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以诠释文化传承性进化规律的语言模因论为理论指导,用实例说明语码转换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重述文化内涵以及对社会文化价值观进行评论。结论认为,语言模因论为语码转换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对我们研究多语接触下多语人如何选择和使用语言/语言变体以及所选择的语言/语言变体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都能做出全新的、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刘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5):45-46,63
本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为语料,从语用学的顺应论和模因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从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种情况来分析该语码转换;第二部分分析该语码转化中存在的文化模因、语言模因和信息模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为语料,从语用学的顺应论和模因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从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种情况来分析该语码转换;第二部分分析该语码转化中存在的文化模因、语言模因和信息模因。  相似文献   

4.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文化基因,利用语言这一载体,通过模仿与传播使人类的语言得以丰富拓展的一种理论。翻译是跨语言模因的传递过程,涉及译者对源语模因的解码和目标语模因的编码。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存在于词、句及篇章层面,它们互相作用推动译化模因的传播和发展。从模因的角度分析法律英语在词汇、句法层面的译化模因及其复制、传播方式,运用模因理论解析法律文本在词、句不同层级的构建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译者掌握法律英语译化模因,有效改善法律英语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码转换既包括语码话语模因,又包含程式性语言模因,是一个动态的模因系统。这个规约化基于顺应的模因系统作为交际策略方式,具有语境化、策略性、顺应性、可偏离性的特征。它反映了网络语境下的社交文化特征,又体现了人类的认知过程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既是语际转换活动,也是跨文化转换活动。归化与异化通常用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但也存在很多争论,模因论作为一种新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阐述了模因论的内涵,介绍了翻译模因,分析了模因在归化、异化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模因,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汉语在演进中出现了形式多样汉英语码混用现象。通过对汉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及其对现代汉语最直接的影响来分析,提出语码混用的规范化建议,即应严格遵循现代汉语的组合和聚合原则,采取"求同存异"的处理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要规范汉英语言文字教学,严肃对待新闻及网络媒体对语码的混用,端正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心态等。  相似文献   

8.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寓于语言之中,依靠语言来复制、传播,何自然称之为“语言模因”。同一语言模园在跨文化语境和同一文化具体语境中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因语境不同话语含义可能截然不同,产生出不同的模因表现型。如果交际双方忽略了这一点,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那么就容易导致交际中断或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语用失误就随之产生了。本文将以招呼语为例,从语言模因的角度探讨一下在跨文化语境和同一文化具体语境中因模因表现型不同引起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语言既是模因,又是模因的载体;基于模因论视域的儿童第二语言习得探微路式,视儿童二语习得与二语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语知识的传授、二语环境的创设、二语的交流和运用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途径;而母语迁移、良好二语习得环境的缺乏及儿童年龄发展特点的影响是二语模因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57):39-40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复制、模仿、继承等方式加以传播,也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基本载体。将模因与翻译结合不仅能够从新的视角探究翻译模因的演变和更迭,而且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语篇模因与文化模因两个角度,剖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汉译本中模因的传播特点以及对源语文本、目的语文本和文化的影响,对翻译实践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主要研究模因的复制、扩散及演变。模因和语言、文化的关系密切,通过模因来解释语言现象,对我们从一个新的视阈去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探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路径,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模因是一种文化复制因子,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作为一种语言模因的谐音广告成功地经历了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递。它促进了广告语言的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模因的自私性和危险性可能会使谐音广告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危害。文章认为,在深入了解模因的特点和复制传播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谐音广告模因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模因是文化信息存在和传播的一种状态,语言模因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有创新地模仿而让新知识、新概念等得到复制与传播。语言模因既促进了语言的传播与文化的进步,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新途径:在教授词汇和句型时利用语言模因的特点,即基因型模因与表现型模因,培养学生对语言模因的敏感度,掌握语言模因的规律,牛富语料储备,从而加强语言模因运用能力,可望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与口语教学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学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不仅大大丰富了人类的语言宝库,揭示了人类语言发展的规律,而且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着重对文化本身、文化传承以及语言文化的传承进行探讨,认为文化传承是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时下流行的"语言模因论"观点进行重新思考,从四个角度挑战其解释力:模因到底是什么,让人费解;将人的作用置于何处,未能说明;模因接受有差别的原因模因论难以作出解释;难以解释语言所体现的人的目的意图。将其与仿拟研究作对比分析,显示该观点并没有表现出优于仿拟研究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寓于语言之中,依靠语言来复制、传播,何自然称之为"语言模因"。本文针对语用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从语用角度看语言的模因现象,激发英语语用学习的动机,并全方位、多角度提出了学习语用语言模因现象的方法和具体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传递是以基因般的模式传递,语言文化的传递存在着历时和共时层面,翻译作为共时的语言文化传递活动也必然存在着模因的传递机制。从模因理论来阐释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模因的传递过程,发现原文中的文化和语言单元以模因方式存在;模因在译者的理解过程中把译者作为宿主进入译者的指示体系;译者将内化了的模因在表达过程依附在译文中;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文过程中也潜意识被模因感染并在目标语言体系中横向感染其他语言使用者;在目标语中形成的新模因可以反向感染译者进而在原语中传播。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以新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揭示了文化进化的规律。作为文化信息单位,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复制与传播方式有两种: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它们为丰富语言发展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