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提出一种理论方案,用两束激光调谐激发囚禁离子的上下振动边带,通过离子和激光的相互作用测原子的内态来实现囚禁的运动离子Wigner分布函数的直接测量.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课本(全日制十年制)第一册第三章第六节——离子键一节课中,教材以金属钠跟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为例,用轨道式表示其分子的形成。当钠原子和氯气起化学反应时,钠原子的3S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3P轨道上:  相似文献   

3.
法国高等师范学院电磁光谱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项用激光冷却和捕捉原子的技术,用此技术可制造精确度达10~(-16)的铯原子钟,这比现有的原子钟的精度(10~(-14))高两个数量级。研究人员首先用多束激光作用于原子蒸汽,使原子冷却到2.5×10~(-6)K,这时原子的运动速度平均为每秒1.2厘米,利用一个“原子阱”(一个重直装置)使原子在微波场下相互作用两次,在重力作用下,原子呈一次上升和一次下降的相对稳定运动。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制造精确度极高的铯原子钟。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初始处于SU(2)相干态的双模腔场与一个Ⅴ型三能级原子共振相互作用系统的光场反聚束效应.讨论了选择原子测量以及两个腔模总光子数、配分参量、耦合系数和原子初态对光场反聚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原子进行态选择测量或原子初始处于低能级,a模的反聚束效应明显地增强;当两个腔模的耦合系数相同并直接对原子进行态选择测量时,光场的反聚束效应不随时间改变;减少两个腔模的总光子数M,光场的反聚束效应明显地增强.  相似文献   

5.
对量子光学领域中诸如场—物质 (原子、分子或离子 )相互作用模型、腔内原子的辐射谱、亚泊松光子统计、光子反聚束效应、光场压缩态、时间与时域的定义及其本质含义、时域量子化、时间不可逆性、量子时空观与量子化时空结构、量子时空对称性与量子化时空对称结构、时域压缩的量子极限与超快科学领域的新时间尺度、量子涨落宇宙模型、薛定谔猫态、量子信息学、生物光子学、光的量子本质与光子结构、原子的激光冷却与捕获、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即 BEC)以及“原子激光器”与“原子激光”等方面的若干重大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综述 .在对量子光学所涉及的上述各有关重大核心科学技术领域的历史、现状、以及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了量子光学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个原子吸收能量之后,从低能态到高能态的过程称为激发过程。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总是自发地回到低能态, 同时有光子发出,这一过程叫“自发辐射”。如果原子吸收外界光能则跃迁到高能级,而受外界光感应产生辐射则又回到低能态,这一过程叫“受激发射”。但是,只有采用一种办法使物质中大量粒子同时处于激发态,并通过外界光感应,使所有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几乎同步完成受激辐射回到低能态,这时物质才能发出一束强大的光束,称为“激光”。打个比方,激光的产生过程好比用水泵将水抽到水塔顶部,然后突然打开闸门,这时水就会以强大的力量喷射而出。当然,激光的产生过程要远比上面的例子复杂得多。在固体激光器中,能产生激光的晶体或  相似文献   

7.
激光器是原子磁强计、原子陀螺仪等量子传感器的核心部件。量子传感器通过激光、磁场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相应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激光频率优化及稳定是实现量子精密测量的关键技术。该文在理解原子能级跃迁、激光饱和吸收稳频原理基础上,搭建了消多普勒激光饱和吸收稳频教学实验平台,通过扫描铷原子的消多普勒饱和吸收光谱,将激光频率锁定在铷原子的D1线上,获得了频率高度稳定的激光输出。该平台能够使学生直接观测原子吸收与激光频率稳定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以及实验动手能力的提升,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据《科技日报》1992年9月26日报道: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高锦岳主持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在钠原子中第一次观察到了无粒子数反转条件下的光放大讯号。这个在光物理学领域成功的开创性实验,在世界尚为首例。目前各类激光器都要在粒子数反转的条件下工作,这就限制了激光工作物质的选择及激光波段的开拓。  相似文献   

