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相对论中有一天文现象。两颗恒星在地球系以外星际互相围绕运行。恒星朝地球运行时 ,光线偏蓝 ;恒星离地球运行时 ,光线偏红。当时 ,按经典理论 ,人们无法理解这一现象。假设恒星运行速度为 V,光波传播速度为 C,那么 ,恒星朝地球运行 ,光波发射速度为 C+ V;而恒性离地球运行时 ,光波发射速度为 C- V。两束光因速度不同 ,到达地球时间也不一样 ,看到现象应是混乱的。而爱因斯坦运用光速不变的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图 1爱因斯坦认为光速恒定不变是时空的特性 ,与观测者和光源无关。因此即使光源旋转 ,光波仍以相同的速度飞到地球。并且 ,…  相似文献   

2.
<正>超光速,究竟会怎样?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你运动得越快,时间流逝得越慢,而当运动的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流逝了。那么超过光速呢?许多人就认为,此时时间就开始倒流。也就是说超光速旅行意味着回到过去。在许多科幻作品中常会出现这种情节。而写于1923年的一首关于狭义相对论的打油诗,则形象地体现了这种观点:"有位叫布莱特的年轻姑娘,她行走的速度远胜于光,她以相对论的方式,从某一天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对狭义相对论的基础进行重新探索。探索的结果如下:1.给出相同的钟同步运行的充分条件;2.给出平坦空间的精确定义,并说明平坦空间是宇宙的原始终极状态;3.去掉原有的基本假设: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引进新基本假设:时间和空间相关;4.澄清狭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5.证明实物质运动最大速度的存在性,推出洛伦兹变换;6说明光速是实物质运动的最大速度;7.揭开长度缩短和时间膨胀的奥秘。重建后的狭义相对论具有假设根本、概念清晰、范围明确和逻辑严密等特点,从而将狭义相对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为狭义相对论的进一步突破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相对论与经典物理学的时空及物质观念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物理学总结了人类有史以来对现实世界中物质、运动等客观事物及现象的观察、实验等结果,确立了坚实的理论框架,经受了长时间的检验,虽然还有局限性,但其基础是牢固的,观念也是明确的。经典物理学认为时间、空间与物质并立,物质存在、运动于时间空间中,构成现实世界即宇宙。相对论分为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狭义相对论是企图解决电磁场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所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及量纲都来自经典物理学。它的核心观念是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中都为3×105千米/秒,由光速规定时空,时空单位量如长度的1米、时间的1秒,随参照系的速度而…  相似文献   

5.
1998年10月29日,77岁的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乘坐发现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他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人体衰老实验。提起宇航员的衰老问题,很容易使人们联想起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孪生子佯谬。在相对论中有一个重要结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各国发射卫星为什么要考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湖北省钟祥市第一中学寇冰清发射卫星时速度远远小于光速,一般是不用考虑相对论效应的。考虑相对论效应的场合应该是GPS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卫星导航系统要求比较精确,而卫星的运动速度比较快,它在太空中受到的引力很小。按相对论,快速移动的物体上的时间会比相对静止的观察者慢,这样GPS卫星会比地球慢7微秒;而引力强的地方时间会比引力弱的地方慢,这样,GPS卫星又会比地球快45微秒,两者相抵还有38微秒的误差。这样卫星测量物体位置的时候由于和地球时间不同步,会产生比较大距离的误差,因此…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太空中近光速旅行的人,会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更年轻一些。那么,人如果一直待在太空中生活,是否也衰老得慢些呢?最近,德国科学家对比了3名宇航员出发前和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之后的皮肤。他们发现,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待了199天之后,相比从地球出发之前,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变多了,但  相似文献   

8.
相对论十问     
相对论的绝妙之处在于它解释了宇宙的诞生、发展以及诸如原子裂变、时空弯曲、黑洞等等奇妙现象,同时它又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距今已经整整100周年了,它经受了实践和历史的考验,是人们普遍承认的真理。相对论对于人类思想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诸多变革、对我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以新的视野观察和认识世界相对论是研究时间、空间、运动这三者关系的理论体系的总称,它是这100多年来人类最伟大的两个理论之一(另一个伟大理论是量子力学)。相对论的伟大是不足以用诺贝尔物理学奖来评价的。如果真有一个上帝的话,上帝过  相似文献   

