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美国“信使”号探测器在近距离飞越水星后,发回了水星的最新照片。以前由于信息有限,人们以为水星和月球很相似,表面灰色,坑坑洼洼。然而新的照片显示.水星的表面和月球完全不一样,水星表面大部分被熔岩所覆盖。造成这种地貌的原因是水星早期火山活动比较剧烈,火山喷出的岩浆覆盖了水星的大片表面,并冷却形成了熔岩,而这一切在月球上则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离太阳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月球统称“类地行星”。现在拓展一下,包括像地球那样有固态外壳和地质活动的太阳系天体,即还包括行星的所有卫星、小行星,都统称为“类地天体”。航天时代以来,飞船的探访揭示:大多数类地天体的表面普遍都有外来天体的陨击疤痕——陨击坑。  相似文献   

3.
月球来自哪里?为什么会与地球相伴?这曾经是个古老难解的问题。古时候,地球人觉得月球很神秘,各个民族都留下了许多与月球相关的美丽神话和传说,企图解释月球在人们心中的谜团.现在,人类通过宇宙飞船飞向了太空、对太阳系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还通过登月飞船直接登上了月球,亲眼目睹了月球的容貌,并从带回地球的几百公斤月球岩石之中掌握了大量资料数据信息。不仅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月球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月亮是当今人类研究得最透彻最深入仔细的天体,关于月球起源的学说不下几十种之多,象捕获说、分裂说、撞击说、宇宙飞船说最有代表性,但都存在缺陷。从月球的各种特征的形成条件和太阳系天体所处的环境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之后,一个新的月球学说在中国诞生了:《月球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一一月球是来自水星内侧太阳旁边曾经绕太阳运行的一个类地行星,因为掠曰彗星撞击的推力才来到地球身边的,是由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绕日行星演变成为了地球的卫星。.这是个终极理论,他能够很轻松圆满地解释与月球有关的所有谜团.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最新发现,我们对似乎很熟悉的水星,其实比较陌生.如以前我们认为这颗太阳系中个头最小的行星与体积和它相差不多的月球非常相像,都属于色彩匮乏的星球,但最新传来的太空照片表明,水星比月球"多姿多彩",与"苍白的"月球相比,水星上有巨大的悬崖,地表呈淡蓝色和暗红色.在水星身上,目前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这颗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为什么与地球有许多共同点,而这些共同点又不为其他行星所具有?为什么它和地球都存在磁层?为什么它的密度之大远超其他行星,而仅次于地球?  相似文献   

5.
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的杰蒂克等人通过对10万多颗小行星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后,发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实:小行星的颜色会随时间的延续变得越来越红。这些小行星年龄一般在600万年到30亿年之间。这些太空中的小行星为什么会发生变色呢?有天文学家提出“太空风化”效应,试图解释小行星颜色的变化。该理论认为:从太阳系形成至今数十亿年来,小行星不断受到来自太阳和宇宙的辐射、热、其它小天体撞击等影响,因而使其表面颜色改变,其实道理就像地球上裸露的岩石会因风化的关系而改变颜色一样,没受到风化作用的岩石通常呈现新鲜的蓝色,而饱经风…  相似文献   

6.
大约45亿年前,地球与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发生了剧烈的撞击,产生了月球。美国科学家发现,促成月球诞生的那场太空交通事故可能制造出多个地球卫星,这些小月亮曾经在地球上空游荡了数千万年。小月亮甚至可能一度占据了两个地月拉格朗日点。在太空中的拉格朗日点位置,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彼此抵消,陷入这两个点的天体如果不受到任何干扰的话,它们会永远保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辰星"。由于距离太阳太近,它常常被耀眼的阳光所掩盖,只有在夕阳西下的余晖中,或者在日出之前东方的地平线上,我们才有机会用肉眼一瞥它的踪影。美国发射的"水手10号"分别于1974年和1975年对水星进行了探测,除了发现水星的外貌酷似月球,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和平原、盆地、裂谷等地形外,还发现了水星的一个令人费解的特征:水星的磁场仅有地球的1/100,而科学家原来推测,理论上它的磁场强度应该是观测值的30倍才对。为什么水星的磁场会如此微弱呢?  相似文献   

