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候国,秦到明的历代王朝,都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它们犹如三条巨龙,蜿蜒于世界东方。而这三条巨龙的龙头,都在甘肃境内。在我国有古代长城遗存的16个省区中,甘肃是保存长城遗迹最多、文物最多的省份之一。甘肃境内的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在甘肃大地上的民族争夺战,民族大融合,都发生在长城两侧。每当你经过河西走廊时,会时不时地看到汉、明长城,宛如两条巨龙并肩而行,跌宕起伏,蔚为壮观。绵延的万里长城,设立了无数个烽燧关隘,以确保军事信息…  相似文献   

2.
一、河西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河西";又因它夹在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形成一条长约一千多公里,宽百公里或数公里的天然狭长地带,犹如一条长廊,故称河西走廊.走廊连接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是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  相似文献   

3.
长城考察记     
不久前,记者随中国长城考察队“走访”了明长城,踏万里之遥,念天地之悠,感受良多。“残缺”之美考察队在甘肃酒泉市怀茂乡考察了有名的边湾滩长城,对这里保留的残缺长城赞赏有加。这段约五公里的明长城,是就地取土板筑夯实而成的,高处有3米,低处有2.5米,由于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板缝之间形成一个个豁口,留下的城墙一垛一垛的,排列整齐,残缺有序,伸向远方。这段长城两边是盐碱地和荒漠草原,白花花的一大片,在西斜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古朴、苍茫。“古长城美在残缺”,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吉人看完这段残长城后感慨…  相似文献   

4.
长城,上下三干年,纵横数万里,是人类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伟大创举。它集中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和勤劳,坚韧不拔和忍辱负重,多灾多难和不屈不挠。陇右大地,作为中国古代各个民族斗争和融合的前沿阵地,是长城最早的修筑地之一,因而保存了最古老的长城。自战国开始修长城到明朝,先后有二十个朝代和诸侯国修筑过长城。其中规模最大、修筑长城超过万里的有秦、汉、明三个朝代。秦长城一万余里,汉长城二万余里,明长城一万二千余里,这三个朝代修筑长城的起点都在甘肃境内,并保存有完整的段落。秦长城西起临…  相似文献   

5.
长城蚕食图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境内有58公里的明代长城,该长城原高10.7米至12米,宽8米至10米,境内有烽火台514座,军堡18座,是明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但昔日雄伟古朴的长城由于长期自然风化、人为破坏,已失去原来的风貌。目前这段长城有较好墙体的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不到30%。★长城蚕食图@池茂花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新建线路全长1110公里,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段长达960公里,跨越昆仑,穿越唐古拉山,最高点为5072米,多年冻土地段长达55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难度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7.
九门口水上长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境内,西南距山海关15公里,正南距姜女庙6公里,北与河北省抚宁县相毗连,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被称为"京东首关"。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全长1704米,是长城中唯一的水上长城。九门口偌大的关城,横陈在条石铺砌的河滩之上,两端与峭壁相  相似文献   

8.
地处祖国西北、黄河上游的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有14个地、市、州和86个县、市、区。略呈“哑铃”形的甘肃版图,东西宽、南北窄,举世闻名的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1600公里,使甘肃自汉唐以来就是沟通东西方交往的要道,更是今天开发大西北的纽带和依托。甘肃历史悠久,人文  相似文献   

9.
朱清 《网络传播》2008,(5):24-25
福建是互联网业较发达地区,多项发展指标居全国前列。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去年底,福建互联网站73754个,居全国第6位;域名总数82.7万个,居全国第4位;全省网民86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3%,网民数和普及率均居全国第6位,4个福建人中有一个网民。  相似文献   

10.
黄悦 《报林求索》2012,(12):42-43
<正>老李说的"这里",在西北以西的新疆以南。老李的家,是距离"这里"两千多公里、距离甘肃陇西文峰镇30公里远的一个小村庄。也许,到了明年的时候,他还要来这里,一想到上次从县城商场里看上的洗衣机,想到妻子在冬天洗衣服被凉水冻得皲裂的手指,有了洗衣机,妻子就可以不用手搓就能洗干净衣服。一到冬季,她的手会裂口子——老李有点心痛,这更坚定了他的信心——明年,一定还要来这里。老李说的"这里",在西北以西的新疆以南。老李的家,是距离"这里"两千多公里、距离甘肃陇西文峰镇30公里远的一个小村庄。来的时候,那张小小的车票是老李摘棉的投名状,两千多里路,在老李的心里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1.
从新疆归来进入甘肃,有两处景点没有不去的,一是敦煌莫高窟,二是嘉峪关。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劫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孽城堡,是明朗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萼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关卡。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归来进入甘肃,有两处景点没有不去的,一是敦煌莫高窟,二是嘉峪关。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关卡。关城始建于  相似文献   

