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很多小动物,除非在发情期争夺配偶,否则很少内斗,大家都守着自己的领地相安无事,可是在南非的高山上,却生活着一种——在南非东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生活着一种高山鼠类——非洲冰鼠。这里的气候十分寒冷,地面经常有雪,其实并不适合非洲冰鼠生活。首先,它们不像其他高山鼠类有冬眠的习惯;其次,最有利于它们身体机能的温度在26℃到28℃之间,而不是  相似文献   

2.
最近,荷兰皇家科学院生态研究所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地面上的食叶性昆虫会利用植物充当"电话",通过释放独特的化学警告信号,了解它们所吃的植物是否已经被地下的食根性昆虫所占领。这种绿色的"电话"有效避免了昆虫们竞相吞噬同一株植物。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一窝蜂只有一个王? 在一箱蜜蜂里,只有一个蜂王。在一窝蚂蚁或是一窝白蚁里,也只有一个蚁王或白蚁王。这是什么道理?其实,工蜂全都是雌蜂,为什么它们只做工,而不能生育产卵呢?在白蚁巢里,有些白蚁明明可以生育,但是只要白蚁王在,它们就不生育产卵;只有白蚁王死了,不久其中的一些才产起卵了,继承了白蚁王的工作。蜜蜂也有这种情况,当把蜂王拿走,同时巢内又没有未来的蜂王在培育着,那么大部分工蜂都会发育而产卵。由于工蜂没有与雄蜂交配过,它们产出的卵将来  相似文献   

4.
杨红珍 《百科知识》2023,(16):35-39
<正>很多人都把白蚁叫作白色的蚂蚁,因为蚂蚁和白蚁在大小、形态、行动速度、挖地钻洞等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古人最初也把两者混为一谈,直到宋代,白蚁才有了自己的名字。其实,仅从触角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白蚁的触角是念珠状,蚂蚁的触角是肘状。  相似文献   

5.
<正>尽管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早在7000万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但白蚁才是群落生活最古老的缔造者。化石证据表明,白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有人甚至认为白蚁有2.5亿年的生存历史。人们总认为白蚁是蚂蚁一类的生物,因为表面上看它们不仅长得有些相像,而且都是营社会性生活的小昆虫,但白蚁和蚂蚁的亲缘关系其实比较远。蚂蚁是膜翅目昆虫,其有翅个  相似文献   

6.
在漆黑的深海海底,有一种长得像一根雪茄烟的动物,脑袋向下勾着,贴近布满沙砾的洋底,慢慢地游动,用它那象鼻似的下巴横扫着洋底,它是在为海洋打扫卫生吗?不,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的下巴并没有接触地面,距离地面还有几毫米。那么它在干什么?它看起来更像是寻宝者用金属探测器在沙滩里寻找金币,当然它不是寻觅金币,它是在沉积物中寻觅自己喜欢的食物。  相似文献   

7.
建议一 发现蚁害,应保护现场 白蚁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平时不注意很难发现。只有在蚁害达到相当的程度,有大量白蚁从危害点爬出或出现分飞的时候,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在白蚁分飞时,大量繁殖蚁会从木门、窗框、墙壁或瓷砖、地缝等部位中飞出,让人感到十分紧张和害怕。其实对于这种现象大可不必惊慌,白蚁繁殖蚁虽然大量飞出,但其本身无毒,不会叮咬人体,且在很短的  相似文献   

8.
正长久以来,人类都以为自己才是地球上最聪明、最擅于思考的高等智慧生命,但是随着对其他的动物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们开始发现其他动物也有着让人无法理解的"聪明"。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矛颚家白蚁在啃食树木时,会巧妙地避开承重的部分,从不承重的部分开始吃。更神奇的是,它们不仅会判断并避开树木承重的位置,而且在发现  相似文献   

9.
踢踏舞溯源     
江南 《百科知识》2007,(10S):59-59
踢踏舞源于爱尔兰,而正式形成是在1920年的美国。爱尔兰的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了这块移民大陆上,美国踢踏舞都被认为是偷来的舞蹈和挑战的舞蹈,它发源于社会底层,流行于农场和街头,而且早期几乎都是黑人在跳。在农场和种植园里,黑人奴隶被禁止进行跳舞敲鼓的传统宗教仪式,于是,他们就偷偷地用拍手和脚部击打地板来代替击鼓。  相似文献   