8.
月亮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一个新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表明,大约在45亿年前,已经基本成型的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以合适的角度和速度相撞,能抛出足够多的物质碎片凝结成为月球。这一模型为月球起源的大冲撞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人们曾提出过多种月球起源理论,如月球与地球同时产生、月球是地球俘获的外来天体、地球在高速旋转中甩出的物质形成月球等。但事实表明这些假说都站不住脚。大冲撞假说认为月球是地球与一个“过路”的天体相撞产生的。但以前建立的大冲撞模型认为,要形成现在的月球,当初的相撞过程必须具备一些难以达到的苛刻…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有人问你"黑色是什么颜色",你也许会说:"黑色不就是黑色嘛,还会是什么颜色呢!"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黑墨水的"黑"却另有隐情。这个实验会让你知道,它们的"黑"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0.
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在利用空间物质资源方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月球,平均地一月距离为384402千米,只为地球静止轨道的10倍左右,人类到达月球只需3天时间。月球半径为1738千米,只为地球的27%,月球质量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上无大气、无电离层、无风霜雨雪、无生命、无水,其磁场不到地球的1‰,是一个冷热剧变、非常干旱的天体。因月球自转周期恰好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因而它总是把正面对着地球,使人难见其背面的真面  相似文献   

11.
潮汐是地球表面最明显的海水周期运动。受天体引潮力作用,联结地球和天体中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交点附近部分海平面升起形成高潮,与连线垂直的地球表面部分海水自行退去,出现低潮。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和月球轨道变化,高潮与低潮交替发生,反复循环——这种现象就是潮汐。  相似文献   

12.
天文宇宙     
正热木星大气组分研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陈果副研究员与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等同行合作,在搜寻证认热木星大气组分的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系列成果发表于Astronomy Astrophysics。热木星是一类在太阳系里没有对应体的系外行星,其质量跟木星差不多或者更小,半径通常比木星要大。由于离宿主恒星的距离还不到水星与太阳距离的四分之一,基本处于潮汐锁定状态,这类系外行星的向阳面受到了高强度的恒星辐照,  相似文献   

13.
月球也撒气     
从1972年阿波罗号飞船传来的照片上,有个很特殊的地区,它是浅颜色的,但它的周围是黑的,形状看上去是"D"形的。这个D形区域崎岖不平,科学家感到很奇怪,几十亿年来为什么月球上这个区域没有被太空落下的尘埃碎片抹平呢?  相似文献   

14.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飞出地球、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目前,月球探测已进展到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新阶段。人类进行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目的在于研究和了解月球,利用月球上特有的环境,建立天文观测台和多学科实验室,进行天体观测,生物医学和有关月球物理、化学与地质变化的研究,了解地-月系统和太阳系的起源;进而利用月球作为未来航天飞行进入深空的中转站和人类进入太阳系空间的第一个定居点;为建立利用月球资源的月球工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揭秘月球车     
中国研制的航天器“玉兔”于去年12月登陆月球,它将在距地38万公里的月面上工作三个月。这是中国首次实现航天器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软着陆并进行巡视探测。若能顺利完成任务,意味着中国具备了独立进行地外天体就位探测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宇航员,与月球关系最亲密的要数月球车了。前苏联和美国都有探月车登过月球,这些探月车带回的资料大大增加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与月球车亲密接触月球车是一种能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专用车辆,在实验室里,  相似文献   

16.
<正>在对银河系还不了解的时候,人们以为银河系中天体的运动和太阳系是类似的,都是靠近中心的天体公转速度快,而靠近边缘的天体公转速度慢。比如水星的公转周期是58.5个地球日,而海王星的公转周期则是164.8个地球年了。  相似文献   

17.
7月22日,我国很多地方都目睹了"日全食"奇观."日全食"的形成,无非是太阳、月球、地球三点一线,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在这场恢弘的"天体游戏"中,太阳和月球是表演者,而地球不过是一个旁观者.  相似文献   

18.
孝文 《今日科苑》2009,(19):16-16
据国外媒体报道,50年前的9月,苏联通过月球2号在太空竞赛中取得巨大成功。这艘飞船跟“伴侣”卫星差不多大,于1959年9月12日发射升空,两天后到达月球表面,与月球相撞,成为第一个抵达地球以外的天体的人造物体。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时代》2008,(5):116-116
有很多人认为吃黑色食品会增加体内的黑色素,让皮肤变黑,所以不少女孩都把这作为不喝咖啡、不吃酱油的原因。但事实上,皮肤是否会变黑与吃黑色食品无关。 首先,皮肤的颜色取决于基因,并不会因为你吃进的食物颜色而改变。没有研究结果显示咖啡、黑芝麻等黑色食物中的黑色物质和皮肤的颜色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你知道吗?     
正为什么面包片会烤煳?面包片可以在几秒钟内从白色变焦变黑,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使面包片这么容易烤煳?答案在于化学。配料最简单的面包由面粉、酵母和水构成,面粉里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氨基酸),这都是"美拉德反应"的关键元素。也就是说,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与氨基酸在加热时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结果生成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