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卓宇  顾欣 《青年记者》2008,(10):20-21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迄今为止大陆唯一一家通过版权贸易,商标授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完整落地的原创媒体.作为一本地理科普类杂志,<中国国家地理>独特的内容和定位使得它在海外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12,(6):61-61
近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在京宣布正式创刊.成为第一个面向全球读者发行的中国地理出版物。《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出版人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的创刊填补了市场上的空白。”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说:“《中国国家地理》走向世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3.
穿越时光之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战略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鸿燕  李金慧 《传媒》2005,(11):37-39
近日,"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中国巡展"在京揭开帷幕,标志着长达8个月、覆盖北京、上海、长沙等八大城市的大型巡展正式启动.一提到美国<国家地理>,大多数人就会想到电视节目<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以及畅销小说<廊桥遗梦>的男主角--<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但对这份世界知名的刊物<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我们也许并不熟悉.  相似文献   

4.
<正>一、《中国国家地理》概况《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是《地理知识》,1950年创刊于南京,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是目前中国地理界最权威的杂志之一,同时也是国内最早走出国门的期刊之一。到目前为止,有中文繁简体版、日文版、英文版等。创立之初,该杂志就定位于科普,并在之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传统媒体,20世纪《地理知识》的发展也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上世纪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4月21日正式创刊,成为第一个面向全球读者发行的中国地理出版物。作为广受欢迎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英文版,由智睿集团出版,秉承"将中国带向世界"的理念办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旨在通过关于中国地理,历史和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4月21日正式创刊,成为第一个面向全球读者发行的中国地理出版物。作为广受欢迎的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英文版,由智睿集团出版,秉承“将中国带向世界”的理念办刊。  相似文献   

