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各种新型塑料的相继问世,把人类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塑料时代。然而,各种塑料在服务人类的同时,也很难摆脱变成垃圾的命运。由于塑料制品很难被降解,因而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能否用更生态环保的方式来处理塑料垃圾,这是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还真的就有了新发现,那就是让真菌“吃掉”塑料!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产生垃圾的速度远远超过自然生物降解的速度,其中塑料垃圾不仅污染环境,也开始侵蚀人类的健康。利用人工主导的生物降解方法降解塑料或许是目前解决塑料垃圾问题的方向。一、研究目的在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观察到黄粉虫有吞食塑料的现象,但仅仅观察到这种现象还不足以达成利用黄粉虫降解塑料的目的。如何证明黄粉虫幼虫直接取食  相似文献   

3.
<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报告显示:1950年至2017年期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其中塑料回收率不足10%,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预计到2040年,全球每年将有约7.1亿吨塑料垃圾被遗弃到自然环境中。美国《科学进展》杂志警告,2050年,地球上将有超过130亿吨塑料垃圾,蓝色地球可能变成“塑料星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重量将超过鱼类,这不仅威胁海洋生态环境,也会危及人类。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势头,针对新环境下出现的塑料垃圾回收处理难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塑料垃圾粉碎装置。塑料粉碎装置由塑料垃圾粉碎部分与塑料垃圾打包部分组成。对装置的各部分进行详细介绍,结合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进行设计,该装置能够实现对塑料垃圾的粉碎和回收一体化功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由江苏无锡市长江机电有限公司研发的“WST生活垃圾全自动水分类处理系统”最近在上海进行展示。据系统发明人谢明明介绍,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城市垃圾基本上都采用填埋法或焚烧法。生活垃圾中大量不可降解或有害的塑料、电池、尼龙等物质,通过填埋造成土壤板结、毒化和废弃,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如采用焚烧法,产生的二恶英气体会严重污染空气,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不可弥补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环保和资源方面的问题愈加凸显,垃圾分类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垃圾中蕴藏着大量的能源与众多可再回收的资源,高效利用废旧塑料等垃圾不但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可再生利用,同时有效的分类方法将促进垃圾分类政策更好地实施与落实,使得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但不同种类的塑料用途不同,因此在垃圾回收利用时需要提前做好塑料分类工作。目前现有的垃圾分类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但此工作繁琐且过于依赖人们的自觉性,同时由于人们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在处理时将各类垃圾堆放在一起加大了回收难度,这使得传统垃圾分类模式实施效果不佳,并且还容易导致大多数资源无法充分回收利用。塑料饮料瓶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  相似文献   

