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诗的作者是唐人胡令能,他隐居莆田时,曾梦见仙人剖开他的肚子,把一卷书放入肚中,于是他文才顿生。《小儿垂钓》是他仅存的四首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相似文献   

2.
王翰的诗与元明之际的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翰是活动于元末明初的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他的诗描写了他在元明易代时的失落、痛苦以及不与新王朝合作的隐逸之情和心理感受,他的诗,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少数民族诗人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心灵路程。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文人蒲松龄,不但文笔出众,写人写鬼人木三分,而且医道高明,堪称名医。相传,蒲松龄早年流落苏北宝应,身无分文,只好挂牌行医糊口。一次,他为县太爷治好了病,县太爷送了块“药到病除,圣手时医”匾给他表示感谢。谁知一时大意,错把“时”写成“诗”字。匾一挂起,触怒了当地一班儒生,“这副寒酸相,竟然能医诗病,他有多大学问?”便蜂拥而至发难,如蒲松龄稍有差错,就要砸掉他的匾牌,赶出宝应。蒲松龄听见门外吵吵嚷嚷,出门察看,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秀才,拱手道:“先生号称诗医,学生觅得小诗四句,请圣手不吝赐教”。说罢  相似文献   

4.
宋代王禹偁济州人,幼年异常聪明,七八岁时就能吟诗作文。毕士安在济州当官时,听说王禹偁是一位天才,他家以磨面为生,就叫他当场写一首《磨诗》,以试试他的诗才。王禹偁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一首寓意深刻的《磨诗》便写出来了:“但存心里  相似文献   

5.
古时候有个书生赴京赶考,因路途遥远,行程艰难,到了京城时已误了开考日期。他便向主考官苦苦哀求让其补考。主考官让他用一至十作首诗,试试他的才华。书生趁机以误考原因作一诗“一叶  相似文献   

6.
臧克家改诗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对创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每写一首诗,都注重修改。 一次,他在写诗时,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憔悴的难民形象,他满脸皱纹,饱含辛酸,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于是,臧克家便满怀悲愤,酝酿出《难民》这首诗。诗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里还扇动着归鸦的翅膀。”  相似文献   

7.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给他的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在一首诗中写道:“功夫在诗外”,意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  相似文献   

8.
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他暗暗压下心中的怒气,继续讲课。谁知他的忍耐并没有阻止这个学生的恶作剧,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起了菊花。他偷偷在心里对自己说:“第三次,如果有第三次……”可在他第三次读到这句诗时,  相似文献   

9.
罗隐科场无名、仕途失意,对唐末黑暗的社会现实无比愤恨,发为诗歌,多感时伤世、讽刺怒张之作,他的讽刺诗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抒怀泄愤诗,一是讽时喻世诗。由于他的讽刺诗的愤怒的感情、辛辣的风格,在当时和后代都受到某些正统文人的责难,但正因如此,才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别具光彩。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是晚唐时的一位杰出诗人,在古典诗歌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爱情诗、政治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而他的"无题"诗更具特色.本文从成因、概念、内容、意象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无题"诗,旨在加深对无题诗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王夫子”是我在乡镇中学教语文时的同事。因他年岁大 ,教龄长 ,常戴副眼镜 ,一开口妙语联珠 ,“不尽诗词滚滚来” ,于是大家便给他冠之以“王夫子”这一雅号。王夫子琴棋书画无师自通 ,还有文人两绝。一是诗绝。王夫子文笔极好 ,国家大事、日常琐事 ,都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走进他绚丽的诗行。王夫子写的诗多 ,发表的却微乎其微 ,好在他也不在乎 ,只为自得其乐。二是讲课绝。王夫子重视“诗教” ,他常说 :“不学诗 ,无以言。”听他上语文课 ,欢乐的是学生。一次上课 ,学生昏昏欲睡 ,他在黑板上写上“暖风熏得学生醉 ,直把教室作寝室”的语…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工作都非常考验一个人与别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了这么一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还讲到他初作诗时,只知道在用词、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陆翁在另一首诗中又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可以看作是上句的绝佳注脚。工作中亦是如此,很多事  相似文献   

