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自考热职校要冷静河北柴全喜如今.自考热轰轰烈烈来到了职校校园。职校生没有高考压力.渴望进一步深造等特点.使许多自考举办者把目光投向他们。在诱人的宣传之下,有的职校报名参加自考的学生竞达半数以上.“双休日制”的实行更为这股热潮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和理山...  相似文献   

2.
取样说明 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课余时间显得“充裕”。职校生如何利用这部分时间,他们对各种媒体的接受倾向如何,各种媒体对他们成长的影响如何,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这是职校教育面对的一系列现实问  相似文献   

3.
今天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激烈竞争和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 ,对职校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必须突出“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大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尤其是“说”的能力的培养。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呢 ?一、利用第二课堂 ,引导学生大胆说话刚刚踏入职校大门的学生 ,往往有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由于中招考试失利 ,他们感到自卑 ,抬不起头来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他们只好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地上了职校。面对这种情况 ,我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内…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 职校学生,没有普高学生那样“挤独木桥”的升学压力,却比同龄人更早地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职校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的关键时期,这使得他们面对学习、升学、实习、就业、人际交往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诸多困惑,呈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心理焦虑,由此也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部分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感到脑子空空,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更不知如何下笔。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素材的活水源泉.有了这股活水.不愁没有好素材。如史铁生这一类经历型作家。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学习.甚至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厚重的情感体验.再加上自己广泛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面对“问题学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表扬鼓励、指责训斥,个别谈话、家访等等,就是恶习难改,辛辛苦苦却没有绩效.面对他们的表现常产生这样的困惑:“体罚”才能改变这些学生不良个性和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国春 《成才之路》2012,(26):94-94
正一、提出背景职校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没有主动性,缺少自信,没有成才的意识,没有奋斗目标,他们来职校多数是家长强迫来的,目的就是养养身体、混日子,拿中专毕业证。这给职校教师提出了很严峻的问题。因为职校的学生又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8.
一、中职英语的教学现状 (一)生源质量差,英语基础普遍较弱 中职学生的来源大体上可归为以下四种情况:一种是经过中考的初中生,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更有甚者,有些在初中是“双差生”,老师和家长都拿他们没办法,他们到职校是混日子。虽然他们在初中有比较系统的英语学习,但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一种是“社会免试生”。这类学生没有初中毕业,或读初中时中途辍学,他们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一种是贫困生。他们住在边远山区,家庭贫困,因交不起读高中的费用而就读职校。这部分学生较懂事,也很努力。一种是“回炉生”。有些初中毕业生到社会上打工,尝到了没有技术工作难找、收入少的苦头,想进职校学一技之长,改变以后的人生。这部分学生比较努力,但由于出外打工时间长,对原来所学的英语知识忘得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难做,职校的班主任就更难做”。面对一群在应试教育中缺乏成功体验的学生,在新的人生旅途中如何给他们一个新的开始,重新扬起他们的理想之帆。这是每一个职校班主任首先面临的难题。但也只有具备了一个好的开头,以后的工作才会得心应手。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目前情况看,职校生的思想障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职业教育的地位缺乏正确认识;二、由于在以前教育中缺乏成功体验,使他们有些自我否定情绪;三、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对职校文凭的分量产生怀疑。   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职业学校来讲,经过重重筛选之后留下来的学生几乎都是所谓中考的“失败”。中考的失利让他们伤心、失望,不少学生进入职校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的动力,有较严重的自卑倾向。为此,如何增强职校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是目前职业学校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大家庭的一员。职校学生同样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且对他们的培养关系到祖国人才素质的质量.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者.如何为这些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将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班主任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普高热“方兴未艾”.近年来职校招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员素质的下降给职校各科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职校生来说,历史不是他们的专业课,许多学生可能不重视,怎样才能使学生热爱这门课,学好这门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今关于培养学生兴趣的文章很多,论点涉及面也很广,有的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有的从教师素质出发,还有的从学科特点出发,等等。  相似文献   

13.
李春英 《教师》2012,(20):12-12
青少年研究专家称,职校学生因其年龄与智力发展的优势,他们应该是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应该是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职校学习时期是中职学生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而在这一成长时期,他们的诸多特点和问题,又令职校班主任们难以适从、头痛不已。职校班主任工作是复杂而艰辛的,与其总是心烦学生的“不良”,不如换个角度去体会和品味他们带来的丝丝“感动”,使班主任工作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国礼 《成才之路》2012,(28):76-76
一、背景通过几年职校工作经历,我发现,由于初中过分追求升学率、优秀率、"普高热"的影响,职校生源越来越少,有的素质也越来越差,社会上好多人认为职校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才上职校的,这也造成职校学生目前总体素质不太高。他们有的从小学到初中,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属于弱势群体,长期不被重视,学生形成好多不良行为习惯;有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没有主动性,缺少自信,没有成才的意识,没有奋斗目标。他们有的来职校多数是家长强迫来的,目的就是养养身体、混日子拿中专毕业证。这给职校教师提出了很严峻的问题,因为职校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  相似文献   

15.
实施耐挫折教育 提高职校生心理承受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开发智力的前提下,对职校生应特别注意进行耐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全面发展其综合素质。一、目前职校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从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上看,职校生明显地存在着几个不同的群体,各个群体又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第一个群体,可称之为“灰色群体”。他们一般由初中时的中下等学生组成,从目前职业学校的招生状况看,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将是职校生最大的群体。这些学生初中时由于学习成绩差或较差,一直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他人,存在着自卑心理,“题海战役”中的无数次受挫,中考失败的打击,使他们黯然神伤,没有…  相似文献   

16.
韦铭 《考试周刊》2012,(17):106-107
一、民族地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反感”和“抵触”是大多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基本态度。我校曾有一位一年级新生要求退学,理由是“职校还要学英语?”,在职校,还没有哪一门学科像英语这样,还没有开始进行就引起了如此普遍的反感和抵触。  相似文献   

17.
柳明良 《成才之路》2010,(23):I0009-I0009
职业学校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的高中学校学生,他们具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一般不爱学习,成绩较差,违纪现象不是偶有发生,而是司空见惯。旷课、与任课教师发生顶撞、上网、搞对象、打群架,并且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些特殊的群体,他们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往往被个别教师“忽视”。由于上述特点,对职校任课教师来说,在工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那么.面对这样的群体,《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我们应该怎样教学。才能使他们爱之、学之呢?.  相似文献   

18.
对职业学校来讲,经过重重筛选之后留下来的学生几乎都是所谓中考的“失败者“.中考的失利让他们伤心、失望,不少学生进入职校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的动力,有较严重的自卑倾向.为此,如何增强职校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是目前职业学校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红火的六月到了,“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又一批经过三年职校学习的毕业生将要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了。他们除少数可以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外,大部分人面临着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职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摇篮,也是青年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职校的德育直接关系到广大职校生健康成长,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多作有益贡献。 然而,随着近几年高中热的升温,社会对职校教育和职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有人甚至认为职校生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垃圾学生”、“三等公民”。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职校生心灵上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存在消极的认识,往往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来职校充当“混混族”。笔者认为,要加强职校德育工作,纠正来自环境和自身的思想偏见,全面提高职校生整体素质,必须认真研究和克服各种消极心理定势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