7.
为做到塑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本文对国内外及青海省的塑料垃圾现状做了简单综述;从塑料成分的视角出发对塑料产品进行分类;介绍了现有的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包括焚烧技术、填埋技术等;最后通过对比论证指出废塑料制取燃油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英国《卫报》评选出了人类史上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获此"殊荣"。每年,有超过300万的海洋动物成为塑料垃圾的牺牲品。而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塑料垃圾正在吞噬着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为生的海洋。数据显示,全世界塑料产量从1950年的230万吨呈指数级增长,1993年增长到1.62亿吨,到2015年增长到4.48亿吨。在海洋上漂流和冲上海滩的塑料数量虽然令人担忧,但似乎并没有增长得那么快。科学家们想知道为什么他们没有在海洋中发现更多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的6月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海洋日",其目的是希望人们重视海洋因人类活动而付出的可怕代价,致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最为直观,它们漂浮在海洋上,随着洋流的运动而聚集起来,形成一座座"垃圾岛"、一条条"垃圾带",比如位于美国加州和夏威夷之间的"大太平洋垃圾带"。海洋垃圾不但破坏海洋环境,对鸟类和海洋生物构成威胁,也危害着人类健康。如何清除海洋垃圾呢?人们提出很多设想,有的简直是"脑洞"大开。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垃圾分类这个话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什么垃圾进什么垃圾桶,你能分得清吗?不过,今天我要给同学们讲的不是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而是一种也许大家从来没注意到的东西——微塑料。研究发现,在瓶装饮用水中也检测出微塑料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源头控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逐渐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环境中大部分微塑料来源于塑料的破碎和降解,塑料垃圾的有效控制是解决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措施。文章在对我国塑料垃圾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源头控制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塑料污染控制立法、补充和修订塑料管理相关标准,完善塑料垃圾管理的政策措施等。参照国际经验,我国还应加强塑料微珠的管理,建议尽快禁止生产和销售含塑料微珠的个人护理品。此外,还应加强微塑料清除技术的研发。加大塑料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者加强清洁生产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排放量,是解决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文化》2010,(6):43-43
拥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太平洋中途岛曾栖息着200万只莱桑信天翁。可如今它俨然成了“人间垃圾场”,大量的塑料垃圾堆积其上,不堪入目。人类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给曾经居住在这的信天翁造成了不利影响,人类“制造”的毒液正流入这附近的海域,侵蚀着海洋中的各种生物。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的食物中混入了微小的塑料纤维,而且它们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这是真的吗?食物中的微塑料到底是不是人类健康的新威胁呢?微塑料纤维哪来的塑料是现代社会无法替代的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许多塑料材料不易降解,如果没有回收再利用,它们就会成为环境垃圾。随着雨水冲刷,这些塑料进入河流,最终进入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南极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污染,部分地区污染水平与北太平洋地区相当,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的严重性。塑料垃圾约占海洋漂流垃圾的70%,在风吹日晒下塑料垃圾逐渐碎片化,而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称为塑料微粒。塑料微粒易吸附有害物质、易被海洋生物摄入,从而危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此前已有对太平洋、大西洋、北极海域以及世  相似文献   

15.
正19世纪,美国化学家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热压下可成型为塑料制品。塑料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现已成为生产生活无处不在的材料。但在享受塑料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塑料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人类急需能被生物分解的塑料如果古罗马时期的人就会制造塑料,那么,我们现在还得为这些垃圾头疼。因为大多数的塑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被分解,而确切时间究竟是多少目前尚不清楚,也许要花上数千年。  相似文献   

17.
正塑料在自然界中的降解非常缓慢,降解周期一般为200至400年。目前,垃圾塑料绝大多数依然留存在自然界中,其中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海洋。但多年前科学家在海洋中考察时发现,漂浮在洋面上的垃圾塑料远比他们预料的要少,只及原先估计的10%。其余的垃圾塑料到哪儿去了?当时他们给出多种解释,其中一种猜测是海洋中或许存在某种会分解塑料的未知微生物。海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会吞食塑料的生  相似文献   

18.
不同填埋龄垃圾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天子岭填埋场采集了1~12年填埋龄垃圾,通过对其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发现,不同填埋龄垃圾中以类似腐殖质的混合物为主,其次为塑料类;混合类物质含量随垃圾填埋龄的增加而上升。另外,由于填埋场含水率低,pH、TN(总氮)、BDM(生物可降解物)、HE(腐殖质可提取物)等指标在垃圾填埋4年后基本趋于稳定,垃圾进入降解缓慢期。这表明填埋场的传统操作模式不利于垃圾稳定化,开发以渗滤液回灌为特征的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宇 《百科知识》2010,(2):49-51
垃圾危机 垃圾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过程中抛弃的“废物”。根据垃圾的来源可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卫生垃圾及战争垃圾。按垃圾物质成分可分为:化学药品垃圾、塑料与泡沫垃圾、玻璃质垃圾、金属与合金垃圾、非金属建筑材料垃圾及饮食废物等垃圾类型。按垃圾赋存状态又可分为:固体垃圾、液体垃圾(如化学试剂、工业废水、污水等)、气体垃圾(如废气、汽车尾气及燃煤烟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出现的建筑垃圾已经逐步演变为影响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重大问题,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已经刻不容缓.从建筑垃圾处置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用于基建、建筑垃圾填埋处理等处理工艺,并总结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