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爸爸的书架     
唐红 《上海教育》2016,(Z1):113
爸爸的书架是家中摆放爸爸书籍的地方,也是在教室里为爸爸推荐的书籍开辟的一个空间。而这并不是全部,"爸爸的书架"更是架起父亲和孩子沟通的桥梁。爸爸去哪儿了"老师,孩子要离家出走,要到她爸爸那儿去,我该怎么办?"小伊的妈妈忧心忡忡地找到我。"爸爸在哪里,为什么孩子要到爸爸那儿去?"我迫切地想知道原因。通过和孩子妈妈的交谈我了解到,小伊的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孩子从小由外公外婆照顾,妈妈监督学习。但隔代的溺爱、妈妈的力不从心、父爱的缺失,让本来就敏感的孩子变得任性、易怒,甚至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到一位年轻的同事家串门,发现他的床头摆放着各种文摘、名人轶事和一些流行书刊。我问:“光看这些书有啥用?”他直言不讳地回答:“适应当前的交际形势,为在各种场合‘侃大山’积累点儿资料呗。”我哑然一笑,可笑后一想,这种为积“侃资”而读书的现象,在青年朋友中还有一定的普遍性,故而在此说几句提醒和劝导的话,作为朋友间的赠言吧。  相似文献   

3.
寻找     
《中学生电脑》2008,(7):15-15
人物:老人、儿子、一个知己、半个知己、半个朋友 (老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儿子走到他的床头.老人拉过儿子的手,艰难地说:“孩子,我活不了多久了。”)  相似文献   

4.
一、营造适合读书的环境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用书桌、书架,文具齐备,而且摆放整齐.家里不要摆放太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即将开学时,一位家长带着她5岁的儿子来幼儿园要求入托。只见这孩子戴着“耳机”一样的东西,在他母亲身上爬上爬下,一副淘气样。我走近轻声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呀?”他却像没听见似的,不理我。他母亲赶紧俯在他耳边大声地说:“快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这时他才呜呜噜噜地“回答”了我,可我却怎么也听不出他“说”的是什么。这时,我才明白他是一个聋儿,他耳朵上戴的是助听器。由于孩子情况“特殊”,园长让我自己决定是否收他。我从孩子那好奇的眼神中,看到了他的聪明与希望;而从他母亲那焦急的  相似文献   

6.
我的儿子今年快四岁了,人挺聪明伶俐。可是他的体质不强,稍一受凉便感冒发烧,为此我想过很多办法,尽可能地保暖,少经风。但孩子还是常常生病。看了江苏的《幼儿教育》和其他书刊上登载的一些幼儿卫生和体育知识以后,我才知道应改变以往的“保守疗法”。要引导孩子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初中以后,孩子就根本不听我的了。”“我跟孩子反反复复强调的东西,他一点儿都不在乎。”“孩子觉得我不够懂他,可这都是为他好呀!”我常常听到来自家长的各类沟通的困惑,家长们十分迫切地希望走进孩子的内心,希望能够让孩子感觉“你们懂我”;而孩子呢,也常常抱怨,我爸妈“最不懂我”。  相似文献   

8.
我的儿子今年快四岁了,人挺聪明伶俐。可是他的体质不强,稍一受凉便感冒发烧,为此我想过很多办法,尽可能地保暖,少经风。但孩子还是常常生病。看了江苏的《幼儿教育》和其他书刊上登载的一些幼儿卫生和体育知识以后,我才知道应改变以往的“保守疗法”。要引导孩子  相似文献   

9.
幽默故事     
《考试》2002,(12)
书架 怀特:“啊!你有一个多么漂亮的书架呀,可惜上面一本书也没有!” 布朗:“是呀,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可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了。” 忘记带笔 阿尔伯特:“老师,我忘带铅笔了,没法考试。” 老师:“阿尔伯特,你对士兵L战场不带枪怎么看?” 阿尔伯特:‘那他准是当官的!”幽默故事  相似文献   

10.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11.
望远镜适合年龄:1~2岁游戏目的:练习认物,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准备:手纸筒2个。玩法:孩子将2个手纸筒分别放在2只眼睛上,把它们当作望远镜。家长一件一件地说出摆放的物品的名称,孩子从“望远镜”中一件一件地辨认。提示:让孩子挑选颜色相同或不同的手纸筒,可以帮助他认识颜色。适合年龄:2~3岁游戏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动作的稳定性。准备:手纸筒、小娃娃若干。玩法:孩子将手纸筒竖直摆放围成一个圈,把它当作小花园。在“小花园”里放上若干小娃娃,玩过家家游戏。提示:在孩子摆放手纸筒时,家长可以告诉他手纸筒的颜色,还可以让他按照…  相似文献   