13.
放学后,我给爸爸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以"健康·快乐"为主题帮我写一首诗,我准备在班队活动时朗诵。为什么请爸爸帮忙呢?哎,没办法,我才读小学,诗还没读几首,哪里会写啊!在我的哀求下爸爸答应了我的要求,可他有一个条件,他说他会帮忙,但他只是指导,不会帮我写。他要我在他的指导下,写出自己的第一首诗。  相似文献   

14.
刘泳恩 《海外英语》2012,(11):45-45
《水仙》是华兹华斯写的最美的一首自然诗。诗人在独自漫步时,忽然发现湖边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在微风中摇曳起舞。大自然这奇妙的美景不仅使诗人心旷神怡,而且成为他美好的回忆,在他孤寂无聊的时候给以他安慰和快乐。华兹华斯在平静中追忆和咀嚼,写了这首诗,作者对这首诗做了很好的赏析,不妨一起来读一读吧。  相似文献   

15.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他本可以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但由于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这首诗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的审美示范。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我还在故乡偏远的小镇读小学时,在蛙鸣不已的池塘边的一座泥房里上晚自习时,我就在别人的著作中见过了这个伟大的名字—— —泰戈尔,并读到了别人引用的他的零星一两句诗。正是这零星的一两句诗,让这个诗人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这一两句诗,就象一朵两朵蓝色的火焰,始终在燃烧着。始终。 他巨大的影子被这一两朵小小的蓝色的火焰勾勒出来,在我的残存的情思中成了伟大,并且成为了永恒。 然后我远离了他。他甚至并没有在我的梦中出现过哪怕一次。直到前两天,我翻看从前的读书笔记,竟然看到里面摘抄着他的诗句。这情景,一如他的…  相似文献   

17.
朦胧的美丽     
中学里,一个男孩叫枫。在一个雨天,一个叫诗的女孩转到了枫的班上,那时候已经上课了。随着一声脆生生的“报告”,诗披着一身雨雾,梦一样地飘了进来。一袭紫衣被雨水浸润得愈加素淡,黑发上铺了一层珍珠,唇边挂着一抹羞涩的浅笑,真有如风雨中一株摇曳的紫丁香。枫不由得心里猛然一震,直到诗走过他时奇怪地瞥了他一眼,他才醒悟过来:怎么盯着人家看了这么久?顿时脸上一热,连忙低下头去佯装看书。枫从来没有对一见钟情如此深有感触,诗进教室的情景始终在他脑海中浮现。这时,枫听见诗的同桌在嘀咕:“怎么不打伞呢?瞧你,都快湿透…  相似文献   

18.
味,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专用术语。古往今来,人们常以有无诗味和诗意来品评诗歌。随着诗歌这一文体的发展,诗味理论也不断完善和丰富。毛泽东在继承前人诗味理论的基础上,十分强调和注重诗作的诗味和意趣,以之评己诗、评古人之诗、评同代人之诗,且善于“辨味”。同时他在改己诗时,还执著追求“词理意兴,无迹可求”的境界。至于毛泽东对诗味理论的丰富,一是表现在“诗要用形象思维”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上,一是表现在他对诗歌创作应当把形象思维与赋、比、兴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强调上。  相似文献   

19.
杜牧的诗俊气有气概。杜牧曾在扬州为官,并且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他的诗,千百年来,耳熟能详。可是,对于张好好,我们就知之甚少了。张好好出嫁时写给杜牧的一首诗,诗里有爱,爱中含愁,愁中又透着决然。  相似文献   

20.
杜牧的《遣怀》诗历来被人误解为艳情诗 ,以为关涉杜牧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其实 ,杜牧的《遣怀》诗是一首咏怀诗 ,作于会昌二年杜牧外放黄州之时 ,诗中抒写的是他由京官而外放的不满情绪 ,诗虽提及他当年在扬州的狎妓旧事 ,但自嘲之中别有寓意 ,是在反讥谤毁者发扬州之事为口实实是吹毛求疵 ,诗歌表意虽迂曲婉约 ,但只要把诗放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中看 ,寓意还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