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一节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形成语文素养,必定离不开读和写的训练,只有多读多写,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首要基本理念,因为“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囊括所有的语文教学内容。《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解释为“平日的修养”,那是本来的、原有的、基础的追求。本文将从小学生最基本和朴素的听说“四度”,谈谈小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习作教学,就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其重点应该放在“习”字上。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彭莹 《教师》2010,(1):59-6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标准》还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报刊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张燕 《考试周刊》2011,(28):57-5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学科理念的定位是时代的产物,是语文改革进入到深层次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今后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开篇即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笔者以为,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便、有效、快捷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凤花 《辅导员》2014,(22):55-5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语文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出如下明确具体的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规定之后的目标规定,从语文课程的目标性质上来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课程标准提出“汉语课程应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发挥积极的作用”,“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进行汉语文教学,每一个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汉语文的教学成绩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一个整体,它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1年7月教百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是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很重要,语文真的很重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没有兴趣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收不到良好效果,平时语文学习更多是被灌输,是来不及消化的速成学习,时间久了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根本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此重要 ,那么 ,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灵魂 ,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 ,而课堂教学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为目标和课程都要以课堂为中介作用于学生。因此 ,也可以说 ,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计娟 《教育艺术》2005,(6):16-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的指导方针,同时也要求教师要从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来设计教学。那么,如何把新理念转化为语文教育的实践,这是语文单元教学中的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