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档案》2012,(2):4
近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李强作序,省档案馆编辑的《中国档案精粹·浙江卷》正式出版。序言中写到:"欣闻《中国档案精粹·浙江卷》即将付梓出版,这是浙江档案工作者们密切协作,认真考证,精心编写,热忱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部档案文化精品,为弘扬和传承浙江历史文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实为可喜可贺。"本书共分六个章节,分别为"东南名邦,百世春秋有  相似文献   

2.
回音     
<正>邵家全:我退休10余年,经常去真新街道图书馆浏览各类报刊。其中,《档案春秋》内容丰富,栏目繁多,以珍稀鲜见的真实档案,呈现给广大读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见我跨入阅览室,就向我招呼:新一期的《档案春秋》杂志到了。我拿起杂志,如饥如渴地阅读,针对有价值的史料旧闻,史传、视点等栏目进行摘录。许云倩:文史杂志钩沉历史,可读性、收藏性兼具。与同类杂志相比,《档案春秋》还是可读的,经常会带上飞机阅读。余加庆:得知《档案春秋》再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为贵刊感到骄傲。撷取有  相似文献   

3.
回音     
<正>@周公正:近日,偶然翻阅2006年《档案春秋》,看到"开国中将谭辅仁被害追述"一文,当年这桩连环谋杀大案,在云南知青中流传纷纷,此文拨开迷雾,一解云南知青疑惑。@笔戈科技:感叹现在小孩子的童年都太单调,而70、80后"大孩子"们的童年记忆,正随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美术片一样,慢慢地褪色。感谢《档案春秋》刊登了"小蝌蚪找妈妈"的相关文章,给我们留下些童年记忆。@顾宝羽:希望《档案春秋》能登以上海的人和事,但又有全国影响力的篇目。  相似文献   

4.
回音     
<正>经盛鸿:最近我一直在看《档案春秋》杂志,学到不少很有用的知识和写作方法,越看越喜欢。贵刊努力做到:尊重史实,绝不虚构;有新史料或新意:有文采。这种严谨求实的办刊理念值得称赞。@申城老克勒:我注意收集老上海的各类照片、文章,《档案春秋》杂志是我收集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有一次,偶尔在"上海观察"App平台上,看到"告别书荒年代"等转载自贵刊  相似文献   

5.
回音     
<正>蔡美权:贵刊2016年第12期《北上抗日先遗队征战记》一文,第44页"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玉兔"似有误。该句出自鲁迅的诗《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其中的"於菟"是虎的别称。朱此声:2017年到邮局订阅了《国家人文历史》《档案春秋》两本文史类杂志。《档案春秋》注重从原始档案、历史资料中解读历史,还有很多老人的口述回忆,内容比较可信。裴兰:作为一名报刊转载栏目的编辑,我经常要阅读大量期刊,《档案春秋》就是其中一本。杂志中有很  相似文献   

6.
成功经验:认真一点 作为《谁动了我的奶酪》(以下简称《奶酪》)简体中文版的策划人之一,我听到了太多的关于这本书的评论,有几种说法最为常见。一是说《奶酪》这本书做得太好了,从各个方面讲都无懈可击;二是认为《奶酪》书的策划者运气太好,谁拿到这本书都能做好;三是只要投入大,什么样的书都能做出一个好结果。对这三种说法我基本持不同的看法,因为在《奶酪》书的策划及运作过程中,老实地说,我们没有感到这本书做得太好,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岁末的傍晚,我正准备晚餐时,突然楼下响起一阵门铃声。我拿起对讲电话,下面传来一个声音:"我是邮递员!你有《档案春秋》的邮件,今天已是第二个了。"这话不假,下午邮递员送来的是个面积不小,薄而轻的邮件。打开一看,里面是个大红封面的荣誉证书,内文写到:"您在《档案春秋》杂志2013年第6期上发表的《亲历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文荣获‘我与改革开放——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征文佳作奖,特颁此证。"晚上送来的第二个邮件,是《档案春秋》征文奖金的汇款单。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故事》栏目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六11:30首播,每周一11:30重播。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日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故事》栏日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六11:30首播,每周一11:30重播。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0.
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在脑海里跳出了凡高的名画《向日葵》;第二个印象是曹文轩保持了他一贯的美学风格,虽然我们对儿童文学的观点不同,他强调快感,我推崇快乐,但是我们殊途同归,正如本书后记中所说:“痛苦和美丽是一对姐妹。”对于本书,我有三个比较集中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回音     
<正>董天钧:《档案春秋》杂志的专稿、往事、史传、上海故事等栏目很吸引我,从阅读中能够学到不少东西。我今年已经八十多岁,希望杂志能够越办越好,让我能够看到和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就很幸福和满足了。潘志诚:看了三年《档案春秋》月刊,从一个侧面感到,作为一个地道的上海人,有一种自豪的感觉,上海是革命的摇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很多都与上海有关,上海也造就了几代领袖人物,对于杂志上介绍这  相似文献   