12.
每逢节日,我问儿子要什么礼物,儿子从两岁起,就总是稚气地回答:“妈妈,我要书。”星期天带儿子逛商场,看见柜台里的书,儿子也要拉着我去挑上一两本。日积月累,家里到处是儿子的小人书。他常常记不起想看的书放在何处,所以,总是缠着我去帮他找书。找书煞是浪费时间,我就请木匠为儿子做了个小书架。书架不高,儿子可以自己取放。书架分为三层:下层放美术类书和水彩笔,中间和上层是儿子经常看的故事、儿歌等文学类书。儿子看到自己的小书架,像小兔似地在书架前蹦蹦跳跳。从此,只要他想看书,便从书架上  相似文献   

13.
他抬起了头     
一年级刚接班时,几个家长围在教室门口对着贴在墙上的学生名单议论纷纷:“君君也在这个班呀”;“这个孩子挺可怜的,他妈已经走了4年了”;“在幼儿园时,他的手工做得很好,就是没人管啊”;“哎呀,我得回去和儿子敲警钟,不要和他走得太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教室里摆放新书、整理课桌的我不经意间记住了这个孩子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思想就像蔓生的野草一样杂乱而没有 规律,与父母的期望相去甚远。当儿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他便有了许许多多令人惊诧的主意。他的固执与叛逆令我深感头痛。我真正体会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特殊的行为“艺术”便始于这一阶段。 行为“艺术”是从我内心深处涌起的一个怪名词,我不知道它的定义是否科学,我只想用它来表达教育孩子确确实实有着相当的难度。行为艺术可谓一门科学,但又需要采用很艺术而不是很严格的手段。对一个活主主的思维敏捷而又怪异的小东西,你只能用“艺术的”、“科学的”方式来引导他,以实现你期望的目的,否则,…  相似文献   

15.
赵莉 《中学生博览》2022,(24):60-61
<正>有一群特殊的孩子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可以和自己沟通、玩耍、微笑,但却不能和别人交流,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好像有堵隐形的墙,把他们和社会隔绝起来,让他们以别人不理解的方式生活着。他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两年前我新接手一年级,我和“星星的孩子”便有了故事。在没接触星宝时,我觉得所有对于他的描述都是夸大其词的,而初识星宝就让我措手不及,头疼不已。初见时,他低头蜷缩在墙角,我笑着低下身子:“你是星宝吗?”他把头低得更深了,  相似文献   

16.
在书城,我曾看到一位年轻妈妈对待孩子的两副不同面孔:在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小学生教辅资料图书台前,妈妈热情地询问孩子要买什么书,女儿拿起一本小学作文指导方面的书说“买这本”,妈妈便十分高兴地说“行”。孩子一连指了四五本书,妈妈都只说“行”,而且宽容、满意、幸福的表情十分清楚地呈现在这位年轻妈妈的脸上。在书城一楼世界文学名著书架前,我又遇到这对母女,当小女孩指着一本名著刚说出“我要买”时,那位年轻妈妈毫不顾忌周围有许多读者,竟大声呵斥:“就你那个学习成绩,还有时间看什么名著?”年轻妈妈满脸恼…  相似文献   

17.
两条辫子     
我刚接手的中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名叫凡凡,小时候因为发高热而失聪,之后接受耳蜗植入手术,每天都戴着助听器。面对特殊的凡凡,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总是尽可能地给予他爱,希望他在爱的海洋里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可是,我们精心营造的"特殊氛围"真的有利于他的成长吗?最近遇到的一件事情让我对这  相似文献   

18.
在孩子的床头放一本书,十几年了,我一直这样做。每一天,儿子夏树走到床前或者晚上上床的时候。总会一眼就看到床头上有一本随手可及的书。他会不经意地拿起来.随意地翻动着,像玩一个玩具,然后突然被里面的一句话或某个画面吸引住了.他停住不动了。  相似文献   

19.
<正>“齐老师,这些不会就是我们的期末奖品吧!?”临近期末,语文课代表抱着作文本来到办公室,看到我办公位上摆放的花花绿绿的网购“小玩意”,疑惑地问道。“嘘!回班以后不要说,我准备给大家一个惊喜!”我笑着嘱咐他。“额……”听完我的话,他不仅没有表现出惊喜,反而流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怎么了?难道你不喜欢这些奖品吗?”察觉到他的表情变化,我鼓励他说出真实想法,“没关系,有话直说。”课代表打量了一下桌面上的奖品,又看了看我,小声地说:“这些东西,同学们好像都有,我记得夏夏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小本子……”课代表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用礼物“收买”这群10后孩子的小心思。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十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走上了幼教岗位。我曾经为自己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而自豪,更为每天能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而兴奋。我精心组织每一个教育活动,善待每一个孩子。我用真诚、爱心启迪童心。可是辛勤的付出没有回报,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不时困扰着我。记得那天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了一位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他不在我班上,可是他还是在远处认出了我。只见他兴奋地对他妈妈说:“那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我正准备上去和他打招呼,只见他妈妈拉着他的手急急地往前走,一边还说:“什么老师,不就是每天看看孩子,帮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