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早 ,春是悄悄地来的 :“山色晴岚景物佳 ,暖烘回雁起平沙 ;东临渐觉花供眼 ,南陌依稀草吐芽。堤上柳 ,未藏鸦 ,随芳趁步到山家 ;陇头几只红梅落 ,红杏枝头未着花。”春又是悄悄地走的 ,宋代女词人孙道绚说 :“先自春光似酒浓 ,时听燕语透帘栊 ;小桥杨柳飘香絮 ,山寺绯桃散落红。莺渐老 ,蝶西东 ,春归难觅恨无穷 ;侵阶草色迷朝西 ,满地梨花逐晓风。”古人盼春急迫 ,恋春痴迷 ,还总想要把春色挽留 ,留之不住 ,便恼春 ,怨春 ,恨春 ,总归是惜春情结。如今 ,春是火爆爆地来的。还在“三九四九不出手”的隆冬季节 ,那飑风就在吹着春意 ,雪花在飘…  相似文献   

2.
纠错二则     
“小诗”当为“小令” 上海某晚报B第2版《春来荠菜香》一文中,作者告诉我们:“‘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描写荠菜的一首小诗。”  相似文献   

3.
“桃李遍天下!”如果要我用最想说的一句话来评说《解放军报》,我就只说这一句。此言之可立,我想是无须论证的。而我又想,这桃李之情,唯察之者方感其有、其贵,且当叙之、颂之,以发扬光大;感之愈深、愈久,畅叙之心、颂扬之愿愈切,而存此切切之愿的,必莫过于桃李。我是这万千桃李中的一株小树。1970年8月,我被从生产部队调到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社工作。“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弱冠重荷,童子扶犁。信“取法其上,得乎其中”之理,借春风于远道,期期细阅军报新闻业务刊物《先是《解放军报通讯》,后改为《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4.
发行专页     
萍水相逢犹恨迟甘肃甘谷某部政治处唐余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结识了她——《新闻爱好者》。乍一看并不怎样,哪知看过几本便放不下了,干脆到处托人找齐88年度和89年度已发行的全部期刊,硬是整整花了三天时间翻看,真有“萍水相逢犹恨迟”之感。《新闻爱好者》既有浅显易懂的通讯,又有高层次的理论性文章;有写作经验,又有业务探讨。栏目多、信息量大,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5.
王丹容 《新闻实践》2012,(11):14-15
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她。是因为重大主题报道是一道有分量的新闻大餐。花心思调配就可“色香味”俱全:恨她。是因为重大主题报道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啃好这一骨头有挑战、有难度。摸清年轻记者这种“爱恨交织”的心理,温州日报通过创新主题报道的理念、路径和机制,把新闻精品意识贯穿于主题报道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年轻记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吴恒 《大观周刊》2011,(19):174-174,153
腐败被外界称之为“政治之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和最难解决的社会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腐败现象,已经涉及到公共权力的各个领域(范围性广),正在破坏正常的工作秩序(破坏性大),损害社会公共资源(危害性重)。本文通过总结一些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的原因,特别是通过一些例子阐述“政治之癌”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危害性。因此,开展腐败问题研究对于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党和国家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对党优良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新上海档案》2006,(3):31-31
王宏、李会征在《兰台世界》2005年第6期撰文说,办好档案展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主题要鲜明。应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从著名人物、历史事件、社会重大活动、重要节庆、纪念日等不同角度选题;(2)合作要广泛。要在立足馆藏的基础上.与政府部门、文化部门、新闻机构甚至国外同仁合作举办有关展览;(3)素材要典型。要考虑档案的真实性、适用性、典型性以及外在表现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选用最能从本质上反映展览主题的档案原件来进行展览并采取严密的安全保护措施;(4)设计要吸引人。要全面考虑档案展览的总体、形式、空间、照明采光、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设计。使档案展览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艺术性;(5)时机要巧妙。要抓住党和国家以及本地区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时机及时展出,讲求时效;(6)地点要灵活。  相似文献   

8.
纠错二则     
"小诗"当为"小令"上海莱晚报B第2版《春来荠菜香》一文中,作者告诉我们:"‘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描写荠莱的一首小诗。"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广播、电视、报纸和通讯社等新闻体媒悄然兴起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主题栏目(节目),并日益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和喜爱。一方面许多新闻传媒开辟了历史的专栏,另一方面更多历史主题出现在新闻传媒的节目中,可以说,高质量的历史节目正在“异军突起”,并成为成功的主题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主观感受强烈的人,往往能够从大自然的变化中发现一种和谐美好的心灵呼应,即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式的憬悟。若借之于新闻采访中,使笔墨(或声音或画面)饱醮深情,也应该有其相通之处。但区别于文学艺术手法的是,新闻作品中的“情”更多的是凭藉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与理  相似文献   

