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末期,朝廷以"孝、友、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取士,其来源于《周礼》的"六行、六德",崇尚伦理与德行。宋廷以此选才,也是"熙宁兴学"的一部分,州县、乡里、个人对此或有褒贬,或以进退。大观八行八刑之碑的刻立,既是一种宣示,也有垂远的目的。透视八行取士,实际上和宋廷的新旧党争、学术之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庄严峻美史惟则,名浩,字惟则,生卒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作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主要活动于唐玄宗、肃宗两朝。天宝中尝为伊阙尉,官至殿中侍御史,人称史侍御。其以八分著名,亦工碑额。宋代欧阳修将其与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并称为"唐隶四大家"。《书小史》称其隶书"颇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峻美,亦为时所重"。传世书迹有《大智禅师碑》《大照禅师碑》《凉国夫人碑》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东平"汉光禄勋刘曜碑"的著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代。自欧阳修《集古录》至洪适《隶释》,此时的刘曜碑碑额、碑阴俱在,虽文字磨灭严重,但尚可识别二百余字;第二阶段是清同治九年以后。复出土的刘曜碑残缺更甚,不仅碑阴、碑额全无,对于残存碑文的辨识亦成难题,时任东平知州宋祖骏刻《记》于碑之左上角。民国十七年,此碑再度佚失。  相似文献   

4.
"醉驾入刑"是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的重要亮点和热点问题之一。此修法的研拟过程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直到《刑法修正案(八)》正式颁布后,社会公众对其探讨更是达到了顶峰。在"醉驾入刑"实施近三年多来,其在司法适用中仍然遇到了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推动"醉驾入刑"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湛然与襄阳     
宋陈思《宝刻丛编》卷三引《复斋碑录》云:"《唐裴观德政碑》,唐贾昇撰,僧湛然分书,开元八年立在岘山。"又,张仲炘总纂《湖北通志》卷九七《金石志》引《金石存佚考》云:"《唐裴观德政碑》,碑久佚。裴观见唐《世系表》,洗马裴后敬忠子,官荆州按察使。孟浩然集有《送贾升主簿之荆州》诗云:‘观风随按察,乘骑度荆关’。当即其时也。湛然,(唐)吕总《续书评》列于真、行二十二人之  相似文献   

6.
赵州昔有文庙,建筑崇宏,为一方人文胜迹,其中之《大观圣作之碑》出自宋徽宗赵佶御笔,价值很高。文庙自李唐肇建,经“靖康”兵毁,金朝重修,明成化撤金结构重建,之后皆依此本,基本不易大局。此为其沿革大要。  相似文献   

7.
论《爨宝子碑》的书法美学价值董菱《爨宝子碑》是我国书法史上由隶书演变为楷书这一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它以极高的美学价值流传于世。认真研究《爨宝子碑》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及艺术特征,对于深刻理解其美学价值,推动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爨宝子碑》...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此一时期上续汉魏之隶意碑风,下开隋唐之楷体书韵,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羊欣,幼学书,兼善隶、行、草书,为王献之之后著名的书家。传世书法作品有《暮春帖》《大观帖》《闲旷帖》等。著有书法史著作《采古来能书人名》。  相似文献   

9.
<正>【作品概况】《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唐岑文本撰文,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欧阳询楷书。全碑36行,行77字。原碑在宋代已残。有北宋及之后传世拓本数种。【观典赏析】此碑为欧阳询晚年作品,属于标准的唐初正书格调。结体严谨匀整,书法平正清穆,  相似文献   

