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该文主要让人们了解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 ,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推手也即搏击为其运动形式。论述了在习练太极拳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 ,并要熟知 :“武”是太极拳的内涵、“舞”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没有技击含义的“舞”不是“武”、“武”和“舞”是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等。正确认识太极拳中的“武”与“舞” ,尤其是“舞”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从而 ,因“舞”而健身和有“武”而防身的双重价值得以实现 ,使太极拳运动得以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
乔汉 《武当》2014,(2):36-37
很长时间以来,在中国武术文化界存在着武术去“武”化的两种现象,一种是文的,说文解字把“武”字解释为“止戈”;一种是实践,把武术作为一种健身操,虚练套路,追求动作高、美、难,亦或是像京剧中的武打比划,谈起武术的实战性,只言我们追求的是养生,现在不是冷兵器时代,或者是我师父、我师爷当年功夫如何如何,而内家拳派习练者,常挂在口头上的是张三丰创太极拳,“欲令天下众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击之末技”。  相似文献   

3.
社会上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即“太极拳练的是内功,长拳练的是外功”。在武术套路分类中,把太极拳和长拳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这只不过是近代武术发展中的一种分类方法。严格地说,这种分类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在学术上缺乏一定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今天我们沿用这一概念,仅是从承认其历史传统出发。其实太极拳和长拳同是武  相似文献   

4.
2017年12月16日,2017首届“武英杯”传统武术邀请赛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举行。本次邀请赛由中国武英国际赛事组委会、中武武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奥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珠海市太极拳协会、华发教育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协办。澳门武术总会、珠海市武术协会等为赛事的支持单位。珠海市体育总会也对赛事进行了指导。出席本次武术邀请赛的有驻澳门中联办原副主任宗光耀、海峡两岸促进会副会长杨永祥、珠海市武术协会主席边玉峰、  相似文献   

5.
中华太极一瑰宝,医武并济蕴五行。内外调理阴阳气,百事通。世人研习修身性。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作为武术大家庭中一员的太极拳,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带着对太极拳的悠然神往,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太极拳辅导总站站长徐雅娟。聆听了徐站长所讲述的太极拳及其文化的故事。中华太极一瑰宝,医武并济蕴五行。内外调理阴阳气,百事通。世人研习修身性。“太极拳的历…  相似文献   

6.
《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一文发表在一家地方武术刊物上,我看后感到十分震惊。我认为文章作者并不懂得武式太极拳的历史。 不妨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谈起——武式太极拳谱的来源问题。“该文”说王宗岳《太极拳论》是得于舞阳县盐店,第二代宗师李亦畲先生写“老三本”书中的跋,有“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一句。今就此再做一说明以正视听。这样写的原因有二:其一,因为艺不传外姓人,为了陈清萍先生不会成为不守规矩的“罪人”和不被本门派  相似文献   

7.
王慧君 《精武》2009,(3):26-26
父亲生前被誉为“从武半个多世纪的武艺精深的老武术家”。不经意间,他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作为继承了父亲武术衣钵的嫡传弟子和一名大学教师。我肩负着弘扬祖国武术文化的神圣使命,责任感使我无论春夏秋冬,都要在晨光熹微中的松花江畔教习太极拳术。每当想起父亲那深邃、关切的眼神.就仿佛父亲还在身边,我便更加豪情满怀。斗志昂扬。  相似文献   