9.
对量子光学领域中诸如场-物质(原子、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模型、腔内原子的辐射谱、亚泊松光子统计、光子反聚束效应、光场压缩态、时间与时域的定义及其本质含义、时域量子化、时间不可逆性、量子时空观与量子化时空结构、量子时空对称性与量子化时空对称结构、时域压缩的量子极限与超快科学领域的新时间尺度、量子涨落宇宙模型、薛定谔猫态、量子信息学、生物光子学、光的量子本质与光子结构、原子的冷却与捕获、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即BEC)以及“原子激光器”与“原子激光”等方面的若干重大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综述。在对量子光学所涉及的上述各有关重大核心科学技术领域的历史、现状,以及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量子光学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1钠为什么具有强还原性?人们何时能想到利用钠的强还原性?钠为什么具有强还原性?学过初中化学的人,可能都会回答"因为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所以容易失去".仔细考证起来,这样的回答是有问题的.铜原子最外层也只有1个电子,为什么还原性远不如钠?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80年代,借助激光技术获得了中性气体分子的极低温度(如10-10K)状态,这种获得低温的方法就叫作激光冷却。激光冷却中性原子的方法是汉斯和肖洛于1975年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们便实现了中性原子的有效减速冷却。激光冷却的基本思想是:运动着的原子在共振吸收迎面射来的光子后,只要激光的频率与原子的固有频率一致,原子就会吸收迎面而来的光子而减小动量;与此同时,就会引起原子的跃迁(原子又会因跃迁而发射同样的光子,不过它发射的光子是朝着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化学的各前沿领域中,对分子反应动态学的研究是进展最快的方面之一,并已能进行探索不少的新课题。 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能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细致地观察化学反应,推动了分子反应动态学的深入开展。 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及分子反应动态学的特点,分子束实验的作用,分子反应动态学能探索的新课题及我国用分子束研究分子反应动态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原子激光和光子激光之间的相似和区别以及原子激光器的最新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实验和理论是如何利用原子激光和光子激光之间的区别实现对原子激光的传输和控制的,主要包括发散角、横向模型,利用磁光场构成的元件实现对它的控制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成丝现象等。  相似文献   

14.
原子激光实验取得成功爱因斯坦又一预言得到证实美国科学家宣称,他们的原子激光振荡实验已获得成功.一般人熟悉的光激光是放出相位一致的单色光,而原子激光是在超低温条件下放出特殊物理状态的原子.由于它可以进行细微的加工,未来用途十分广泛,如应用于计算机芯片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引入了一种介于普通激光和自由电子激光之间的光放大机制,然后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光放大的本质,并讨论原子密度、气体介质体积等工作参数对光放大的影响,对原子反弹激光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激光生物学是激光学与生物科学交叉学科,本文综述激光微束照射,激光诱导细胞融合,光钳,激光散往成象,激光显微激发光谱,激光全息,激光育种等激光生物学方面若干近期进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碱金属气室是原子磁强计、原子陀螺仪、原子钟等量子传感器的核心敏感元件,其内部的碱金属原子蒸汽通过与激光、磁场等相互作用,实现对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实验室搭建了针对一类高温、高压碱金属气室的参数测试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通过测量激光吸收光谱,获得气室内部缓冲气体的压强以及碱金属原子蒸汽的原子数密度。该平台使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激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碱金属气室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也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相关课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量子理论研究激光场与三个原子的相互作用。当初始条件为激光场中有N个光子,而三个原子都处于高能级时,得到了光子数和原子状态各自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光子数很大时,量子理论结果与半经典理论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观察钠的吸收光谱实验的主要困难在于钠光源发光时能吸收白光中相应发射频率的钠原子少。如果有足够多的钠原子处于低能级,它就能吸收白光中相应频率的光子而产生能级跃迁,这时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中黄光的位置出现暗线,这就是要观察的吸收光谱。因此,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设法提供足  相似文献   

20.
斯特恩(Otto Stern,1888-1969)因发展分子束方法并测出质子磁矩,获得了194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斯特恩(右图)在实验中观察到:注入高真空室内的原子或分子沿直线运动,形成一束粒子流。这束粒子流,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光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