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现代的高校生仍是求知、奋进、有责任心的一代青年,也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望通过这门课程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难题,并指引他们前进的道路。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其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与这"三贴近"相结合,就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中的积极因素,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形成其积极、健康、向上的政治倾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这仅仅靠政治宣传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我们必须查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改革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但丁、彼特拉克和卜迦丘在历史上并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他们作品的一根主线。同时,他们的著作也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他们在其作品中流露出的宗教思想、政治思想和爱情思想的剖析,以实现正确把握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脉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职新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少人存在自悲、缺乏自信的心理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其学业的完成,还会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高职新生的特点及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也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与他们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去让大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加的有利于他们在社会上的发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已然在大学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也是大学生教育的必要一环。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其所起到的作用却是微乎其微,大学生之中所产生的一些犯罪事件还是屡见不鲜,这就说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还并不全面与完善,其中还有着诸多的缺憾与问题。本文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了解,并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去寻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年教师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中占有很高比例,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于学校的发展关系重大,其思想政治状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新建本科院校的烙印.通过以贵州理工学院理学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例,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开展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政治关注度调查报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这一代人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他们的思想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多元化。他们有独生子女共有的自我意识。所以他们不好管,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强的民主观念。在他们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太模式化、政治化,也没什么用处。所以他们不感兴趣更谈不上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但是,他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业的重要力量。在大学这一极其重要的人生阶段,怎样对他们进行真正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呢?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为我们新时代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开辟了新的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三本独立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掌握三本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摸清他们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得到比较好的效果。本文着重探讨三本院校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寻求符合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必须提高素质,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力求做到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感人,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校园思政教育网,是作为网站建设的主要特点,通过反应以大学生为主体,将他们有组织有计划的作为受众的传播媒体,使政治理论更好的渗透在他们其中,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利用网络引导学生,使其成为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现如今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摆在了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担负着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对此,他们的思考、筹划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转折,次递达到了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每一步思索都被负着肉体的创伤和心灵的巨痛,特别是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冲突所带来的矛盾折磨。如何对待西方文化成为贯穿始终的近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倾注点。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为政之道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了十分丰厚的文化思想。其为政以德、以民为本、为政以廉思想是为政清廉的理论支持;而儒家思想中长期沉淀的人治思想、臣民文化及以"官"、"权"为中心的官本位、权本位思想也在吏政建设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廉政建设中,要大力弘扬儒家传统思想中优秀的廉政文化思想,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其进行开发、创新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对民主的追求,梁启超、严复等启蒙思想家向中国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思想,他们提出的民权、自由、开设议院的思想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但由于当时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及中西政治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他们无法摆脱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束缚,只能将西方的民主作为概念工具,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结合,形成独特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5.
徐訏的传统文化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马克思主义、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主义、基督教、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等都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观照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徐訏小说明显的文化观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有心理学思想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争论中国古代有无心理学思想的缘由主要有二 :一是中国古代本无“心理学”这一概念 ;一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意义的心理学不是从中国文化传统中诞生的。为了论证中国古代本有心理学思想 ,文章总结了两种论证方法 :一是内容相似论证 ;一是基本问题论证 ,并作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7.
赵强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109-112
“中国画”作为和“西洋画”的对应,并标志中国绘画文化的概念含义已经失去了意义,而且成了创新的束缚。尤其当水墨画和其他外来艺术品种同等地在中国土地上竞相开放的今天,它应该和油画、中国版画具有相同含义。这样,它的创新将在于对它的特质、长处的发扬光大;那些只是反水墨画传统的勇士们,也将不再为不是中国绘画文化而苦恼,共同的心理意识必然使他们的作品含有作为中国文化的意识;于是,艺术的多元化将首先是品种的多元景象。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学生人数众多,思想活跃,学习、生活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这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形成强烈冲击,因此他们的思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中西方文化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如何在他们的思想品德塑造上扬长避短,进行两种文化互补的教育,将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儒家“圣人”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念虽然肯定人人可以为尧舜,承认了普通人的地位和发展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又逻辑地预设了圣人的万能和常人的无能,常人需要圣人的指导,按照圣人的意图来生活,从而造成了政治社会中的常人没有权利可言。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同为人类历史上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有一些类似的优缺点,在当代都面临着强势的西方文化的挑战,同时也都有各自文化面向未来如何做出抉择的相似困境,然而,二者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比较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异同,吸收伊斯兰文化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以伊斯兰文化发展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为鉴,对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之路有很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