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邮电企业30多年,有20多个春秋是在“兰台”岗位上渡过的。在这惜别岗位的日子里,我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然头上没有光环,胸前没有职位符号。但是正是这个极普通的岗位造就了我、锤炼了我,给了我知识的源泉。在这个岗位上,我从一个普通的企业员工,成长为一名新世纪的知识女性,从一个一窍不通档案专业知识的生手,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档案馆员,我从内心感谢“兰台”。20多年前,我是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女工,组织上把我从生产一线调到档案岗位,从此与档案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当时正值“文革”后期,全国…  相似文献   

2.
在毛乌素沙漠南部的陕西省定边县,全国唯一的“治沙英雄”石光银自1984年以来联合农户承包治理荒沙二十多万亩,经济价值高达三千多万元。然而,石光银至今不但没从“绿色银行”中得到分文收益,反而一直“为钱所困”,目前只能靠贷新款还旧贷,不断借贷来勉强维持自己心爱的造林治沙事业。治沙20年欠债20年“治沙治了20年,欠债也欠了20年,我现在是陕北最大的欠债户。”记者见到石光银时,他一脸苦相。春季本是陕北造林的好时节,石光银却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忙着筹集还17万多元的贷款利息。“去年底从农行贷了1000万元,一年利息70多万元,要分季度…  相似文献   

3.
记得去年年底央视二套有一“难忘2005”的节目,其中选择了一群人问“2005年你最难忘最感动的事是什么?”一名学生答“2005年我最难忘最感动的是我上到了我理想的中学。”一名城市退休人员说“2005年我最难忘最感动的是我们这里的广场允许大家放风筝了。”一名农民工说:“2005年我最难忘最感动的是我在年内拿到了工钱。”……闻此言语,我也有些难忘、感动了,不为其他,只为这些回答真实、实在,而这些平凡实在的话语折射出的却是一种生活理想、社会和谐、法制进步。再者是媒体展现出的“贴近”意识。何谓“贴近”,就在于其展现出来的语言与说话…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编辑先生: 您好!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央视10套看到“讲述”节目后,就被“讲述”的故事牵动了心。“讲述”的故事好看、好听,那些故事既有传奇色彩,又像是身边发生的事,而且故事的结构摆布、思想的提炼、内在的张力等等方面,既给人新闻写作思路的启迪,又让人从中感悟到人生中某些道理。遗憾的是:我对整个“讲述”栏目几乎一无所知,我很想了解“讲述”栏目从开播到今天的整个历程,我想“讲述”的历程一定充满故事。您能帮忙把他们的故事展示给我们及与我有着同样心理的读者吗?谨候!东楚晚报 孔晓红 2002年7月20日。  相似文献   

5.
1982年,我受聘为《红旗》杂志“第一读者”,至今已20年了。虽然我的工作、职务都有过变动,而当“第一读者”却一直坚持下来没有变。我觉得,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能作中央党刊的“第一读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神圣庄严的责任。《求是》编辑部为我提供了机遇,让我能长期学习党刊、宣传党刊、推广党刊,对我思想觉悟的提高、工作的促进、学术科研的推动,都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去深圳特区报社参加一个庆典活动,带回一本两年多前出版的摄影集《昨日深圳》。尽管它沉甸甸的,但放进小旅行箱时我没有犹豫。 打动我的是作者江式高写在前言中的一段话:“如果当年我谋一个半大不小的官儿当,又如果我拍照片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见报,我想在纪念特区成立20周年的时候,我是无法哪怕勉强些,向深圳人民献上这样一份薄礼厚书的。” 当年的江式高已48岁,半路出家借了一架“宾得”,骑一辆“大永久”,用镜头把深圳的历史一点一点定格了。触摸画面上的脚手架,我触摸到江式高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的“老家伙”了。随着自己一天天变老,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变化.我发现能摆的“资格”越来越少。于是.我开始留心向“新手”——从事新闻时间较短的记或通讯员学习了。你别说.我还从中获得了不少的益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的记者生涯是从新疆开始的,更确切地说,是从萌起去新疆意念的那一刹那开始的。那是1955年冬天,我在新华社国际部做了7年的编辑工作,听同志们议论说总社往新疆分社派记者很难,一些同志不愿意去新疆,因为那里当时还很艰苦。我一时豪兴顿发,自动请缨:“不是说青年人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吗,我愿意去新疆!”这个要求一经提出,三天后就得到批准,并很快发出了调令。 当我办妥调动手续,迁移户口的时候,派出所的同志问我:“犯错误了吗?”  相似文献   

10.
《新农论》,曾业松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在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理论界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这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三农”问题呢?所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呢?最近,我有机会读了曾业松著的《新农论》一书,使我在这方面受到很深的启发。作者潜心探讨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20多年,深入全国1300余市县调查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