7.
一家学会,一份学刊,一个专业办刊人和一份畅销杂志 1888年1月13日,由33位创办人在宇宙俱乐部开会,成立国家地理学会,宗旨是"增进并普及地理知识".同年10月,第一期<国家地理>杂志出刊,寄发给200位学会的创始会员.这样,一个学会成立了,一份学术杂志诞生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为《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回顾、追溯和梳理《中国国家地理》60余年的办刊历程,可知其期刊定位由科普杂志转向科学传媒,读者定位从最初的面向大众转变为针对精英阶层。通过对《中国国家地理》阅读主体变迁的探讨,可以得出期刊的受众定位、内容编排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脉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地理>是当今中国最负盛名的科普类杂志之一,是中国惟一一家成功进行版权输出的杂志,是成功改版、实施目标受众转型的杂志之一,也是成功树立了品牌形象的杂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海外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简称"NG")是美国国家地理协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简称"NGS")主办的会刊,创办于1888年,至今已有117年的历史.当时的读者只是该协会成立之初的165名会员,而到今天,它在全世界的月发行量达到950万册,其影响从美国本土延伸到了全世界的6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一本风靡全球、惹人喜爱的杂志.其原因在于,它在巩固美国本土发行量并将品牌向其他媒体延伸的基础之上,积极进行杂志的海外扩张,发行了诸多国际版.特里·安德森是该协会的执行副总裁,专门负责<国家地理>杂志的海外扩张,当然有很多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地理》(简称CNG)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一本自然科学类期刊,立足中国本土、讲述山川之美、梳理人文精粹、弘扬科学精神,目前月均发行总量每期超过80万册,在所有参加BPA认证的大陆期刊中名列第一.《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余年来,一直以"责任"和"创新"为己任,引领科学传媒风气之先,媒体形态从平面杂志发展成全媒体传播,现在业务涵盖三本精品纸刊(《中国国家地理》《博物》《中华遗产》)、网站、移动终端、发行、广告、图书出版、影视制作、文创基地等,已成为一家现代化期刊传媒集团.笔者通过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其发展模式,以期为期刊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孟志军 《今传媒》2007,(9):0-41
封面、标题和目录.封面是一本杂志的脸面,代表着杂志的形象、气质与宣言.期刊封面除了具有保护杂志内页的作用之外,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推销杂志.封面对于《中国国家地理》无疑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要素.《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边沿是它的刊物标志红色C,是封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醒目.《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图片,都是从几百张候选图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几乎都是自然地理的内容.例如2004年12期的封面中,有八期都是以自然风光做封面.很少以人为主题做封面.只有在2004年3月推出的国花、国鸟、国树、国石专辑,封面是一个女模特裸露的后背,后背上面印有鲜花,一改过去的严肃庄重的风格,很像一本流行的时尚杂志.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7月1日,中国国家地理新版官方网站正式上线。打开中国国家地理网,大量极精美的图片首先映入眼帘,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这是中国国家地理的一贯特色。再往下看,整个新网站的框架结构一目了然,显然网站对图片、文章进行了大量的标签化管理工作,并按照地方行政区划、景观类型等做了归类细化,以话题、栏目、作者等维度结构化了所有信息,新版网站俨然一个专业地理百科知识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刘晶 《编辑学报》2019,31(6):600-605
我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内容总监,迄今已在该杂志做采编工作20年,亲身经历了她从《地理知识》杂志改版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量从1.5万册/期增长到100万册/期、杂志社从十几个人发展到拥有几百人的传媒集团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总结在《中国国家地理》20年的采编实践,探讨了自1999年以来中国科普期刊内容特性的几个发展阶段,探究了该杂志在近20年间是如何将其内容制作的性质从简单科普向科学传播转变的,介绍了其在内容制作方面是怎样完成了对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从学习和模仿到质变和超越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味儿”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一些经验。我最想表明的意思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实践给我们以信心:中国的科普期刊,只要坚持科学传播理念、遵循媒体传播规律,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普道路,并成为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5.
缪婕 《出版科学》2010,18(6):95-98
吉博特·H.格罗夫纳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第一任全职总编,在其55年的编辑生涯中,为<国家地理>杂志确立了延续至今的基本定位以及"图片新闻主义"的办刊特色.本文通过梳理格罗夫纳的编辑人生和杂志的发展历程,剖析这位传奇编辑独特的编辑风格、办刊理念、经营思想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晋书·地理志>是研究两晋历史、地理、人口的重要史料,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晋书>是目前学术界最权威、最通行的版本.本文查考百衲本、武英殿本等<晋书>版本以及其他相关典籍考订<晋书·地理志>疏误若干条.  相似文献   

17.
透视《中国国家地理》的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差异之美与变化之美是我们的独特风格问:2000年为什么把《地理知识》改名为《中国国家地理》?是否拷贝了美国《国家地理》? 答“国家地理”是—个媒体类型,这个媒体类型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的教材里就有专门的章节来论述,近年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几本书里也有对这种媒体类型特质、要素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8.
才华烨 《传媒》2012,(2):40-41
正对《中国国家地理》来讲,新媒体是未来发展的"接力棒",为杂志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中国国家地理》在新媒体发展上积极探索,受到业界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中国国家地理》新媒  相似文献   

19.
1958年,国家科委将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大地图集>列为"国家科研规划".这部大地图集共分四卷,即:<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和<历史地图集>.分别由国家测绘总局、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负责编制.  相似文献   

20.
一、<国家地理杂志>对中国民俗的视觉呈现 2000年以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共用9期分别对中国介绍了9次(9个专题).这些专题分别为:"西藏:拥抱藏历新年"(Tibet Embraces the new year,January 2000)、"马可波罗历险记"(The Adventure of Make Polo,National Geographic.May 2001)、"马可·波罗在中国"(Make Polo Ⅱ:in China,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1)、"中国远古过去的新故事"(The New Story of China's Ancient Past,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3)、"北京:古老首都的新面貌"(Beijing:New Facefor the Ancient Capital,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3)、"中国汉代"(Han,National Geographic,February 2004)、"中国增长的痛:钱越多、垃圾越多、问题越多"(China's Growing Pains:More Money More Stuff More Problem,National Geographic,March 2004)、"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China's Great Armada,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5)、"中国远古化石"(China's Fossil Marvels, National Geographic,August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