10.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释了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海洋的潮汐和行星与天体的运动,对于人类理解和解释宇宙中的各种运动现象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万有引力在解释各种运动现象的同时,也给人们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对于人类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由此而引申出的更多的问题和谜团等待人类去探索和解决。而万有引力本身也只是一个表象,它所隐藏的秘密一直激励着后来无数的物理学家去思考和探索,牛顿本人更是穷极后半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希望找到答案,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给出人们一个满意的结果。爱因斯坦为了解开这个谜题,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虽然相对论提出后遭到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反对,但是人们却无法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然而当我们在探索微物质的时候,我们发现也许有更好的理论来解释引力,那就是基本物质的撞击压力差。  相似文献   

11.
三篇论文造就的未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世纪的工程师来说.爱因斯坦的3个理论特别鼓舞人心。研究人员正在研发利用布朗运动的新型设备:爱因斯坦是对微观粒子的这种奇妙无序运动给予正确解释的第一人。新兴的“自旋电子学”正在探索狭义相对论。此外.全球的许多实验室正在设计利用玻色-爱国斯坦凝聚恋的传感器;80年前他预言了物质的这种奇异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在太空连续生活340天后不久前重返地球,他迄今累计在太空生活了522天,成为在太空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而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则保持着在太空连续逗留的最长时间纪录——438天。长期在太空生活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3.
“双生子佯谬”和“偷换前提条件”苏钟麟《相对论》关于"双生子佯谬"的解释似乎让人昏头转向,因而无言以对,但若是认真一想,你将发现:那是十足的"偷换前提条件"的误导。狭义相对论认为:乘高速火箭进游太空的双生子乙返回地球时,将比留在地球上的双生子甲变得年...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地球看得像那深邃的星空,神秘莫测,无边无垠。然而,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世人之见。1957年,人类第一次成功地向太空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信息和宇航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61年,加加林乘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100分钟,实现了人类飞往太空的幻想。1969年,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想意识也开拓到更宽广的领域。前苏联宇航员维·伊·谢瓦斯季亚诺夫说:“我们地球上的许多问题从那里看起来是不  相似文献   

15.
倘若有朝一日,我们的宇航员要远征火星或是其他星球,必然要经过漫长的太空飞行,可是,长时期的失重会带给宇航员一个致命的打击——肌肉会严重萎缩,甚至会引发其他的各种严重的疾病。可见,要顺利地完成太空飞行任务,关键之一是要防止宇航员的肌肉萎缩。怎么样才能防止肌肉萎缩呢?我想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进行体育运动,肌肉也不会如此萎缩,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地球引力的缘故。由于地球存在着引力,人体的肌肉无时不刻地与地球进行引力“对抗”,以求得自由运动,所以,肌肉当然不会萎缩。因为飞船上缺乏这…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宇航员提姆皮克在国际空间站度过了186天,2016年6月,他安全回到了地球。近日,他与欧洲空间局的几位宇航员合作推出了一本新书,为人们呈现了站在太空的角度上,地球所呈现出来的不一样的壮阔美景。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讨论过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澄清相对主义引起的混淆与误导。1、从地球绕日轨道运动谈起只承认表面上的相对性,否认本质上的绝对性的相对主义,在相对论中处处都有表现。最有名的要数爱因斯坦曾多次讲过的:是太阳静止、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地球静止、太阳绕着地球转,从相对论的观点来看“是没有什么原则差别的”。真的没有原则差别吗?举一例便足以暴露这种看法的荒唐:如果地球的自转可以等同于太阳的绕地球转动从而用后者来顶替前者的话,那么太阳“绕着地球转动”所对应的线速度将…  相似文献   

18.
26年前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理论是地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按照这种理论,把现在地球的外壳(包括洋壳和陆壳)分为七大刚性的块,即板块。板块漂浮在由地幔顶部热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圈上,随软流层的运动而向各自方向运动。而软流层的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能所造成的地球内部的对流。这种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大陆的漂移、海底的扩张、大洋盆地的形成、发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见的不少的物质和能量随时间流动或运动的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例如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和地球的自转;阳光连续照射地球;以及工厂里连续旋转着的喷气纺织机、发电机、电动机;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昼夜不断地运转等等。但是我们更多见到的是随时间断断续续进行的过程和现象。例  相似文献   

20.
正前言广泛的宇宙空间,分布着无数的运动天体,它们分级组成了各种运动体系,虽然都在旋转运动,强大的离心力没有使众多天体四散开来,牛顿通过相应的探索,认为天体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以此提出了万有引力理论,并推导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已经成为地球人类科学探索的共识。1913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引力场的相对论理论,而这个理论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它认为,物体间不存在真正的引力,它把引力场归结为物体周围的时空弯曲,把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