12.
贺汤烈 《档案时空》2015,(12):43-44
2015年5月30日,临武电视台《岁月写真》栏目以"家里的档案"播放了我建立家庭档案的电视片,这是我县宣传家庭档案的一个平台,节目播放后反映良好.我于2014年6月参加县档案局组织召开的建立家庭档案座谈会议后,才开始整理我的家庭档案.通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共整理文书档案200余册,实物档案1000余件.在建立家庭档案中,挥洒着快乐人生. 一、充分认识到建立家庭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参加工作50余年,从50年代开始收集个人资料,特别是退休以后,我先后出版了《峥嵘岁月》、《岁月如歌》、《舜峰晚霞》、《含笑人生》四本书,都是从积累的资料中寻找素材.  相似文献   

13.
回音     
<正>韩慧强:《档案春秋》以发表纪实性的忆旧文章为特色,兼具披露一些独家档案资料,是一本较为严肃的杂志。有一定鉴赏、收藏价值。谭为明:在全国档案微信号排行榜上,经常看到"档案春秋"微信公众号点击量居榜首。于是,我搜索该杂志公众号,进行了关注。这些文章真实地反映大事件背后的小人物或鲜为人知的轶事。最近,我在书摊上购买了两本纸质杂志,发现排版也是较好的。如果封面设计再做些调整,就更完美了。  相似文献   

14.
《有生之年遇见你》是一本让人迷醉的书,这是我201 1年策划的第一本爱情小说,从策划包装到书的内容都是我满意的一本爱情小说,也是受朋友们赞誉比较多的一本爱情小说.以这本爱情小说为起点,我策划的爱情小说书渐渐形成一个爱情小说系列:《如果爱情可以转弯》《爱情不设房》《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忍住不说我爱你》《如果,我说我爱你》……《有生之年遇见你》这本书很"虐心",你读着难受,却丢不掉,你会强迫自己一直读下去,看到爱情的结局,看到人生的世相.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上海故事》栏目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六11:30首播,每周一11:30重播。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回音     
正@金惠敏:《档案春秋》杂志内容丰富,具有收藏价值。杂志上刊登有《热血青春的回忆——万伯翱与父亲万里的人生故事》《做一颗红色的种子》等有关上山下乡的知青故事。我曾是一名下乡知青,对这段艰苦的生活经历记忆犹新。《档案春秋》带给我很多知识和回忆的视角,祝杂志越办越好。@钱厚贵:贵刊2016年第7期  相似文献   

17.
春末夏初是辽宁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今天恰逢"国际档案日",在"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沈阳,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三次全国档案期刊会议的隆重召开,迎来了《中国档案》杂志及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期刊编辑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谨代表辽宁省档案局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真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正李怀宇这本《知识人》价值,不仅仅在于她为我们勾勒了十六位台湾"知识人"的形象,更是因为她对中国文化、知识人群体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补充"和"开拓"。很荣幸,2012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这本《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以下简称《知识人》)。对于"知识人"这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官方或坊间的定义,宽泛一点来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应该算是知识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2006年9月5日,市档案局(馆)期刊编辑部召开了由19个区县档案局(馆)局(馆)长参加的《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2006年通联工作会议。会议由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兼《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主编仓大放主持,市档案局(馆)局(馆)长兼《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两刊编委会主任吴辰到会并讲话。此前,8月28日,期刊编辑部还召开了由部分市级机关、大型控股集团、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杂志2006年通联工作会议,仓大放同志到会并讲话。自《档案春秋》杂志更名改版以来,对如何"传播和弘扬档案文化"作出了尝试和实践。从这本杂志编辑出版近两年的实践来看,《档案春秋》不仅得到了档案界内部的首肯和欢迎,而且社会各界对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传播档案文化也  相似文献   

20.
回音     
<正>张作光(山东):《档案春秋》每期每篇文章我都要阅读一遍,有的文章还要摘录有关章节和语句。2015年第11期有一篇《闲话阿拉上海"闲话"》,文章不但写得实在,而且还有学习借鉴作用。记得1974年春天,我去上海搞外调时,因为昕不懂上海话,而调查的上海人也昕不懂普通话。没办法,我只好把调查的内容写到纸上,才完成了调查任务,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