13.
5月18目,青藏铁路修至拉萨北大门当雄,年底路轨将全线铺通,计划2006年7月1日试运行。青藏铁路建成后,将开行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5条线路。2001年初,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6月29日全线开工。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公里,海拔高于4000米的地段为  相似文献   

14.
常得下去走走,了解一下民生,便去了京冀之界。 燕山西接太行,东滨渤海,长达五百公里,宽也有几十公里,自古就是草原与平原的交接地带,比如长城横亘其脊。自古就穷,但百姓们也得活。兹抄录几首燕山歌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镇西堡西烽火台、边墙的发掘,明确了其形制、结构和具体的规格尺寸,为了解、研究明代辽东长城河套段的构筑方法和走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明代辽东长城在铁岭境内全长约220余公里,大致呈∩形走向,其间有卫、所等驻军城5座;所辖边堡18座;关隘4座;调查发现了沿边、腹里烽燧254个;还有驿站、递运所等配套设施。并由此构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在维护明代东北疆域的安宁、沟通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婷 《大观周刊》2013,(11):159-159
我国的原始美术与人类同时诞生.所以说.美术是人类发生最早的事。裴李岗文化地区出土的陶器足壶、双耳壶等均为手工制作.多采用泥条盘筑法,陶质比较疏松,表皮易剥落,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泥质陶多素面,有的略为磨光;夹砂陶则掺以细砂或蚌壳末。部分饰有篦点纹、弧线篦纹、划纹、指甲纹和乳钉纹等.也有少数很浅的细绳纹。磁山文化陶器采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制成.部分陶器的内壁凹凸不平,器形也不规整,器表以素面为主,纹饰有绳纹、编织纹、篦纹、附加堆纹、剔刺纹、划纹和乳钉纹等.以绳纹最多。磁山文化地区出土的兽头骨梭和石雕人头像等石雕.比较粗简。  相似文献   

17.
玛曲:黄河的畜水池黄河九曲十八弯,而甘肃南部的玛曲便是天下黄河的第一曲。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端,位于甘肃、四川、青海三省的交界之处。黄河独爱玛曲,从青藏高原东流,出青海省久治县进入甘肃,再东流至玛曲县的木日河,经阿万仓、齐哈玛及采日玛乡,从曼日玛又向西北方向流经县城所在地尼玛乡,又西上经欧拉乡、欧拉秀玛乡,再次进入青海境内,环绕玛曲全境,流程长达433公里,流域面积9590平方公里,占玛曲全县总面积的94%。玛曲是黄河的“蓄水池”。黄河在玛曲境内支流众多,较小的二三级支流达300多条,较大的一级支流也有27条之多。据黄河水文部…  相似文献   

18.
李海宾 《大观周刊》2011,(23):108-108
地连墙施工段地层主要为:砂质粉土、粉砂夹砂质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粘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粘土;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场地潜水主要存在于埋深约为-0.5m--15.7m的砂质粉土、粉砂夹砂质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粘土层中。在该地层中施工搞地下连续墙主要控制:泥浆性能、成槽垂直度、孔底沉渣、混凝土浇筑质量、相邻槽段接缝夹泥、夹砂等几个质量面的问题。以及在成槽安全、钢筋笼起重吊装及其他吊装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写.编》2008,(1):66-66
朝阳沟风景区地处“华夏龙骨、天下之脊”的太行山麓,位于邯郸市武安管陶乡列江村,距邯郸市有90多公里。景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有5个景区,80多个景点,160多个景观。  相似文献   

20.
粗略的算,从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至今,我在云南西起金平、东至与广西接壤的富宁县约四百多公里中越边防线采访,时间累计五百多天。风雨边防五百个日日夜夜,大多数都是在枪炮火网交织的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战区度过的。在这片被越军炮火“犁耙”过多遍的国土上,造就了一批批以血肉之躯筑成祖国南疆长城的英雄战士,发烫的焦土也镌刻了新华社前线军事记者一步步成长的足迹。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