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4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口维护人权,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制造了真正的人道主义灾难,他们炸毁了南联盟的电台、电视台,妄图扼杀南斯拉夫人民的正义呼声。5月8日,又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3名记者牺牲,馆舍严重毁坏。面对如此骇人听闻的野蛮暴行,美国和北约控制的主流媒体却一反常态,千方百计掩盖北约集团动武的真相,百般为北约的侵略行径辩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充分暴露了他们标榜的“新闻自由”的虚伪性,给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要抓住这…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开始以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南斯拉夫人民对这种野蛮行径的反应如何?他们的精神面貌又是怎样?《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许杏虎的特写《歌声鼓舞我们》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南斯拉夫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决心,以及他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极度蔑视之情。一幅万众一心抵抗侵略的巨大图画跃然眼前。强烈的现场感和典型材料的运用是这篇特写的基本写作特色。3月28日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日,也是北约对南联盟轰炸的第五天。经过几天的空袭,南斯拉夫人民的士气…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 今天我们满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为和平、为正义、为祖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人民的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同志表示沉痛哀悼,向他们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向仍在南联盟战火中履行神圣职责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 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狂轰滥炸。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冒着炮火,奔赴战场,实地采访,反映真相,用一篇篇真实感人、富有良知、充满激愤的报道揭露了北约的野蛮暴行,展现了南斯拉夫人民英勇的斗争精神,忠实地履行了新闻战士的神圣职责,为反对霸权、捍卫和平、主持正义做出了重要贡献。5月8日清晨,在以美国为首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多瑙河里落进了两颗炸弹,古老的佩特洛瓦莱丁旧桥被炸毁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破坏的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更摧毁了南斯拉夫人民美好、和平、宁静的生活。面对霸权主义的暴行,面对被毁的家园,南斯拉夫人民的心中充满了悲伤、沉痛和愤怒。许杏虎深知多瑙河和佩特洛瓦莱丁桥在南斯拉夫人民心中的地位和意义,所以在轰炸后立即赶往现场采访,准确、生动地捕捉并记录下现场情景、气氛和人民的心理。特写《多瑙河别为我哭泣》如一曲轻轻、缓缓吟唱的歌,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淡淡的忧伤,感动并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而特写所表现出来的记者细致…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预感。5月7日的晚上,我读完当天《参考消息》上刊登的邵云环写的通讯《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后,对也是做新闻工作的爱人说:“小邵写的通讯有两个特点:一是手法细腻,观察入微;二是充满了对南斯拉夫人民的同情,写得悲壮,同时也流露出某种忧虑和感伤。”随后,我们一边看着电视中有关南斯拉夫战况的报道,一边谈论小邵的诸多作品、艰难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及她的为人。每当听到北约强盗的导弹尖啸声,看到燃起的冲天火  相似文献   

6.
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五枚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这一暴行激起了我国各族人民和全球华人以及世界正义人士的愤怒和谴责。在中国人民一浪高过一浪的抗议声中,中国出版界奋起叫回应,不忘职责,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一批声讨北约暴行、缅怀死难烈士、纪录历史真相的图书。最早与读者见面的,是人民日报出版社于5月14日推出的《中国人民不可侮》。全书汇集了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人民日报的评论员义章和人民日报记者发自全球各地的有关报道。中国书籍出版计在这个黑色星期五的第二天…  相似文献   

7.
南斯拉夫科索沃上空密布的战云刚刚消散。战事甫定之际,当我们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南斯拉夫的狂暴行径感到愤慨,对英勇的南斯拉夫人民深表同情的同时,不得不问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联合国及《联合国宪章》的发起国之一,为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置《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于不顾,绕开联合国,率领北约悍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大打出手,公然以武力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呢?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但难以掩盖其称霸全球的真实目的。显然,美国及其北约国家在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是…  相似文献   

8.
在遥远的南斯拉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一个年近半百的弱女子,出生入死,夜以继日,拼命工作,用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无情地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滥杀无辜的滔天罪行。她为和平呐喊,为正义写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穷凶极恶的霸权主义者能杀害我们的同事邵云环,却不能封杀新华社的正义之声。一个邵云环倒下去,千百个邵云环站起来!这些天来,邵云环和许杏虎、朱颖三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英雄事迹,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为振兴中华、强我国力而努力奋斗。三位烈士不畏艰险,热血洒疆场,健笔斥强权的革命精神,更强烈地激励着…  相似文献   