10.
正国界纷争在人类社会中从来没有中断过,为了领土问题,有些国家剑拔弩张地演习,甚至真枪实炮地互相厮杀。在动物界,动物们是不是也会誓死捍卫自己的疆域呢?千百万年来,动物们努力守卫着自己的地盘,当其他同类入侵时,它们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警告对方:"别过来,我的地盘我做主!"  相似文献   

11.
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频频出现在影视片中,使得它们的名声大振,杀人蜂就是通过恐怖影片《杀人蜂》而获得了巨大的知名度。影片中的杀人蜂出现在美洲,其实它的原产地在非洲,所以杀人蜂这个名字不过是它们的绰号,它们的本名叫非洲蜂。因为非洲蜂采蜜的效率很高,它们被带往巴西。人们本想利用它们来培育新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在非洲肯尼亚发现了一种形似蚯蚓的两栖动物,它们喂养孩子的方式让人匪夷所思。 这种两栖动物的幼崽会用牙齿啃噬母亲的皮肤,以此作为食物。两栖动物的母亲的皮肤外层含有牛奶一样的营养物质,能够给幼崽补充脂肪,帮助它们生长。当然,母亲所做的牺牲其实并不太多,不会伤害它们的身体。这种两栖运动在生命中要经历脱皮阶段,绝大多数的皮肤可以重新生长出来,因此母亲用自己的皮肤喂养孩子,也算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情节: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上,隆起一座座土堡,这是白蚁的巢;一些黑人,用烟熏,用水灌,驱赶白蚁出洞,把捉来的白蚁在铁锅内翻炒,掐去翅膀,便塞入口中,更有甚者,抓住翅膀,生吃白蚁,令人瞳目结舌。上述情景不过是当代人享用昆虫的一个镜头而已。目前,包括蚂蚁在内的许多昆虫,已渐渐成为国外美食家们餐桌上的佳肴,“昆虫食品”热正在兴起。美国的一些城市餐馆,以烤甲虫、烤螳螂之类的  相似文献   

14.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3,(16):26-27
随着发现的恐龙化石越多,科学家对恐龙家族的了解就越深入。新的研究发现,恐龙家族拥有令人吃惊的多样性:它们有的庞大,有的小巧,有的食肉,有的食草,有的会飞,还有的虽长有羽毛,却只用来炫耀求爱……1.非洲厚颚龙非洲厚颚龙学名Pegomastax africanus,直意为"来自非洲的厚颚"。这种恐龙的化石是20世纪60年代在非洲南部的岩层中发现的,2012年,科学家对保存在哈佛大学的这些  相似文献   

15.
伶牙利齿的非洲鹦鹉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生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警告说:“热!”在瞧见了一个盘子摆着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  相似文献   

16.
植物在地面上的活动容易被人知晓,但地下活动就不容易被发现了。让人们出乎意料的是,它们的地下活动中,还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小动作"。如果把这些"小动作"曝光,它们虽然死不了,但肯定会是羞愧难当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生活着数万亿微生物,其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细胞。数十年来,利用抗生素和消毒剂,我们一直在跟它们较量。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它们中有很多其实是我们的朋友。它们出现什么异常,我们也甭想安生。从肠炎、Ⅱ型糖尿病到癌症、心脏病和抑郁症,都跟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有关。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有责任照料好它们。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斑马失去了条纹,会怎样?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可爱的斑马,它们身上的斑纹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禁要问:它们这身黑白条绞的"外套"如此显眼,难道就不怕被发现?斑马的迷魂阵不用担心,斑马身上的条纹不但不会让它们暴露,而且还能保护它们。这种黑白相间的条纹被光线照射后,反射的光线能分散和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鱼也会逻辑推理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非洲小型鱼类中的雄性成员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它们会理性评估对手并抢占弱于自己的对手的地盘,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鱼类具有这种推理  相似文献   

20.
冉浩 《百科知识》2021,(23):36-44
当我沿着南京中山陵景区下面的小路徒步而行时,无意中看到一块平整的水泥板散落在地上,大小比A4的打印纸大一点.我随手掀开水泥板,你猜我看到了什么?——窝白蚁—土栖的黑翅土白蚁. 天花板被人掀开,这些白蚁乱作一团,它们排着溪流一样的队伍,开始迅速向地下撤离.我拿出相机,对焦拍照.透过取景屏幕,我看到有些工蚁的嘴巴里似乎叼着一些东西.那是白蚁"混凝土"——用泥土、唾液和粪便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非常坚固.它们正在用这种"混凝土"堵住暴露出来的蚁巢通道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