喻表达方式和翻译方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挑战。研究发现,隐喻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隐喻式隐喻翻译、移植式隐喻翻译和白描式隐喻翻译三种。译者在进行文本翻译时,需充分考虑隐喻的深层含义,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同时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三部曲之一,不仅反映了儒道两家思想,同时也反映了释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可以从林语堂对中国三大哲学思想的理锯、释家思想在《京华烟云》中人物安身上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印证这一观点,也借此消除认为《京华烟云》仅反映儒道思想的误锯。  相似文献   

10.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看,林语堂的英文小说《京华烟云》属于一种翻译。在向西方读者进行文化传输的时候,他采用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化翻译策略,成功地进行了文化传输。他这些翻译策略的运用,与他所处的世界文化大背景、他的个人历程和创作动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郭晓辉 《英语辅导》2014,(3):187-189
《浮生六记》的英译(林语堂翻译)中出现了大量蕴含深厚中国文化的翻译,其翻译成功的因素值得研究。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翻译目的论为出发点,来探讨英译《浮生六记》中部分有中国文化特色语句的翻译策略。主要论述以下几类富含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文具用品,食物,特殊地名等。  相似文献   

12.
京华烟云     
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国学大师林语堂旅居巴黎。这期间,他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成,遂决定仿照其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由此诞生。最初这部书为林语堂用英语写成,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而《京华烟云》是它转译为中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在所有语言要素中,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词汇,而文化负载词汇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必然反映人们的社会活动、思想方法、心理过程和价值观念等.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京华烟云》是创作兼翻译的佳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解析这些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策略,总结出其规律性翻译途径是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史上,林语堂是着眼于东西文化综合,主张以道家救世界,在西方产生一定影响的“东方哲人”。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便是他在综合东西文化的同时,探讨弘扬道家哲学,寻求理想自我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本文选取林语堂先生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为案例,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京华烟云》译著主要误译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长篇小说Momentin Peking有多个中文译本,其中最普及的当属台湾张振玉翻译的《京华烟云》。总体上来说,《京华烟云》是一个很好的译本,受到专家、学者、读者的追捧。但是通过对比阅读《京华烟云》原著及张振玉版译作,发现在张译本中存在不少误译。本文从粗心大意的误译,用词不准确,理解错误等方面来分析这些误译,并试着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李红梅 《文教资料》2007,(5):171-172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时兼用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从而达到了其向西方人讲述东方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双语作家、学贯中西的学者、著名的翻译实践者和理论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小说《京华烟云》尤其在中外文坛上大放光彩。林氏在语言文字和翻译上造诣颇深,但却没有将其力作亲自翻译成中文。本文试图另辟视角分析这一事实背后的可能原因,从而倡导翻译工作中应持有的谨慎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精神。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以英文写作为主的双语作家,林语堂以精纯娴熟的英语向西方阐述着中国和中国人,架起了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本文从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京华烟云》以异化为主的文化传输策略。此举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京华烟云》是旅居巴黎的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该书不仅是部描写几个大家庭在时代大变迁下动荡命运的历史性作品,而且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也是一部风俗小说。作者在该书中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许多文化特色,诸如婚丧礼宴、冲喜守寡、中医中药、赋诗作对、求道成仙之类的中华民俗文化。(林东宣1998:26)另外,该书也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