10.
正【概述】《孔谦碑》,又名《孔谦碣》《孔德让碑》,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七月立。此碑系宋代欧阳修在孔林孔谦墓前发现,现存山东省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孔谦碑》碑髙83厘米,宽53厘米。碑顶圆形,无碑额,有穿,有晕发于穿中。(见图1)碑文隶书8行,每行10字,记述了孔子第二十代孙、泰山都尉孔宙第六子孔谦短暂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20,(1):64-74
宋代诗人在诗中多写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们把文士的聚会多比喻为兰亭雅集,常化用序中的意象,思考序中表现的生死感伤情绪,批评萧统编选《文选》不选此序,还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真迹的流传,《兰亭集序》的摹本和刻本,以及对《兰亭集序》书艺的评价。由于《兰亭集序》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书法价值,其摹本、刻本在宋代广泛流传,文人士大夫也广为阅读、摹写,加之宋代诗人的人文修养深厚,作诗爱写书籍、字画、书斋以及士人生活题材,作为法书的《兰亭集序》就经常写入诗中。宋代诗人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拓宽了宋诗的题材,丰富了宋诗的人文意象,并体现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刘基故里青田,以《季氏湖山义塾之记》碑、《祭诚意伯碑》、《明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碑和"刘诚意伯庙"、"刘文成公祠"三碑、二庙(祠)为代表的有关刘基的多处遗迹,是刘基文化非常珍贵的实物组成部分和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通过考辩、梳理,还其历史事实,突出人文价值,从而对深入研究刘基、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古代碑刻既是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文物,也是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陕西关中历代名家名碑,从《石台孝经》到《孔子庙堂碑》,从欧阳询《黄甫诞碑》到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从篆书《美原神泉诗序》到行书《慧坚禅师碑》等,不仅完整再现了中国古代文字篆、隶、楷、行、草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中国汉字的书写史和风格演变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佩 《文教资料》2014,(29):64-67
南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八行本《禮記正義》是為時最早之《十三經》經、注合刻本之一,世稱黃唐本,又稱八行本。民國初年,廣東南海潘宗周(1867~1939)寓居上海得此書,印寶禮堂宋版《禮記正義》百部以為流傳,并對八行本進行了仔細校勘,作《禮記正義校勘記》上下兩卷。潘氏《校勘記》記述詳實,從內容、版本等各方面對八行本《禮記正義》進行了研究,揭示了八行本的價值。而《校勘記》本身也有着很大的價值。  相似文献   

15.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孔龢碑》,记录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的鲁相乙瑛的话。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高260厘米,宽128厘米,18行,行40字。隶书。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与《礼器碑》《史晨碑》并称"孔庙三碑"。与《礼器碑》相比,《乙瑛碑》更为秀美丰润。【观典赏析】《乙瑛碑》是汉隶极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为平正方整一路的代表。最大特点是肃穆端庄、文雅大方。被清代学者万经喻为"冠裳佩玉"的君子,令人肃然起敬。书风谨严,沉着厚重,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11,(10):52
"八议"最早源于西周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是封建社会官员贵族享受的一种特权法,也是"刑不上大夫"的具体表现。唐朝的"八议"指八种人犯了死罪时,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审判,要先禀报皇帝,说明他们犯的罪行,以及应议的种类,然后请求大臣商议处罚方  相似文献   

17.
《文献雕龙》是中国古代比较系统化的博大精深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历来学者们都对其十分重视,过去学者们对《文心雕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论"、"创作论"和"批评论"部分,而"文体论"部分却较少人研究,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文体论"都属无关紧要之作,没有多少理论价值,不值得花力气去探讨。"又说"诔文和碑文(文体论"诔碑篇")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应用文,一般和文学的关系不大",这些说法值得进一步探讨。《文心雕龙·诔碑》中含有很丰富的历史信息,且颇具有文学性和莫大的史料价值,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一杜诗自宋代经典化以来,备受历代推崇,甚至出现"千家注杜"的大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作为杜诗代表作,多次入选现当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据统计,在百年中小学语文教材中~(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入选次数位居杜甫诗歌之冠。与此同时,此诗历来颇有歧解,即使进入当代亦不曾稍减,如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关于"诗人的阶级立场和阶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9,(1):51-54
河北柏乡出土的《清河郡侯张公神道碑》,是元代太中大夫、济南路总管张居敬为其父亲张珪所立神道之碑。其碑通体高大,保存基本完整,碑文也大多清晰可辨。该碑的外在形制和碑刻内容,分别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碑刻在将"散佚"的历史还原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使我们既能把握过去的散佚,又能通过对散佚历史的拼接把握历史的真相.华侨在侨居地的碑刻主要集中于东南亚新马泰、菲越等国,散落在异国的华侨碑刻从多个层面记录下他们在侨居地的社会生活.如《大越国王敕赐河中寺焕碧禅师塔记铭》《义冢墓道志碑》《创建广福宫碑》,还有极乐寺保存的碑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