8.
杨义龙 《精武》2008,(12):8-8
作为一位廉洁奉公、业绩突出的公务员,一位“仁以为己任”、践行“文化第一”原则的太极拳家,杨义龙先生认为:“文化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应是武术文化精英履行他们对武术爱好者的道义责任,并用自身有原则而非自利的言行,在武术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和效仿。通过武术文化的普及、推广,不同层次之间的互动、互惠,来共同维护传统武术的规范和道德,进而构建和谐、健康的武术环境。杨先生任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会长以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广太极拳更广泛的应用性,他一直致力于完成太极拳文化由精英向大众的飞跃。他倡议的在政府公务员、社会大众、大中院校、中小学生中全面普及太极拳的推广形式,已得到了哈市社会各方面的认同与赞扬,在他与协会全体人员的精诚合作下,哈尔滨市太极拳的文化创造力再一次焕发了青春。该会“文化太极,与时俱进”的理念使更多的传习者切实收益,一如该会副会长战华亭先生所说:“文化太极是老少皆宜,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9.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修体悟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进行研究。首先指出太极拳文化研究过程中的逻辑裂隙:“空中楼阁”式文化论述严重,“西方式”文化研究范式充斥,“为论而论”式研究心态泛滥;其次阐述太极拳文化主旨:“反动与弱用”是太极拳文化的鲜明特点,“和谐自然”赋予太极拳文化的核心命脉,“术道融合”彰显太极拳文化的最高要义。并据此衍出太极拳文化的当代价值:“反动与弱用”作为时代精神的灯塔,对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处理国家关系、实现和平崛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自然”的文化命脉则是缓解当代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紧张的最佳良药;“术道融合”的最高要义给当代武术研究发展提供了别样路径,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对外交往的旗帜、通向世界的通行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武侠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交互性传播使人们获得不同时空文化共享的机会,导致了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映射着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武侠电影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增强“博弈”实力,抵制“后殖民主义”现象;能够转变“定型化形象”,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能够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传播文化价值;能够培养“文化自觉”,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抒发爱国情怀,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与认同感。但部分式侠电影以“舞”代“武”,容易引起文化误读;有“武”无“侠”,使武术文化精髓消失殆尽;渲染血腥暴力,对中国国家形象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老子》作为一部研究“道”的哲学著作,对作为体育学这门具体科学内容之一的太极拳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老子》所阐述的“道”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以及功理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太极拳正是历代武术家主动使武术运动符合“道”的要求而创造出来的一门拳术。由于这种关系,人们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由太极拳之“技”进而明“理”,由太极拳之“理”进而悟“道”,不断自觉地提升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中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原儿女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和创造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中国的几个著名拳术如少林拳、太极拳、苌家拳、六合拳均始创于河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29个武术拳种中,在河南流行的就多达40余种。河南武术、少林功夫、太极拳已成为文...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10,(9)
7月24日,国际太极文化座谈会在武与太极湖集团会议室召开。世界永年太极联盟主席、杨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傅清泉先生,葡萄牙武术联合会秘书长赖尔森,西班牙武术联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15.
“武”与“艺”同根同源,都源于生活,中国武术发轫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同野兽的搏斗,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武术的艺术意蕴也不断丰富。同时,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武术在发展技术性的同时,其艺术性也不断发展,并且在当今时代已经登入了艺术殿堂,成为一门真正的集健身、文化、表演、观赏、励志为一体的艺术。武术艺术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我们要搭建平台,大力开展武术艺术活动;发掘传统,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合力推动,大力开展武术艺术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武术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武.COM     
吾人 《中华武术》2002,(6):15-15
武术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也是一个当代的体育项目。顺应时代、结合时尚,是武术全面发展的必然。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刊与“博武网”合作,从本期开始,联合推出“博武专栏”,进行武术信息化、时尚化的探索。栏目将秉着“出精品、显特色”的思路,倾力为读者打造出第一流的精品栏目。专栏内容主要包括“博武视点”“博武人物”“网友趣文”“博武论坛”等,短小精悍的文章,根据每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栏目安排,竭尽所能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烹制”出精致可口的“精神美餐”来。同时也欢迎读者朋友来电来函,给我们的栏目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助于栏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太极拳主要分为竞技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两类,而当今武术竞赛的发展以竞技太极拳为主,因此,科学地安排竞技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是促进竞技太极拳发展,使竞技武术与国际体坛接轨的主要措施之一.只有这样,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才能在新世纪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河北永年广府人,练武式太极拳,同时也是《中华武术》的忠实读者。前几日购《中华武术》第五期看到朱建忠先生发表的大作《太极拳的中定》一文,阅后对朱先生的文章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是认为朱先生对主题概念的错误认识,在词意的要求上张冠李戴。如:朱先生在开始写到“太极拳,又名十三势即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中定”。与拳谱相  相似文献   

19.
吾人 《中华武术》2002,(7):41-41
武术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也是一个当代的体育项目。顺应时代、结合时尚,是武术全面发展的必然。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刊与“博武网”合作,联合推出“博武专栏”,进行武术信息化、时尚化的探索。栏目将秉着“出精品、显特色”的思路,倾力为读者打造出第一流的精品栏目。专栏内容主要包括“博武视点”“博武人物”“网友趣文…‘博武论坛”等,短小精悍的文章,根据每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栏目安排,竭尽所能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烹制”出精致可口的“精神美餐”来。同时也欢迎读者朋友来电来函,给我们的栏目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助于栏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套路是武术运动的主要形式·她蕴含着l,ti华武术灿烂的文化。武术教学是以套路教学为卞体。当今各类高校武术教学课程中.套路教学均占主要部分。如体育院系武术普修课要学习初级K拳、太极拳、初级剑术等套路。而专项选修课则要学习刀、枪、剑、棍等多项自选和传统套路。我计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