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形合和意合是任何语言所共有的两方面的特征;但在各种语言中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英语重形合而汉语则重意合,这种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及言语层次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质的差异.本文拟就英汉句法结构上的这种差异及其与翻译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与汉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这是由中国人综合性思维与西方人分析性思维差异所致。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在不同的语言层面上都有不同的差异,如在词汇方面,英语显性连接与汉语隐形连贯;在结构方面,英语的树式结构与汉语的竹式结构。  相似文献   

3.
意合与形合     
通过汉英语语法对比,论述汉英语在表现法上的差异:即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并就这一差异在汉英互译实践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人丈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句法结构特点的不同.英语表达比较抽象,汉语表达比较具体;英语语序是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则是从"整体"到"个体";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中西方民族各自思维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与汉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这是由中国人综合性思维与西方人分析性思维差异所致.从词汇、语法、结构3个层面探讨了英形与汉意的差异,并从不同视角对语法层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汉译英一直是困扰广大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题,尤其是汉语长句和串句的英译更是难中之难。文章首先对汉英语言的"意合"与"形合"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界定了汉语的串句,并针对汉语串句的特点,提出了"分清主次,梳理关系,相对集中,化零为整"的英译方法,以期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7.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就造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个独特技巧:增译和减译。在古汉语诗歌英译中时增译体现得尤其明显。本文通过个案分析《天净沙?秋思》的三种中文译本,阐述不同译者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不同,在汉英翻译中增加的信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在虚词、语序和形态等语法形式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重要表现,二者的对比分析有利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在汉英语言上的映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汉英语言结构上的不同。汉语多用具体名词,英语多用抽象名词。汉语多用人称代词作主语,英语多用非人称词类作主语。汉语多用主动结构,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本文对比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进行有效地交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形合与意合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简要介绍形合与意合的研究进程,旨在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一是对意合与形合进行重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汉语意合重于形合的根源须加以深究。  相似文献   

11.
熟练掌握句型结构及其含义,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作者认为,英、汉两种语言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不能用阅读汉语的方式来学习阅读英语。在阅读中,精读的好处大于泛泛而读,只有精读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从英汉对比谈委婉语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委婉语的使用可以使语气变得温和而不武断,谦逊而留有余地。文章通过英汉委婉语言的对比,阐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有很多,本文只从宏观层面对比分析了汉语和英语的的差异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外语时母语带来的影响,更好的掌握语言的精华,在跨文化交际中占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英语注重形合,比较突出主语,因而英语中的绝大部分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汉语注重意合,突出陈述的主题内容而非主语本身。正因为此,"无主句"成为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依据主语的可寻性程度和隐藏性程度,"无主句"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又可分为:相对无主句和绝对无主句。对于不同类型的汉语无主句,英译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分类处理。本文就常见的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美国作家纳撒尼尔·哈桑的名著《红字》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其中有些译文非常精彩,不仅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且在翻译过程中考虑了中文的语言习惯,因而从中文读者的角度来看,文字准确、流畅、自然。然而,另一些译文则忽略了中英文的显著差异,在中文译本中仍然使用英文的风格和句式,这些句子就不那么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了。因此,作为一名译者,应当有意识地认真探究中英文的特点,从而使自己的译文更加生动,更加符合读者的母语习惯。  相似文献   

16.
渎神语与性亵渎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宗教信仰、社会形态、哲学传统、文化心理的巨大差异,各自语言中的渎神语与性亵渎语的使用环境、语用动机和语用效果不尽相同。而这恰恰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7.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分析表明:它们在称谓系统、年龄划分、尊称使用、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上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不同点多于相同点。其中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血缘关系中,相同点主要体现在类亲属称谓中,由此揭示出其隐含的文化底蕴。深化人们对称谓语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什么”和英语的“what”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是常用的词语,在语义和用法上,二者有同有异.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两个词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困难层次模式预测英语为母语者学习“什么”时的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在实施一种文化教育,所以在实施这种文化教育的同时就不能仅仅向学生传输语言本身的知识,而要结合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信息,才能更好地提高外语学习的成效。从语言和文化固有的内在关系,以及对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入手,论述了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方法。我国英语教学应以文化教育为手段,适时适度地向学生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欧化现象是鸦片战争以来英汉语言接触的产物。借助汉语语料库对“被”字结构在不同时期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可以验证以往汉语欧化研究中对“被”字结构的各种讨论。欧化对汉语本体带来影响,汉语语法欧化的实质就是欧洲语言形态成分在汉语中的借鉴和使用,其结果就是造成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复杂、冗长的句子,而这种语言特点已经成为汉语的一种不得不接受的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