11.
元代名臣刘秉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秉忠(1216-1274),邢州(今河北邢台县)人,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释名子聪。元朝重臣,官居太保,名政治家。从公元1242年起,“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辅佐忽必烈三十余年,鼎力协助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纵观其一生,可谓中国历史上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前人总结历代图书聚散情况,提出许多种“书厄论”,旨在探讨书厄的社会历史原因。如陈登原在《古今典籍聚散考》中,提出“四厄”说:(2)受厄于独夫之专断而成其聚散;(2)受厄于人事之不臧而成其聚散;(3)受厄于兵匪之挠而成其聚散;(4)受厄于藏养者之鲜克有终而成其聚散。这是历史上大量图籍遭受天灾人祸不断散佚的主要原因,很遗憾,这些“书厄论”,多强调外在因素的作用,对古文献散佚的内因或甚少提及,或避而不谈。历史上,由于战争等外在因素造成文献散佚和流失的例子不胜枚举。岭南地区的情况也不例外。原藏于粤秀山堂“文…  相似文献   

13.
影视文化三论(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上期) 三、影视文化(狭义的)几个基本关系 由于广义的影视文化构成成分复杂,电影与电视之间既有交叉、共同点,又有各不相同的领域和范围,所以当我们对影视文化的几个基本关系进行表述的时候,应当就狭义的“影视文化”,即电影与电视共同、交叉的那一部分,即“影视艺术”领域来予以展开。 在“影视艺术”这一领域,存在着社会历史──影视艺术本体──受众三个方面的关系,即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多重关系。 (一)“社会历史”与“影视艺术本体”之关系 在影视艺术本体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上,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圣诞无雪     
圣诞无雪。 无雪的晴朗弥漫在江南,培植着一种非季候因素的失落的寒意.使我在圣诞之后的某个早晨,突然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类的移情,搅得周身寒沏,恨意绵绵。  相似文献   

15.
《长街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扮京华近百万盆鲜花无一丢失》(见附稿一,后简称《花》)和《首善之区市民素质高长安街灯饰悬挂7个月无人损坏》。(见附稿二,后简称《灯》),都是目击性社会新闻,取材相似;表现主题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又都是取了反映市民思想素质高...  相似文献   

16.
令人疑惑的“爱恨情结”《国际新闻界》今年第2期发表了方汉奇先生的《美国记者的爱恨中国情结》一文 ,回顾了百年来美国记者有关中国的报道。方先生对来华的美国记者大部分历史时期(1949年以前)的作为是持肯定态度的 ,认为他们是“爱”中国的 ;而近二十多年来 ,美国记者是“妖魔化”中国的 ,是“恨”中国的 ,由此构成了百年来美国记者对华的“爱恨情结”。从这篇文章来看 ,美国记者的“爱恨情结”是继时性的 ,是先爱后恨的 ,而不是共时性的 ,不是爱恨交织的。读至此 ,不禁令人生疑 :上个世纪前五十年 ,中国四分五裂、兵连祸结、政劣…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引述国际博协2015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社会变革”,分析了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变革社会表述的局限之处,在此基础之上,试图勾勒出博物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的四种模式,以补充国际博协概念之不足。综理归纳之后,文章强调之所以博物馆在中西方社会变革过程中会有不同作用,当源于不同的历史社会情境,作为他山之石的博物馆,实质上仍是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整体性吸纳当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东西南北     
《浙江档案》2022,(2):65-66
<正>温州市由温州市档案馆编撰的《温州司法档案选编(1936—1948)》刊印成书,该丛书一套共五卷,围绕市档案馆馆藏民国诉讼档案中既具普遍历史意义又极富温州地方特色的五个主题(盐务、工商、借贷、航运、赋谷),遴选相关案例。共收录案例27个,涉及卷宗48个,遴选档案1269件。该书较好地呈现了近一个世纪前的司法文化和社会历史面貌,内涵丰富多元,主题突出有序,阅读便捷高效,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司法制度和地方社会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姜群英)  相似文献   

19.
董秦 《新闻知识》2001,(10):9-10
从晚报社会新闻演变的历史角度看,晚报社会新闻可分为批评性、歌颂性和生成性三类。历史地看,第一类的社会新闻诞生最早。代表作有40年代重庆新民报晚刊揭露的洋狗事件。此类社会新闻诚如邵飘萍所言,“对于社会中发生之事件加以深刻之观察,而发现其隐秘,以攻破社会之黑暗。……故欲知一国社会程度之高下,观其报纸所载社会新闻之意向,即可洞察其大概。”第二类歌颂性社会新闻大量诞生在建国后,名篇有新民晚报记者吴承惠采写的《他又走上了正路》等。建国后,我们给社会新闻所下的定义无不集中在这第二类。如丁世义:“社会新闻是以…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的意义感,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发生和嬗变的。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意义感,经历了“革命”“启蒙”“消费”“数字化”等历史语境的变迁,在“个人”和“集体”话语的矛盾与张力之间呈现了不同的症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