9.
《南联盟同仇敌忾》是一篇优秀的战地通讯,也是记者吕岩松冒着生命危险真实生动地记录下来的一段珍贵历史。记者站在正义一边,站在受害者一边,对南联盟人民给以深切的同情。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记者对侵略者的谴责和对南联盟人民的支持。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作者的情感介入并没有导致读者对其真实性的怀疑,反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且成为文章生动感人的原因之一。通讯给人以很强的现场感,这与记者巧妙的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记者通过抓取活生生的现场画面,捕捉有特点的人物语…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以极大的义愤,代表全国出版界发出最强烈的抗议,愤怒声讨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损坏和人员伤亡的野蛮行径。这一野蛮暴行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40多天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造成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这一暴行再次暴露了霸权主义者的丑恶嘴脸。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干着火绝人性的勾当;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子,干着粗暴践踏人权的行径,南斯拉夫人民连起码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哪里还能…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发回的系列战地通讯《战火中的贝尔格莱德》中的一篇。1999年4月1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摧毁了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市多瑙河上的瓦拉丁大桥。这座大桥是连接诺维萨德市新老城区的交通要道,是一处纯粹的民用设施。而北约一直声称它轰炸的都是军事目标。记者没有大发议论,只是朴实地记录事实,用事实向世人揭露北约在南联盟所犯下的罪恶。在铁的事实面前,北约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面对战争的罪恶,激愤之情难以避免。但新闻工作者最有力的武器是事实。因此,记者必须…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发生的南斯拉夫战争证明:世界是用惊奇组成的,而政治世界更是用超级惊奇和大量错愕构成的。而今天,整个世界,整个美国,再也没有比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向世界发出的问号,更为沉重的了。后冷战时期,可以从苏联解体止式算起至轰炸南斯拉大,不到十年。此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完成调整,以高利技、资讯工业为龙头,从冷战的  相似文献   

13.
在平凡的世界中,台湾女作家三毛是不平凡的生命.熟悉三毛的人都知道,三毛30岁的时候开始了她的流浪人生.撒哈拉沙漠、南斯拉夫、波兰、丹麦、捷克、德国、美国和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流浪反映着她一生的追寻,她一边流浪一边写作,渴望和探寻着人生与艺术的真谛.看三毛的人生、读三毛的作品,读者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流浪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炮火纷飞、炸弹轰鸣的南斯拉夫战地,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采写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报道,揭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践踏国际法准则,肆意蹂躏一个弱小国家的罪恶行径,为捍卫和平、伸张正义而呐喊,一直战斗到壮烈牺牲在北约的屠刀下。他们留下的篇篇战地报道,字字都是鲜血凝成,是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诚可谓铁肩担道义,热血著文章!他们的英名和遗作将永垂史册。 读邵云环和许杏虎的战地作品,尽管会有种种不同的感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对南斯拉夫人民的深厚同情,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慨,字里行间充溢  相似文献   

15.
美国从3月24日起,空袭南斯拉夫。当然他们是以北大西洋公约面目出现,是八国联军,但主要是美国的飞机和军舰上的巡航导弹在那里打,南斯拉夫是个主权国家,国内有民族矛盾,那是人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已进行了四天,在这期间,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迅速、准确、真实、客观地向广大受众提供有关的情况就成了媒体实力的体现,也是各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关键所在。许杏虎发于3月27日的《空袭下的贝尔格莱德》一文针对读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利用报纸文字报道的深度优势,通过一些有代表性场景和有特色的人物语言,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一幅较全面反映贝尔格莱德市民生活、精神面貌的图画,反映了北约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带来的灾难、南人民的不屈精神、坚持到底的…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近两个月来,邵云环、许杏虎、朱颖这三位倒在北约野蛮轰炸下的新闻记者的名字和感人事迹在全国人民尤其是新闻工作者中间传颂。我国新闻单位驻南斯拉夫的记者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在纷飞的战火中忠实地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和平呐喊、为正义奋斗。我国驻南记者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爱岗敬业、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在全世界树立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光辉形象,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期“专论”栏发表的《以驻南记者为榜样,做无私无畏的文明使者———试论中青年记者职业形象的自我塑造》一文,较…  相似文献   

18.
﹃巴楚石匠﹄王文华秦明瑛“七一”前夕,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欢庆香港回归,一位身居三峡的艺术家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他将一份装帧精美、富含历史意义的《古钱见证历史》纪念卡,作为回归大喜的珍贵纪念(编号为1839、1840、1842和199...  相似文献   

19.
一、北约侵略南斯拉夫的暴行,血淋淋地揭露了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性 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一贯标榜自己最讲新闻自由。可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狂轰滥炸南斯拉夫78天,用导弹摧毁南斯拉夫广播电视台,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杀害中国和南新闻工作者,以及西方主流新闻媒体对此的主要报道,都极为有力地揭示了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名曰新闻自由,实为新闻霸权,是为帝国主义推行世界霸权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采取强盗行为,悍然对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导弹袭击,造成我人员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这一粗暴侵犯中国主权的野蛮行径,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也把美国高喊人道主义的丑恶嘴脸充分暴露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